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交酯/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采用间接法合成聚乳酸/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包括丙交酯的制备、提纯、聚合及复合材料性能的表征一系列研究工作。
实验首先以D, L-乳酸为原料,在催化剂乙酸锌存在下通过脱水环化制备出了粗产率为86.6%的D, L-丙交酯,研究了乳酸脱水时间及温度、催化剂种类及用量等因素对D, L-丙交酯粗产率的影响。采用FT-IR和DSC技术对产品进行表征。研究表明,合成D, L-丙交酯的最佳条件为:常压脱水温度为125.0℃,然后加入乙酸锌,用量为1.7%,继续减压脱水,温度为150.0℃,蒸产品的解聚温度为232.0℃。乙醇是理想的重结晶溶剂,经三次重结晶,D, L-丙交酯熔程为125.8~127.4℃,纯产品产率提高到55.1%。
然后以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偶联剂,完全水解后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粉体,水解后偶联剂的醇羟基基团被引入到二氧化硅表面上。在二甲苯溶液中,以异丙醇铝做引发剂,引发丙交酯环状单体在改性二氧化硅表面上开环聚合,制得聚丙交酯/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并采用FT-IR,DSC和SEM等技术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偶联剂的加入不仅改善了二氧化硅在聚合物中分散的均匀度,还使二氧化硅和聚合物通过偶联剂以化学键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实验确定的聚合条件为:催化剂量n(I)/n(M)= 1/400,聚合的温度为120.0℃,聚合时间为8h,单体浓度是4.6mol/L,二氧化硅用量要少于5%。
|
|
|
|
1 |
曾清华,王栋知,王淀佐;聚合物-粘土矿物纳米复合材料[J];化工进展;1998年02期 |
2 |
朱军,李毕忠;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00年10期 |
3 |
吴增刚,周持兴,程宝家;原位悬浮聚合制备酸性酚醛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英文)[J];合成橡胶工业;2001年04期 |
4 |
张恒;张力;;纳米复合材料实用化技术前景[J];材料导报;2001年08期 |
5 |
钟厉,韩西;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应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6 |
张强,张立武,余大兵,杨延涛;纳米技术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及其进展[J];纤维复合材料;2003年04期 |
7 |
魏风艳,巩强,严生;聚合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J];材料导报;2003年S1期 |
8 |
王平华,徐国永,宋功品;聚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结构[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年04期 |
9 |
刘治国,欧育湘,吴俊浩;MPP/PER/APP系统阻燃的PA6/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燃烧特性[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4年04期 |
10 |
;专利介绍[J];橡胶科技市场;2004年01期 |
11 |
;纳米复合物阻燃剂[J];阻燃材料与技术;2004年06期 |
12 |
周鹏;游冠军;钱世雄;陈良尧;;纳米复合材料Ag:Bi_2O_3的光学响应与超快开关效应[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5年12期 |
13 |
庞洪涛;张志焜;;纳米二氧化钛/壳聚糖一维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结构分析[J];功能材料;2007年02期 |
14 |
张慧;俞天智;范多旺;;壳聚糖纳米复合材料[J];高分子通报;2007年05期 |
15 |
聂鹏;王新鑫;高霁;张锴锋;;纳米复合材料分散相分散均匀性的分形表征[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
16 |
陈奎;李伯耿;曾光明;;聚合物/勃姆石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09年06期 |
17 |
何冶;支文;;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质及制备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
18 |
周维;;功能性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J];贵州化工;2011年04期 |
19 |
杨隽,张潇,王俊,童身毅;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合成方法的发展[J];材料开发与应用;1999年06期 |
20 |
肖鹏,刘平桂,龚克成;嵌入法制备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1999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