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板夹杂类表面缺陷研究
【摘要】:
冷轧板最主要的质量问题是表面缺陷,表面缺陷一直是国内外钢厂感到棘手的质量问题,被认为是常见的而又是难以消除的顽症。因此,研究和分析冷轧板表面缺陷的形成及演变规律对提高其表面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由钢中夹杂引起的表面缺陷主要是线状缺陷、孔洞和疤/坑三种。关于这三种缺陷的形成机理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
本文通过对现场数据的分析得出:冷轧板上表面出现缺陷的几率要高于下表面;每个浇次的第一炉出现缺陷的几率都要高于其他炉次;所研究冷轧板表面缺陷根据其宏观特征可分为六大类。
通过模拟轧制试验分析冷轧板表面缺陷的形成原因及演变规律,探讨了缺陷从热轧到冷轧工序过程的演变:
(1)冷轧板上氧化铁皮的压入缺陷主要是残留在热轧板上的氧化铁直接遗传而来,只是在尺寸上稍有变化,出现位置基本不变。
(2)起皮缺陷的形成主要是由皮下夹杂引起。
(3)在冷轧过程中,随着加工硬化和加工应力的不断增加,钢中集中分布的夹杂物周围产生的附加应力,以及夹杂物对机体的分隔作用,使钢带表面首先破裂,形成孔洞。
(4)“黑线”的形成与夹杂有直接关系,主要是Al2O3、MnO、TiO2夹杂。
(5)“亮线”的形成主要是气泡与夹杂共同作用的结果。
(6)冷轧板上疤/坑缺陷的形成与夹杂没有直接关系,是由热轧板上的类似缺陷直接演变而来,只是在尺寸上存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