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所致不同左房容积患者的WI曲线分析
【摘要】:目的:高血压对心脏的影响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以往对心脏功能的评价仅限于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检查,而瞬时波强(Wave Intensity,WI)技术可以从外周血管水平检测经血管传导后的心功能状态。本研究主要探讨WI技术评价不同左房构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
方法:
1选择2009年12月至2011年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2例,按左心房容积指数(Left atrial volume index LAVI)大小分为两组,即LAVI30ml/m~2共30例(组2)和30ml/m~2共32例(组3)两组,健康对照组32例(组1)。
2对6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2名年龄匹配的健康成人的左侧颈动脉进行超声检测,应用WI软件获取WI曲线,测量收缩早期峰值(W_1)、收缩晚期峰值(W_2)、收缩中期负向区面积(NA)、心电图R波顶点至W_1的时间间隔(R- W_1)、W_1至W_2的时间间隔(W_1-W_2)及硬化参数(β)、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膨大指数(AI)和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等参数,比较高血压组与对照组各参数值的差异。
3常规超声心动图心尖四腔心切面和两腔心切面描记收缩期左房最大容积。左心房容积通过体表面积来校正,即左心房容积指数。
4分析WI曲线中的以下参数W_1、W_2、NA、R- W_1、W_1-W_2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的相关性;及LAVI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的相关性。
5探讨LAVI与W_2的相关性。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多组间数据的比较行one-way ANOVA分析及LSD多重比较,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直线或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方差分析显示,与正常组比较,高血压LAVI30ml/m~2组及高血压LAVI30ml/m~2组,三组W_1、W_2、NA值依次增高,W_1、NA值正常组与高血压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W_2值正常组与高血压LAVI30ml/m~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上述参数于高血压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 W_1值、W_1-W_2值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2正常组、高血压LAVI30ml/m~2组及高血压LAVI30ml/m~2三组比较,β、Ep、AI、PWVβ值均呈上升趋势,Ep、PWVβ值正常组与高血压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β为高血压LAVI30ml/m~2组显著高于正常组,高血压LAVI30ml/m~2组亦高于正常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上述参数于高血压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AC值三组比较呈下降趋势,高血压LAVI30ml/m~2组显著低于正常组,其余两组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AI值三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3三组间性别、体表面积、心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组与高血压两组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年龄均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4相关性分析显示W_1、W_2、NA与收缩压呈正相关(r=0.48,P0.01;r=0.25,P0.05;r=0.40,P0.01) ; W_1与舒张压呈弱相关(r=0.25,P0.05),W_2、NA与舒张压无明显相关性(P0.05);NA与年龄呈正相关(r=0.28,P0.01),W_1与年龄呈弱相关(r=0.23,P0.05),W_2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
5 LAVI与年龄、收缩压呈正相关(r=0.26,P0.05;r=0.32, P0.01),与舒张压无明显相关性(P0.05)。
6与左室舒张功能相关的参数W_2及LAVI在本研究中做相关性分析,未显示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1 W_1、W_2、NA、β、Ep、PWVβ高血压组均显著高于正常组,高血压LAVI30ml/m~2组及高血压LAVI30ml/m~2组比较上述参数无明显差异,可见随着血压增高,上述参数发生明显变化,左心房大小对上述参数无明显影响。
2 WI参数能客观准确综合地反映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功能和血管弹性改变;WI技术是评价心脏和动脉系统及其相互作用的血液动力学新指标,为检测心脏功能开辟了一个新的视野。
|
|
|
|
1 |
何新兵;李锡光;;与时俱进论高血压病的辨证[A];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第十次全国中医心病学术年会暨吉林省中医药学会心病第二次学术会议论文精选[C];2008年 |
2 |
刘昌智;;论高血压病的脉象[A];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创新优秀论文集[C];2002年 |
3 |
王静;王洁;;高血压病的预防与自我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
4 |
佟士芹;;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指导[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
5 |
谌奎芳;梅建红;陈家峰;孙海琦;;高血压继发心脏.血管疾病的超声诊断[A];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
6 |
刘莉;;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病中的应用[A];中医护理工作经验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2年 |
7 |
何新兵;;与时俱进论高血压病的辨证[A];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6——经典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论文集[C];2006年 |
8 |
姜晓云;;高血压病人的情志护理[A];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
9 |
傅静;杨峰;张慧;王茉莉;李艳;雷倩;;护理健康教育干预对高血压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四次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
10 |
王君;;高血压的社区防治[A];第二届第二次中医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