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包用含碳耐火材料侵蚀机理研究
【摘要】: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钢包内衬用耐火材料损毁基础上,结合攀钢钢包冶炼条件,对攀钢钢包内衬使用后的残样、攀钢熔渣物化性能、渣蚀实验进行研究,着重探讨了不同碳含量镁碳砖的抗渣侵蚀机理。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1)攀钢钢包渣线镁碳砖、包壁铝镁碳砖使用后的残样从工作面到中心部位都分为三层:脱碳层、过渡层、原质层。但二者各层的显微结构差别很大。镁碳砖脱碳层中生成了大量低熔点化合物CMS以及以铝硅酸钙为主的复杂的玻璃相,高熔点化合物MA生成量较少,被低熔相包围,整个脱碳层组织结构疏松。包壁铝镁碳砖脱碳层生成了大量高熔点化合物MA,使脱碳层组织结构较为致密化。
(2)转炉终渣TFe、V_2O_5含量较多。钢包高、中、低碳钢渣碱度变化较大。转炉终渣的流动点温度较其它三种熔渣的低。XRD结果表明除了转炉终渣部分以非晶态形式存在,其它三种熔渣以镁铝尖晶石、铝硅酸钙、钙镁橄榄石及其复杂的固溶体形式存在。
(3)熔渣对镁碳砖侵蚀程度为:转炉终渣高碳钢渣低碳钢渣中碳钢渣。对低碳镁碳砖侵蚀程度为:转炉终渣中碳钢渣高碳钢渣低碳钢渣。研究发现,无论对于何种熔渣,其侵蚀程度的变化规律近似于:镁碳砖较差,低碳镁碳砖较好,铝镁碳砖居中。
(4)镁碳砖碳氧化后形成的脱碳层组织结构疏松,并且生成大量低熔点CMS、铝硅酸钙等。这些低熔点化合物形成连续相渗透于MgO颗粒周围,分解镁砂,使骨料破坏,加速MgO-C砖的损毁。而低碳镁碳砖碳氧化后形成微细化气孔,此微孔中生成的高熔点相MA容易过饱和而沉淀。因此增加了固-固直接结合程度,使脱碳层的组织结构更加致密,从而阻止熔渣向砖内渗透,以及耐火材料向熔渣中溶解,使材料的抗渣侵蚀性能得到提高。
|
|
|
|
1 |
方旭;;在气化炉中由渗透煤渣引起高铬砖显微结构的改变[J];耐火与石灰;2010年03期 |
2 |
张春容;;沥青结合的镁白云石、白云石转炉衬残砖显微结构及侵蚀机理的探讨[J];武钢技术;1982年04期 |
3 |
张国兴;何生平;王谦;曾建华;;脱硫剂与RH浸渍管耐火材料作用的热力学分析[J];钢铁研究学报;2011年06期 |
4 |
周萘,吴知方,钱达兴,黄文祷;尾矿玻璃对耐火材料侵蚀机理的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1999年01期 |
5 |
宋霞,王芙云,刘会林,李勇;隧道窑烧成带用后镁铬残砖分析[J];耐火材料;2005年03期 |
6 |
孙荣海;袁智丽;贺中央;傅秋华;霍素珍;史绪波;刘百宽;;高温陶瓷材料微观剖析试样的制备方法和要点[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6年02期 |
7 |
贺中央;黄江文;宋世锋;;薄板坯中间包镁质喷涂料的侵蚀机理[J];耐火材料;2007年04期 |
8 |
贺中央;郑小平;王廷立;;Al_2O_3-ZrO_2-C系滑板侵蚀反应[J];耐火材料;2007年05期 |
9 |
程瑛;张立明;马兆宏;黄辉;;用后钢包透气砖显微结构分析[J];耐火材料;2008年01期 |
10 |
陆彩云;陈敏;孙中强;于景坤;;RH浸渍管浇注料侵蚀机理的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9年11期 |
11 |
陆彩云;陈敏;孙中强;于景坤;;RH浸渍管浇注料侵蚀机理的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
12 |
翟亚伟;李勇;刘磊;;硅铁含量对反应烧结Fe-Si_3N_4-Si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J];耐火材料;2010年04期 |
13 |
陈志红;周福来;;配合料质量与熔窑寿命[J];玻璃;2011年02期 |
14 |
洪建国;周宁生;姚金甫;高振昕;;梅钢焦炉用后硅砖显微结构分析[J];耐火材料;2011年02期 |
15 |
徐庆斌;;低含量可还原性铝酸钙炉渣对MgO-C砖侵蚀机理的分析[J];耐火与石灰;2009年03期 |
16 |
任桢;葛铁柱;;低碳镁碳砖的高温力学性能比较[J];科技信息;2011年26期 |
17 |
于向阳,芦忠新,王晖,秦宵海,孙渝威,周子正,程继健;显像管屏玻璃池炉耐火材料侵蚀机理[J];玻璃与搪瓷;2005年04期 |
18 |
李健,王军艺;原子力显微镜在宝钢材料显微结构分析领域的应用[J];宝钢技术;2005年S1期 |
19 |
;1954年高铝砖试制和使用的情况及对1955年高铝砖生产与试制的意见[J];钢铁;1955年09期 |
20 |
张学存;邢秉文;;活帮活底耐火砖倒焰窑[J];中国建材;1958年2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