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磷酰胺对乳腺癌BALB/c小鼠肿瘤及转移淋巴结中Treg的影响
【摘要】:目的:旨在探讨化疗药物环磷酰胺(CTX)对BALB/c小鼠乳腺癌模型中肿瘤和转移淋巴结中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探讨化疗药物对原发肿瘤和转移淋巴结微环境中免疫抑制细胞的作用,为建立化疗干预的肿瘤微环境基础上细胞免疫治疗新方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验数据。
方法:BALB/c小鼠接种4T1细胞株以建立小鼠乳腺癌动物模型;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瘤周给予注射PBS,给药组瘤周给予注射环磷酰胺;使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FACS)检测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在两组小鼠肿瘤及转移淋巴结中的比例变化。
结果:1根据流式结果统计,对照组肿瘤组织在给予PBS前及以后第4天,8天,12天CD4+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的相对数量分别为(9.975±0.275)%、(18.775±1.289) %、(21.950±3.718) %、(25.025±1.743) %给药组肿瘤组织在给药前及给药后第4天,8天,12天CD4+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的相对数量分别为(9.850±0.264)%、(7.075±1.233) %、(6.225±1.030)%、(8.000±0.424)%,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根据流式结果统计,对照组转移淋巴结在给予PBS前及以后第4天,8天,12天CD4+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的相对数量分别为(2.150±0.264)%、(7.675±0.275) %、(13.100±0.787) %、(15.100±0.734) %给药组转移淋巴结在给药前及给药后第4天,8天,12天CD4+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的相对数量分别为(2.150±0.264)%、(4.150±0.732) %、(2.900±0.588)%、(4.550±0.591)%,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1乳腺癌小鼠肿瘤组织微环境中的CD4+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可被环磷酰胺可有效降低
2乳腺癌小鼠转移淋巴结肿瘤组织微环境中的CD4+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可被环磷酰胺有效降低
本研究的结果提示:环磷酰胺作为一类常规化疗药物除了能够有效降低原发肿瘤局部组织微环境内CD4+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肿瘤转移淋巴结中CD4+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也可被其有效降低,从而更进一步为环磷酰胺干扰肿瘤微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过继细胞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和依据。
|
|
|
|
1 |
王健生,任宏,段小艺,陈武科,赵凤林,韩玥,石景森;术前化疗对中晚期食管癌的治疗作用[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
2 |
查月琴;俞志英;林和平;沈卫东;周菊英;;鼻咽癌放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I的相关性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6期 |
3 |
张薇;霍建民;李殿俊;石玉枝;;肺腺癌相关基因及其与代谢通路关系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年10期 |
4 |
张玉科;丁立;赵廷忠;鄢风昌;;结肠癌淋巴转移初步探讨[J];实用肿瘤杂志;1986年02期 |
5 |
徐文,柳端今,卢志达,范尔钟,黄志刚,刘中林;CT诊断头颈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病理学基础[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年03期 |
6 |
于振坤;头颈部鳞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评估[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8年01期 |
7 |
史洪涛;朱天伦;韩鸿彬;;亚甲蓝在胃癌病人淋巴显影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998年03期 |
8 |
郭延庆;周金铭;郭飞;;染色Ⅰ、Ⅱ号标记胃癌转移淋巴结临床应用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04年03期 |
9 |
田贵森,金镝,全在元;甲状腺癌的MRI诊断[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5年04期 |
10 |
蒿业红;谷安鑫;鄂明艳;;食管癌膈下转移淋巴结放疗前后血流变化与疗效的关系[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7年06期 |
11 |
董国雷;刘俊田;李慧;任秀宝;;乳腺癌患者淋巴结CD_(4+)CD_(25+)T细胞和相关细胞因子的检测及相关性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0年04期 |
12 |
吴培;邵海红;夏志浩;;经腹膜后清扫在胃癌根治中的临床意义[J];医学综述;2010年19期 |
13 |
顾书成;管小青;吴骥;侍孝红;江小玲;陈焰;吴建强;吴际生;郑向欣;袁牧;;生长抑素受体在复发和转移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1年01期 |
14 |
刘春忻;;p53、c-erbB-2、nm23在胃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15期 |
15 |
高东宸;;上腹部淋巴结计数:胃癌淋巴结切除的解剖学基础[J];国际外科学杂志;1992年01期 |
16 |
和钢,李锦;多基因蛋白联合检测在胃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5年02期 |
17 |
李东霞,马元龙,刘淑华,李治,涂平,马圣清;P53蛋白在乳腺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9年05期 |
18 |
;癌细胞第一个转移淋巴结的定位方法[J];河南医学研究;1995年04期 |
19 |
刘丽江;镇鸿燕;舒细记;邱晓东;王翠兰;张应天;;胃癌转移与微转移淋巴结的临床病理学研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2年09期 |
20 |
和钢,李锦;胃癌转移淋巴结中的多基因蛋白联合检测[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4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