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清理连铸坯生产技术研究
【摘要】:
本文介绍了连铸坯热送热装工艺技术的发展状况、工艺特点以及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分析了高质量、免清理连铸坯生产技术在热送热装工艺中的重要作用。结合W厂3号连铸机生产实践,研究了影响连铸坯免清理率的主要因素。针对不同影响因素,从钢种成分、操作制度、二次冷却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通过相应的生产试验,验证了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取得了预期研究效果。
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1、钢种的碳含量对其的连铸坯质量有重要影响,包晶钢钢水在结晶器内弯月面形成的初生坯壳发生的包晶转变,是包晶钢铸坯裂纹敏感性强的主要原因。通过优化保护渣的理化性能,微调钢的成分,控制纵裂发生率至0.4%以下水平。
2、由于Nb、V、Ti等微合金元素的化合物的析出强化作用,微合金钢在连铸过程中的延塑性下降,在拉矫过程中,不稳定的奥氏体晶界在外力作用下被撕裂开来,在连铸或轧制过程中,发展为板坯横裂、角部横裂或成品轧材的边裂等缺陷,影响产品的成材率和生产效率。通过降低结晶器和二次冷却水量,提高此类铸坯的表面温度和角部温度,由铸坯角部裂纹引起的热轧板边裂缺陷发生率下降明显。通过对辅材含水量和连铸吹氩量等的控制,铸坯表面气孔缺陷也基本消除。
3、表面或皮下夹渣是影响冲压用板、镀锌板等高附加值钢铁产品的致命缺陷。本文通过对缺陷试样的分析,得出夹渣由结晶器卷渣造成,通过调整工艺操作等措施,基本消除了该类缺陷。
4、通过二冷系统的改造及控制系统的优化,3号连铸机生产铸坯的宽面中心温度平均提高45℃左右,二冷系统控制更为精确,调节更为方便,减少窄规格板坯的试验证明二次冷却对控制铸坯质量的重要作用,试验取得预期效果,成品改判率下降明显。
5、研究完成后,3号连铸机年平均免清理率为99.4%,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3号铸机热送热装进展顺利,有效热装率稳定在55%以上。
|
|
|
|
1 |
李博知;陶承岗;李勇;;连铸板坯表面夹杂与裂纹的分析研究[J];钢铁技术;2002年05期 |
2 |
蔡开科;连铸坯表面裂纹的控制[J];鞍钢技术;2004年03期 |
3 |
杜显彬,周平,朱伟华,衣中文,曹玉红;M30Mn2锚链钢连铸坯表面裂纹原因分析[J];山东冶金;2003年06期 |
4 |
赵晗;任一峰;;连铸坯角部横向裂纹的形成机理与定量评估[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6年11期 |
5 |
戴秀东;;304不锈钢连铸坯表面裂纹原因分析及改善措施[J];山西冶金;2010年04期 |
6 |
王玉存;邓保全;刘栋;陈建良;秦勇;;热送热装技术在安钢高线的实践与应用[J];金属制品;2011年03期 |
7 |
赵海峰;邯钢连铸坯的热送热装工艺[J];河北冶金;1999年04期 |
8 |
李昕阳;连铸坯热送热装设备设计与应用[J];河北冶金;2005年02期 |
9 |
刘颖;赵春风;李绍杰;齐建军;;A350 LF6连铸坯表面网状裂纹分析[J];河北冶金;2009年05期 |
10 |
沈冬冬;袁泽喜;;15CrMoG钢棒材裂纹成因分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
11 |
刘瑞宁,张立武,陈红卫;连铸坯热送热装工艺实践[J];钢铁;2000年08期 |
12 |
武学泽,丁国伟;唐钢棒材厂连铸坯热送热装实践[J];轧钢;2000年03期 |
13 |
赵海峰,杨佳直;邯钢连铸坯热送热装工艺[J];中国冶金;1999年05期 |
14 |
周明杰,刘焕颖;湘钢连铸坯热送热装工艺实践[J];湖南冶金;2002年01期 |
15 |
曹冬生;棒材连铸坯热送热装改造[J];河南冶金;2002年03期 |
16 |
曹冬生;棒材连铸坯热送热装改造[J];湖南冶金;2002年05期 |
17 |
李桂荣,王宏明;连铸坯热送热装和直接热轧新技术及其效益分析[J];中国冶金;2002年04期 |
18 |
韩兆顺;杨少尉;;连铸结晶器水模拟试验[J];浙江冶金;1998年03期 |
19 |
袁建路;李文兴;牛士珍;冯捷;;40Cr棒材表面纵裂缺陷的研究[J];钢铁;2006年04期 |
20 |
于敏之;李宪奎;郑学然;;基于电液驱动结晶器非正弦振动波形的分析[J];钢铁研究学报;2006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