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锰系铝合金板带材深冲和变薄拉深行为的影响因素
【摘要】:本文利用光电光谱、制耳率、模拟深冲成形、力学性能测试、金属织构、扫描电镜、X 光再结晶、电导率检测等试验方法和手段,应用工业化生产线,研究了化学成分、轧制工艺、热处理参数对板材织构进而对板材深冲、变薄拉深成形的影响。应用织构-制耳理论,位错/滑移理论探讨了板材生产工艺因素对深冲指标的影响。通过系列工艺试验确定了手机电池壳用板带材稳定的批量生产工艺,并生产出了表面质量好、冲压、变薄拉深性能优异,而且板材的各种性能和厚度精度等技术指标优秀的手机电池壳类盒形件用铝带、板产品。
以3003 合金成分为基础,通过调整锰、铜、镁含量形成了n 值大的新合金,新合金成形后强度高、盒内承受压力时膨胀小、可以抗高温蠕变。盐浴退火的3003-H14 材料比原来的3003-H14 拉深性能得到了提高,容易成形。用退火方式生产无耳板时,必须控制FeSi,防止退火后出现较大的0°/90°制耳,且Fe/Si 控制在1.0~1.8 较合适。同时研究了Cu、Mn、Ti、Zn 等元素对制耳的影响。
手机电池外壳材料热轧工艺定为定温上气流550℃,下气流530℃。加热10h~12h,金属温度490℃~520℃。保温1h 以上热轧。通过试验获得该合金的不同温度下退火的性能曲线回归方程。制订了n 值、r 值的测定方法,测得了常见深冲用铝合金材料的屈强比、n 值、r 值等,测定了典型状态的织构百分比含量,绘制了极图。
在再结晶试验过程中,得出从360℃到380℃强度逐渐下降,塑性提高。0°、90°方向的制耳小于45°方向的制耳,360℃以下材料的织构还是变形织构强于再结晶织构,在高于360℃时,再结晶织构明显增强。210℃左右时,该材料电导率有大幅度升高,这是开始再结晶温度。到360℃时又有一个转折,即立方织构与变形织构的转折点。
|
|
|
|
1 |
苏娟华,陈拂晓,辛选荣;变薄拉深过程的数值模拟[J];锻压技术;2001年02期 |
2 |
胡建军,周杰,金艳;在曲柄压机上变薄拉深有限元模拟与试验研究[J];CMET.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04年03期 |
3 |
毛红林;金属多模变薄拉深的有限元分析[J];工业工程;1994年03期 |
4 |
熊志卿,朱传祥,傅鹤龄;轴对称多模变薄拉深的上限分析与试验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1998年09期 |
5 |
朱传祥,赵利群,熊志卿;变薄拉深力的测试[J];锻压技术;2003年03期 |
6 |
刘瑞清;旋压成形模在变薄拉深中的应用[J];模具技术;2003年01期 |
7 |
Bezalel Avitzur;俞振胜;;变薄拉深[J];模具技术;1990年06期 |
8 |
周杰,胡建军,张勇,唐辉,谢平;变薄拉深中回弹分析与实验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3年01期 |
9 |
周照耀,王郡文,康达昌,程秋谋;双向充液变薄拉深试验及理论分析[J];锻压技术;1998年02期 |
10 |
王国军;变薄拉深用铝合金材料研究进展[J];机械工程师;2004年09期 |
11 |
王俊彪,贾建军;多道次变薄拉深的模拟与优化设计[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12 |
熊志卿;变薄拉深轴对称连续速度场研究[J];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4期 |
13 |
王嘉,张治民;变薄拉深工艺中凹模锥角的计算机模拟优化[J];模具技术;2002年04期 |
14 |
确井荣喜;梁平信;张林平;;材料性能对铝DI罐成形性的影响[J];轻合金加工技术;1986年12期 |
15 |
李春峰;;深拉深与变薄拉深(二)[J];机械工程师;1986年02期 |
16 |
张宝堂;;关于变薄拉深制品的断裂问题[J];锻压技术;1986年01期 |
17 |
刘岩,王连生,刘新喜;变薄拉深工艺极限变形率的研究[J];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
18 |
熊志卿,傅鹤龄,朱传祥;变薄拉深摩擦因子的测定及在上限分析中的应用[J];机械科学与技术;1998年03期 |
19 |
姜正义,刘相华,李洪斌,王国栋,张强,王志刚;筒形件变薄拉深力的上限解[J];锻压技术;1995年04期 |
20 |
贾建军,王俊彪;多道次变薄拉深工艺参数的优化设计[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