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绝缘短间隙电子崩过程计算机仿真及放电信号采集
【摘要】:气体放电是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规律及应用的学科。气体放电机理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对认识不同条件和不同电极系统下的气体放电规律、充分利用气体介质的电特性、促进开发新型气体绝缘高压电器及实现其运行状态监测以保证安全可靠运行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在探索气体放电现象的过程中,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气体放电过程涉及到物质结构的不同层次(包括电子、原子、分子和光子),影响因素比较多,因而还没有一个理想模型能够对放电过程进行精确描述。根据汤逊电子碰撞电离理论,电子崩是气体放电最基本的过程。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气体放电理论和实验成果的同时,以汤逊碰撞电离及流注理论为基础,应用雷特—米克判据构建了气体绝缘短间隙电子崩发展过程的数学模型和相应的计算机仿真方法。在板—板、尖—板电极系统中,对介质分别是空气和SF6进行电子崩过程仿真,不仅考虑电子和正离子空间电荷场对电子崩发展的影响,同时,还充分考虑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行为,包括电离、复合、漂移、扩散和气体分子密度等对电子崩过程的作用。仿真结果表明,空间电荷场对负针尖电极系统中电子崩过程的影响大于正针尖电极系统,其影响程度与介质特性和气体分子密度有关。电子崩发展过程伴随有电磁波辐射,不同电极结构和不同条件下电磁波信号具有不同的时频特性。实验模拟不同电极间隙电子崩过程产生的电磁波信号,采集并进行分析,获得不同条件下气体放电信号的模式特征量,用于气体放电故障模式识别。
本文的研究工作不仅为气体放电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提供一种方法和手段,而且也为气体绝缘结构耐电强度的确定、气体绝缘高压电器运行状态监测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
|
|
|
1 |
王伟;王文端;;用粉末电花图和胶片电花图同时记录沿面滑闪放电[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
2 |
杨波;白敏冬;毛程奇;李静;薛晓红;;羟基自由基杀灭压载水搭乘生物的中试实验[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S1期 |
3 |
温艳;邵毅;;超宽带高功率脉冲辐射源气体开关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
4 |
陈允平;长间隙放电中各种粒子运动规律的数字仿真[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1988年02期 |
5 |
刘志楠;蔡忆昔;;DBD型低温等离子体放电功率影响因素研究[J];车用发动机;2008年03期 |
6 |
任春荣;;气体放电表面电荷和空间电荷测量方法[J];电子测量技术;2009年11期 |
7 |
王巨丰;激光诱发间隙气体放电的试验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
8 |
何锋;刘纯亮;孙;欧阳吉庭;缪劲松;;五电极等离子体显示板触发放电的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S1期 |
9 |
温艳;杨康;;超宽带高功率脉冲辐射源气体开关的材料[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
10 |
曾光;于宇;;压缩机接线柱真空击穿的试验模拟[J];制冷与空调;2008年05期 |
11 |
董丽芳;刘富成;李树锋;刘峰;刘书华;;气体成分对等离子体斑图的影响[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S1期 |
12 |
应高亮;徐康健;;非故障变压器油中出现乙炔原因分析[J];电工技术;2011年04期 |
13 |
姚永钜;王志安;;微机应用在液压泵试验台上进行信号采集和数据处理[J];机床与液压;1986年05期 |
14 |
于振明,王永升,刘金名;PLC在压滤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控制工程;1999年06期 |
15 |
胡文波,喻志农,孙鉴;彩色交流等离子体显示板气体放电中平均电子能量的计算[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10期 |
16 |
邓明,白宜诚,陈儒军,李哲,肖建平,邓靖武;PC104嵌入式计算机在海底大地电磁信号采集中的应用[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
17 |
尹增谦,毛志国,董丽芳,贺亚峰;气体放电中电子碰撞散射角的抽样方法[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
18 |
邵涛,孙广生,严萍,高魏,彭燕昌,王珏;高压纳秒脉冲气体放电试验研究进展[J];高压电器;2004年04期 |
19 |
陈启明;王国峰;常江辉;徐明;;基于PLC的涤纶工业丝聚合生产的控制系统[J];中国仪器仪表;2006年02期 |
20 |
陈丹江;张伟;;荧光灯模型综述[J];照明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