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人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及健康教育干预研究
【摘要】:
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依据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理论中的知信行模式(知识-态度-信念-行为模式),于2005年4月至9月间,在流动性建筑工人较多的湖北省省会武汉市,整群抽取青山区、洪山区、武昌区三个建筑工地基本固定的约300名男性建筑工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基线调查获取建筑工人群体既往接受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主要需求等资料,根据人群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面对面宣教(发放宣教手册、展出宣教图板、举办知识讲座、观看宣教碟片及举行知识竞赛五种形式)和同伴教育等健康教育活动并进行过程和效果评价;同时采用个人深入访谈的方式,了解建筑工人对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认识、需求和建议等,通过定性研究获取一些深层次信息作为定量研究的有效补充。本研究旨在探寻建筑工人中预防艾滋病的经济实用有效的方法和形式,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建筑工人预防艾滋病工作模式。
本研究干预前基线调查收集有效调查问卷301份,干预后绩效调查收集有效调查问卷299份;同时收集个人深入访谈23份。该人群平均年龄36.3±10.11岁,15-49岁年龄段占人群总数的90.4%;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占57.8%;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占72.1%;既往接受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比例较低,手段单一,主要渠道仍为广播和电视等大众媒体,老年组和大学组既往接受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比例高于其他组。基线调查显示,建筑工人群体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较低,且相关知识掌握不系统不全面也不平衡,基本知识和非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率普遍不足50%,低于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率;该群体中有相当比例的人与配偶外女性甚至性工作者发生过性关系,且性伴不固定者近一半,与这些配偶外女性发生性关系的频率亦较高,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不到20%。健康教育干预后,建筑工人群体不同年龄组、不同学历组和不同婚姻状况组在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播途径知识、非传播途径知识等方面的知晓率和平均得分大都明显提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群体中与配偶外女性发生性关系的比例和有性需求时选择找性工作者的比例均明显下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行为改变尚不十分明显。无论哪种形式的面对面宣教活动,参与的工人90%以上均能记住或大概记住其中所宣教的知识内容,建筑工人对观看碟片的认同率最高,其余依次是知识讲座、宣教手册、宣传图板和知识竞赛,不同年龄组、不同学历组对于五种面对面宣教形式的认同情况有所差异,青年组对于宣教碟片的认同率最高,而对宣教手册的认同率最低;壮年组和中年组对于知识讲座的认同率最高,而对知识竞赛的认同率最低;老年组对于宣教手册和宣教碟片的认同率最高,而对知识竞赛的认同率最低;大学组对于宣教手册和宣教图板的认同率最高;高中组对于宣教手册的认同率最高;初中组和小学组对于知识讲座的认同率最高;未上学组对于宣教碟片的认同率最高。
建筑工人群体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技能较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婚外性行为和商业性行为及多性伴和安全套使用率低等危险情况的存在,以及很难改变的往返于农村和城市之间的现状使其容易感染艾滋病并成为HIV从高危人群传播到一般人群的桥梁。因此,建筑工人群体是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的社会弱势和脆弱人群,需要采取一些综合而系统的措施开展预防工作。健康教育干预是在建筑工人中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从而遏制艾滋病感染流行的有效措施,在建筑工人中深受欢迎。根据建筑工人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内容通俗、形式多样的全方位、多层面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可以迅速大幅提升该人群的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并进而形成行为改变,有效的阻止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的传播,遏制艾滋病的流行,值得在其他类似的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的重点人群中推广。
|
|
|
|
1 |
王建平,陈新德,陈镜琼,彭开良,吴植恩;建筑工人工伤事故分析[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88年02期 |
2 |
周玉柱,任秀梅;京九和宝中铁路建筑工人HBsAg调查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1996年03期 |
3 |
周德新;;大兴区建筑工人艾滋病认知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8年11期 |
4 |
赵瑞勤;;苏联建筑工人群体的社会卫生调查[J];医学与社会;1991年04期 |
5 |
范庆明;建筑工人外伤事故调查[J];环境与职业医学;1996年01期 |
6 |
吴丽侬,刘德芝,徐志洪;一起建筑工人急性二氧化碳中毒事故调查[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994年06期 |
7 |
胡文贤,王明民,肖玉琴;建筑工人879例职业性外伤的临床分析[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3年01期 |
8 |
郭永松;城市建筑工人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6年10期 |
9 |
秦俊萍;;晋城市在建筑工人中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评价[J];实用医技杂志;2008年27期 |
10 |
向兵;曹金红;何翰成;;武汉市建筑工人性行为特征及安全套使用情况与干预效果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0年03期 |
11 |
冯玉才;代晓燕;;1200例建筑工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3期 |
12 |
刘红新;马树波;李芬;侯钊;张崛;;昌平区449名建筑工人艾滋病知识、行为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1年01期 |
13 |
廖娜;胡勇;杨言通;王丽丽;;新乡市建筑工人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9年02期 |
14 |
任金马;Calzavara L.;康来仪;方蕙;潘启超;庄鸣华;陈晓玲;许磊;陈洪波;杨美霞;宿飞;汪红卫;;上海地区建筑工人安全套使用的知信行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年01期 |
15 |
夏俊;何益新;周劲;马琳;王勇;胡传来;;铜陵市建筑工人艾滋病预防的健康教育干预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年06期 |
16 |
任金马;Calazvara L;方蕙;潘启超;许磊;杨美霞;汪红卫;康来仪;;上海市男性建筑工人性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03期 |
17 |
卫成,周红,陈震;三门峡市建筑工地民工食堂及居住环境卫生状况调查[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4年04期 |
18 |
曹金红;姚正;向兵;;武汉市不同文化层次建筑工人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年02期 |
19 |
李玉叶;赵培珠;胡章一;何黎;陈文颖;;云南省某建筑工地工人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J];皮肤病与性病;2010年01期 |
20 |
程光胜,杨永坚,胡传来;建筑工人职业性下背痛危险因素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199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