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稳定化处理过程的热应力分析

韩媛媛  
【摘要】:本文建模用材料为挤压铸造方法制备的Al2O3P/2024Al 复合材料和SiCP/2024Al复合材料。利用温度自动测试系统对复合材料试样在固溶淬火以及各种不同冷热循环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进行了测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利用万能拉伸试验机和热效应自动分析仪测试了SiCP/2024Al复合材料在不同稳定化工艺处理后的微屈服强度和热循环条件下的尺寸稳定性;利用Marc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热应力分析的平面几何模型,并且对复合材料热处理过程的热应力进行分析,讨论了体积分数、颗粒形状以及稳定化处理工艺对热应力的影响。 热残余应力是材料尺寸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利用有限元法对复合材料稳定化处理过程的热应力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热处理过程中,由颗粒和基体之间的热错配所造成的微观应力超过基体合金的屈服强度,致使基体发生塑性变形。颗粒体积分数低的Al2O3P/2024Al复合材料的热残余应力场分布比较均匀,随着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Al2O3P/2024Al复合材料的局部热残余应力场有相互叠加的现象。球形颗粒和基体的界面附近的热残余应力场分布相对比较均匀;尖角形颗粒和基体的界面附近的热残余应力分布很不均匀,颗粒的尖角处有非常明显的残余应力和应变集中现象。冷热循环可以降低复合材料中的热残余应力,使颗粒尖角处应力集中的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冷热循环的下限温度越低,降低热残余应力效果越显著,并且,第一次循环对降低热残余应力起主导作用。 不同的稳定化处理工艺对SiCP/2024Al复合材料微屈服强度和热循环条件下的尺寸稳定性的影响不同。在冷热循环工艺处理过程中,上下限温差越大,残余应力释放的越充分,SiCP/2024Al复合材料在无负载热循环条件下的尺寸稳定性越好,与数值模拟结果相吻合。改善SiCP/2024Al复合材料在无负载热循环条件下尺寸稳定性的最佳工艺为160℃~-196℃冷热循环工艺。在负载条件下,随着冷热循环温差的增大,SiCP/2024Al复合材料的微屈服强度呈下降的趋势。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国强;刘炳;;颗粒增强型铝基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现状与展望[J];汽车零部件;2009年09期
2 吴志锋;陈刚;赵玉涛;王国路;黄康;彭蕾;;制备工艺对原位合成Al_3Ti/Al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的影响[J];功能材料;2011年S3期
3 郑梦;赵玉涛;陈登斌;张钊;董洪标;;原位纳米Al_2O_3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微结构研究[J];功能材料;2011年S4期
4 王大镇;冯培锋;李波;刘华明;;切削SiC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时刀具的磨损形态及机理[J];高技术通讯;2010年11期
5 王一奇;宋正日;;应用模压铸造法制造的Al_2O_(3f)/SiC_p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1年07期
6 阎峰云;牟余江;张威;杨群英;;增强体预处理工艺对铝基复合材料中增强体分布的影响[J];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2011年03期
7 王国路;陈刚;赵玉涛;吴志锋;;稀土对TiB_2/7055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1年07期
8 张桂凯;李炬;陈长安;黄志勇;凌国平;;FeAl/Al_2O_3阻氚层的制备新方法与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1年06期
9 李新梅;刘炳;董晓锋;;Al_2O_3颗粒增强Al-Mn合金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1年07期
10 陈素玲;孙学杰;;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分类及制造技术研究进展[J];电焊机;2011年07期
11 高嵩;樊明杰;王桂萍;;碳纤维表面单脉冲电镀铜[J];过程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12 李光玉;苏颖超;付宇;连建设;赵宇光;;离心铸造条件对Mg_2Si/Al梯度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05期
13 徐萍;;半固态金属成形技术的应用[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4 吕晓轩;吕春祥;杨禹;安锋;纪英露;贺福;;碳纤维表面电镀镍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1年08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求保;王文龙;张曾祜;张国定;李瑞祥;;铝基复合材料太阳能桁架部件的研制[A];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第十一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2 陈国钦;孙东立;张强;姜龙涛;武高辉;;冷热循环处理对铝基复合材料热膨胀行为的影响[A];复合材料:生命、环境与高技术——第十二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宋仁国;;铝基复合材料焊接技术的发展动向[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许晓静;陈康敏;戴峰泽;蔡兰;;SiC_p/LD2铝基复合材料的超塑性[A];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严红革;陈振华;陈刚;;大尺寸铝基复合材料锭坯的喷射共沉积制备技术及装置[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朱秀荣;童文俊;费良军;王荣;;陶瓷纤维增强梯度铝基复合材料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冯祖德;;铝基复合材料表面稀土防腐处理新技术[A];第十五届华东地区热处理年会暨华东地区热处理年会三十周年纪念活动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卓钺;杨德明;万红;费肖卿;斯永敏;杨盛良;刘海芳;;碳/铝复合材料变截面梁的研制及刚度考核[A];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第十一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9 伊力哈木·阿布都热依木;苏白·阿那别克;吐尔逊·斯迪克;哈丽旦·木沙;尼加提·衣米提;买买提明·艾尼;;SiC粒子的非均匀分布所引起的铝基复合材料的损伤分析[A];力学与西部开发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杨滨;王建国;张济山;;压铸TiC/Al-9Si-1.4Cu-0.5Mg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力学性能[A];第五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茂华;离心铸造SiC颗粒局部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活塞的组织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张建云;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3 刘卫红;铝基复合材料瞬间液相扩散连接[D];吉林大学;2004年
4 邓小燕;SiCp/Cf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郭建;合金元素及增强体表面状况对SiCp/Al复合材料界面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D];郑州大学;2003年
6 康智涛;多层喷射共沉积制备大尺寸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工艺、设备及过程原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7 顾敏;喷射共沉积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阻尼特性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8 邓春锋;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组织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9 许虹宇;Al_2O_3·SiO_(2sf)/Al复合材料基体成份优化及耐磨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滕杰;高速列车用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及其闸片的制备、摩擦磨损性能及机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媛媛;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稳定化处理过程的热应力分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
2 贾海萌;SiC_p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履带板成形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艾莹露;Al-Ni_2O_3系铝基复合材料微波合成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飞;玻璃/铝基复合材料管材挤压成形数值模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刘光辉;离心铸造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活塞成形及组织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王亚松;夹Ti合金层激光焊接高比分SiC_p/2024铝基复合材料[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华巍;碳纳米管/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牟余江;红柱石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9 曾涛;压力铸造法制备陶瓷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D];东南大学;2004年
10 郝旭红;自生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活塞成形工艺与组织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史爱萍;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前景看好[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9年
2 苏渝;股市中的冷热循环[N];中国经营报;2001年
3 王迅;江苏省铝基复合材料中心获准建立[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年
4 本报驻京记者 郑春峰;谨防经济重入冷热交替循环[N];南方日报;2006年
5 雷帆;重塑诚信要靠市场[N];山西日报;2004年
6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桂满昌;东西好还得做得精[N];科技日报;2001年
7 胡瑛;中铝分公司电解铝厂迈出结构调整新步伐[N];淄博日报;2010年
8 张永忠;新材料产业的“幸福时光”[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9 葛云;令人挠头的悖论[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10 李迎;IACS拟实施强制性全面测试[N];中国船舶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