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电容层析成像图像重建算法的研究

邵兴华  
【摘要】: 多相流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多相流参数检测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 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相流参数的准确测量,可揭示多相流动的机理, 建立多相流动模型,并对流动过程预测、设计和优化控制提供必要的依据。近 十多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过程层析成像技术在解决多相流检测问题上有很大的 潜力和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电容层析成像技术以其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结 构简单、非侵入式、安全性好等优点,成为目前过程层析成像技术发展的主流 和研究热点,但离实际应用尚有很大距离,因此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本论文以8电极电容层析成像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电容层析成像技 术在多相流图像重建、流型辨识等有关问题,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在分析现有流动层析成像技术基础上,对多相流特点、分类及参数进行 了分析和归纳,分析了多相流参数检测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指出了多相流 参数测量对于科研及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对未来多相流参数测量的研究方向 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2.对过程层析成像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系统组成、基本特点和发展现状进行 了简介,介绍了基于不同敏感原理的过程层析成像技术。 3.介绍了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的组成,分析了工作原理,建立敏感场的数学 模型,阐述了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独特的优点和研究现状。 4.对多种ECT图像重建算法作出了分析比较,本文基于二重积分近似计 算的基本概念建立了一个理论依据可靠、简洁明了的图像重建数学模型。 5.为获取高质量的离散相分布图像,采用了基于Landweber迭代的ART 算法,并改进了ART图像重建算法,实验结果证明图像重建结果与实际相符, 图像质量得到改善。 6.提出了最大熵图像重建数学模型,实验证明该数学模型是可靠,算法的 精度能满足流型识别的要求。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云龙;衣得武;高云鹏;;用于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的ECT传感器的优化设计[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1年06期
2 蔚慧甜;薛迎;杨海;赵榉云;周学威;;三维CT变螺距螺旋投影数据模拟方法[J];电子测试;2011年06期
3 田敬北;侯天峰;李梦和;;基于POCS框架的时空联合自适应视频超分辨率重建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年07期
4 朱正为;周建江;;基于联合聚焦/超分辨贝叶斯模型的雷达目标超分辨重建[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1年06期
5 孟宪永;杨晓光;;12电极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的设计[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1年04期
6 沈飞;陈荣昌;肖体乔;;基于GPU并行计算实现快速显微CT重构[J];核技术;2011年06期
7 宋倬;邹长丽;曹泽新;;计算机模拟噪声对CT法测束流发射度的影响[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8 徐晶佳;高飞;简毅强;岳茂雄;刘华锋;;面向PET图像重建的结构先验导引的自适应点云方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1年08期
9 周云龙;高云鹏;衣得武;;ECT系统微小电容信号采集的研究[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1年07期
10 焦斌亮;赵鹏;王燕涛;;改进型抗混叠轮廓波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J];光电工程;2011年08期
11 苏吉;王化祥;薛倩;郝魁红;;基于Geant4的γ-CT系统优化设计[J];核技术;2011年08期
12 张培;吕晶晶;李媛;;基于L曲线法的超声CT正则化参数优化[J];山西电子技术;2011年04期
13 沈松;朱飞;姚琦;王鹏飞;;基于稀疏表示的超分辨率图像重建[J];电子测量技术;2011年06期
14 王化祥;薛倩;;基于扩充投影矩阵与盲去卷积的代数重建算法[J];天津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15 高月芳;韩国强;陈茂资;;一种基于图像块的Legendre矩高精度快速算法[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1年06期
16 刘杰;陈怀新;;分布式压缩的图像关联重建方法[J];电讯技术;2011年08期
17 吴新杰;胡晟;付荣荣;;基于COMSOL的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灵敏度场的计算[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18 章玺;刘金汇;;三维可视化在~(60)Co集装箱CT检测系统中的设计与实现[J];核技术;2011年08期
19 马世文;王化祥;;基于QR分解的对称共轭梯度法成像算法[J];传感技术学报;2011年08期
20 杨欣;费树岷;周大可;;基于MAP的自适应图像配准及超分辨率重建[J];仪器仪表学报;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仇国富;赵建峰;;应用于多相流参数检测的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研究[A];江苏省计量测试学会2005年论文集[C];2005年
2 赵波;陈至坤;;电容层析成像算法综述[A];第七届工业仪表与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张辉;刘存;张亚利;;提高ECT系统成像质量和速度的方法[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张勇;何彬;张全虎;冯朝;;层析γ扫描图像重建的迭代算法[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5册)[C];2009年
5 邓娟;任超世;沙洪;;三种EIT图像算法仿真成像及图像效果评价[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30次学术年会暨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龙生;苏明旭;蔡小舒;董学金;宋延勇;;颗粒超声层析成像的散射特征分析[A];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春华;刘纪元;;合成孔径声纳技术的研究进展及未来[A];中国声学学会2005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5]论文集[C];2005年
8 印胤;刘力;孙功星;;高精度CT图像重建的并行运算实现[A];第11届全国计算机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康克军;王石;;环形移位悬浮存储器并行CT图像重建体系[A];第7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三)[C];1994年
10 刘安伟;禹国强;杨勇;胡小唐;;扫描隧道显微镜图像重建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STM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律德财;基于高压交流激励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2 董向元;电容成像技术在热物理量测量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6年
3 刘靖;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在冻土物质分布及其动态变化测试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7年
4 孙雪楠;数值逼近在CT图像重建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5年
5 马晨欣;CT图像重建关键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6 彭珍瑞;基于LS-SVM的气液两相流参数测量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张惠良;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及其在粉料喂料系统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陈宇;电容层析成像反问题求解及图像重建算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9 高飞;基于随机优化理论的3D ECT数据校正及图像重建[D];浙江大学;2009年
10 罗戎蕾;基于小波多分辨率分析的图像重建算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淑荣;电容层析成像中最优化算法的研究与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2 邵兴华;电容层析成像图像重建算法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3年
3 张琦;应用于多相流参数检测的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4 张亚利;提高ECT系统性能的方法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4年
5 尹小燕;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电容传感器的优化设计及仿真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
6 张辉;基于DSP的电容层析成像系统及其数据处理[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7 朱爱华;基于RBF神经网络的ECT图像重建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6年
8 邵秀凤;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用于输送带安全检测的可行性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9 符晓晨;电容层析油水两相流截面成像和含水率测量系统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10 赵波;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图像重建算法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研究所 王骏;CT技考“显像”计[N];医药经济报;2007年
2 ;提高MCU通信和显示性能[N];中国电子报;2009年
3 张玉泉;诊断头颈部隐形骨折螺旋CT一枝独秀[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李大庆;1000万元的CT机告诉我们什么[N];科技日报;2011年
5 罗继飞 何玉文;三个绵阳的“引爆”方式[N];四川日报;2004年
6 ;螺旋CT[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7 张兆琪马晓海;64排螺旋CT开创无创性冠脉检查新纪元[N];中国医药报;2007年
8 彭健;人大代表感受现代医疗卫生科技[N];汉中日报;2006年
9 石岩;基于三维影像的肝癌计算机辅助诊断与手术规划技术[N];科技日报;2007年
10 寸丰;透视21世纪医学影像学发展[N];中国医药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