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差异对税收监管的影响
【摘要】:税收是一个国家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经济基础建设等项目的开展都离不开税收的支持。保证国家税收征管工作的顺利进行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税收监管工作也在不断的完善和进步当中。但是,由于会计制度的国际化发展,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不断趋同,对税收监管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新的所得税准则的实施,引入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并且改变了原有的利润表的观点,从资产负债表观出发对所得税部分予以确认,由此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更是对税收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研究在新的会计制度环境下,税收监管工作的发展方向,为保证国家税收收入的顺利实现以及税收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本文从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差异的角度入手,分析在新的会计制度前提下,有关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理论体系,并以此为基础,针对我国目前税收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实证研究成果,对我国税收监管体系的完善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全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论文框架。
第二章介绍有关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差异的理论体系,分析了暂时性差异的类型以及对税收监管的影响。
第三章介绍目前我国税收监管体系的漏洞与不足之处。
第四章通过实证研究分析暂时性差异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第五章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提出对我国税收监管体系建设的科学建议。
第六章是全文的结论部分,整体分析了文章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了其中的欠缺及不足之处,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借鉴了许多专家学者在暂时性差异方面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提出了自己的对于税收监管方面的思路和看法。希望能对我国税收监管体系的建设,监管效率的提高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