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直装工艺造成的表面缺陷机理研究

王志刚  
【摘要】: 随着钢铁行业的发展,连铸坯热装热送及“热送直轧”技术的应用程度已成为衡量钢铁生产技术水平的新指标,连铸坯热送热装具有提高生产率、降低能耗和减少铸坯氧化烧损的作用,生产实践表明,在热装温度为600℃、热装比50%时,热轧加热炉的生产率可提高约30%、节约能耗约20%。然而,由于对钢种特性认识的不足,随着铸坯热送率的升高,产品缺陷暴露的种类逐渐增多,严重时难以修复、甚至报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以武钢二热轧的热装热送工艺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不同钢种在高温时的热塑性,尤其是含Nb微合金钢在第Ⅲ脆性区的热塑性,分析了在连铸生产的矫直过程中钢的塑性情况,对含Nb钢和不含Nb钢的高温热塑性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Nb对钢的热塑性影响。 通过对不同该种的相变临界点的测定,得出了在连铸矫直过程中钢的组织为奥氏体+铁素体的混晶组织,其中强度较低铁素体沿奥氏体晶界分布是在连铸坯受力产生裂纹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不同钢种的热塑性实验,得出了钢的第Ⅲ脆性区温度区间,提出了适合Q345B、Q345C、X70连铸坯矫直的温度范围,通过避开第Ⅲ脆性区温度区间能有效减少矫直裂纹的产生,减少轧制后表面缺陷的出现。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瑞宁,张立武,陈红卫;连铸坯热送热装工艺实践[J];钢铁;2000年08期
2 赵海峰;邯钢连铸坯的热送热装工艺[J];河北冶金;1999年04期
3 武学泽,丁国伟;唐钢棒材厂连铸坯热送热装实践[J];轧钢;2000年03期
4 赵海峰,杨佳直;邯钢连铸坯热送热装工艺[J];中国冶金;1999年05期
5 周明杰,刘焕颖;湘钢连铸坯热送热装工艺实践[J];湖南冶金;2002年01期
6 曹冬生;棒材连铸坯热送热装改造[J];河南冶金;2002年03期
7 李桂荣,王宏明;连铸坯热送热装和直接热轧新技术及其效益分析[J];中国冶金;2002年04期
8 曹冬生;棒材连铸坯热送热装改造[J];湖南冶金;2002年05期
9 杨公本,牛玮,隈勇,陈守乾;连铸坯热送热装工艺在济钢中板厂的实施[J];山东冶金;2002年03期
10 郝利强;;连铸坯热送热装工艺方案的选择[J];河北冶金;2008年06期
11 席约强;线棒材生产实现连铸坯热送热装的若干问题(二)[J];轧钢;2001年01期
12 王玉存;邓保全;刘栋;陈建良;秦勇;;热送热装技术在安钢高线的实践与应用[J];金属制品;2011年03期
13 黄永强;长钢连轧厂连铸坯热送热装工艺及实践[J];山西冶金;1999年04期
14 刘树林,郭开思;新余钢铁公司线材厂一火成材改造实践[J];轧钢;2000年06期
15 陈其伟;棒线材连铸坯热送热装生产能力匹配和铸坯质量的探讨[J];江苏冶金;2002年04期
16 刘英瑞;吴秀娟;;莱钢中型轧钢厂连铸坯热送热装工艺及问题探讨[J];钢铁技术;2000年05期
17 黄永强;长钢连轧厂连铸坯热送热装工艺及实践[J];山西能源与节能;1999年04期
18 孙永乐,刘德义,崔建海;拉丝用钢连铸坯热送热装工艺实践[J];钢铁;2003年02期
19 苑安民,钱惠国;连铸坯温降数模的研究[J];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20 陈卫斌,李虎山,王海儒,李玉海;连铸坯的热送热装工艺研究[J];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清阁;;棒材生产线热送热装实践[A];2004年全国炼钢、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04年
2 赵广湘;王学锋;;100t抽拉式连铸坯热送热装铁路保温车研制及推广应用前景[A];中国金属学会2003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2)[C];2003年
3 蔡唯成;;连铸坯热送热装和热直接轧制新技术及其技术经济效益[A];199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C];1997年
4 王会凤;刘庆禄;任吉堂;;连铸坯热装工艺的温度特征分析[A];2006年河北省轧钢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陈青山;郭继亮;邓志刚;;韶钢连铸坯热送热装炉生产工艺及节能效果[A];199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C];1997年
6 王晓飞;刘相永;郑淑贤;;承钢棒线厂连铸坯热送热装的生产与实践[A];河北省2010年炼钢—连铸—轧钢生产技术与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0年
7 王和军;;低碳钢C高对CSP连铸的影响[A];2010年全国炼钢—连铸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10年
8 张亮洲;张辉波;;LCR对CSP连铸坯与热轧带材质量的影响[A];2010年全国炼钢—连铸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10年
9 张亮洲;张辉波;;LCR对CSP连铸坯与热轧带材质量的影响[A];第十六届全国炼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成东全;程子建;;连铸坯中心偏析成因及控制[A];品种钢连铸坯质量控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漆鑫;含钛无氟连铸结晶器保护渣的基础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2 马交成;连铸坯凝固过程传热模型与热应力场模型的研究及应用[D];东北大学 ;2009年
3 郭薇;板坯连铸凝固过程微观组织的模拟研究[D];东北大学 ;2010年
4 刘浩;连铸直轧电磁感应补偿加热过程数值模拟技术的研究与开发[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林启勇;连铸过程铸坯动态轻压下压下模型的研究与应用[D];东北大学;2008年
6 李文珍;连铸坯铸态组织形成的数值模拟及溅渣护炉优化技术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1998年
7 杨春政;典型微合金化钢板坯角部横裂纹产生机理与倒角结晶器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8 张志峰;钢电磁连续铸造技术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9 任子平;IF钢中成分及夹杂物的过程控制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10 孙洁;连铸板坯裂纹预测预报系统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刚;直装工艺造成的表面缺陷机理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树敏;铁素体不锈钢连铸坯板的高温力学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3 宋立伟;连铸板坯的高温性能研究及二冷制度优化[D];重庆大学;2010年
4 李雪洁;电脉冲改善连铸坯凝固组织的工业化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钟文;P91高合金钢连铸坯凝固后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杨治争;免清理连铸坯生产技术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7 张卫权;柳钢连铸坯全“一火成材”建设及后续工程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8 王青亮;连铸坯表面横裂纹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9 肖聪;SPHE钢CSP连铸坯非金属夹杂物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杨以月;基于ANSYS的连铸坯二冷区温降与热应力的数值模拟[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强国;先进技术实现生产连续化[N];中国冶金报;2007年
2 孙玉珊;济钢三炼钢厂连铸坯裂纹攻关取得阶段性成果[N];中国冶金报;2005年
3 记者 苏勇 通讯员 寇秀萍;太钢降不锈钢连铸坯修磨率成果喜人[N];中国冶金报;2007年
4 全国炼钢-连铸知识竞赛组委会专家组;提高钢水质量 防止连铸坯内裂纹[N];中国冶金报;2008年
5 张如斌 陈志凌 刘鹏;有效提高连铸坯的表面和内部质量[N];中国冶金报;2006年
6 全国冶金节能减排新技术知识竞赛组委会专家组;连铸坯热送热装——提高质量 促进节能[N];中国冶金报;2009年
7 周渝;【新钢钒】连铸坯轧制重轨成功[N];中国证券报;2003年
8 杨学军 陈春生;河北钢铁集团唐钢采用大断面连铸坯轧制16#铁塔角钢[N];中国冶金报;2009年
9 记者 华雪;新钢钒连铸坯轧制重轨成功[N];证券时报;2003年
10 张小刚 邵磊;石钢连铸二冷水水质优化改造结硕果[N];中国冶金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