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给予睾酮/丙酸睾丸酮对大鼠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
【摘要】:衰老过程中男性个体雄激素水平多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其运动及探索行为逐渐减弱、老年后常表现出平衡及运动协调的障碍。研究发现雄激素参与某些神经精神疾病的神经病理生理改变。伴有睾酮缺乏的帕金森病患者在睾酮替代治疗后,其静止性震颤及精细运动调控均得到显著改善,而且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改善程度与血清睾酮水平有关;帕金森病患者皮下埋置睾酮能够缓解与睾酮缺乏相似的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
目前针对睾酮缺乏所致相关疾病的睾酮替代治疗主要采用口服、肌肉注射及皮下植入(埋置)缓释囊等方法。但这些给药途径存在一定的缺点,口服睾酮制剂常因首过效应而降低睾酮的生物利用度;肌肉注射存在一定的伤害,会造成病人的一定痛苦,特别是需长期的睾酮替代治疗时;植入或皮下埋植法患者须经历小的手术创伤,且常发生植入缓释囊的膨出或因皮下植入非囊性斑块制剂导致患者的皮肤刺激症状。
理想的睾酮替代治疗应提供安全、有效、经济、方便、剂量容易掌握且容易达到有效的血液生物利用度;如果期望睾酮作用于脑,改善脑的功能活动,则期望睾酮进入脑的同时,不引起或较少引起周围的副作用。
作为呼吸系统一部分的鼻腔其被覆粘膜包括呼吸部和嗅部两部分。嗅部的嗅细胞属神经细胞则通过嗅丝与颅内的嗅脑相联系。由于鼻腔的粘膜特性,经鼻途径也成为近年某些药物制剂首选的给药方法。
因此,本研究以健康雄性、去势(雄激素缺乏)及老年雄性大鼠为实验动物模型,通过分析大鼠行为的变化,探讨鼻腔给予雄激素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免疫印迹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探讨与行为密切相关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及5-HT能神经元所发挥的作用,期望所获结果为以鼻腔给予睾酮(Testosterone, T)或丙酸睾丸酮(Testosterone propionate, TP)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提供实验依据。
第一部分:鼻腔给予T/TP对大鼠相关脑区c-Fos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鼻腔给予T/TP是否能够引起大鼠中枢神经系统c-Fos的表达、激活不同的脑区。
方法: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大鼠鼻腔给予TP后脑脊液和血清睾酮浓度的变化;以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显示大鼠各脑区c-Fos的表达。
结果:1.放射免疫分析法结果显示:去势组大鼠脑脊液和血清中睾酮含量比正常组分别降低了45%(P0.01)和69%(P0.01);去势大鼠皮下注射TP后只增加了血清中睾酮的含量;去势大鼠鼻腔给予TP后脑脊液和血清中睾酮的含量均明显增加,脑脊液中睾酮的含量明显高于去势皮下注射TP组(GDX-sc.TP)(P0.01),而血清中的含量明显低于GDX-sc.TP组(P0.05);与Intact组大鼠相比,正常大鼠鼻腔给予TP后也显著增加脑脊液和血清中睾酮的含量。2.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正常大鼠鼻腔给予TP或T增加嗅结节(Olfactory tubercle,Tu)、边缘前皮质(Prelimbic cortex, PrL)、运动皮质(Motor cortex, M1,M2)、扣带回(Cingulate cortex, Cg)、尾壳核背内侧(Dorsomedial caudate putamen, CPu-DM)、尾壳核背外侧(Dorsolateral caudate putamen, CPu-DL)、伏核(Accumbens nucleus, Acb)、下丘脑后区(Posterior hypothalamic area, PH)、黑质外侧部(Substantia nigra, lateral part, SNL)、中缝背核(Dorsal raphe nucleus, DR)的c-F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和嗅球(Olfactory bulb, OB)、Tu、PrL、M1、M2、Cg、CPu-DM、CPu-DL、Acb、海马(Hippocampus, HIP)、PH、SNL和DR的c-Fos免疫反应强度,而皮下注射TP只增加了Tu、PrL、CPu-DL和Acb脑区c-F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以及OB和Tu脑区的c-Fos免疫反应强度。
结论:1.雄性大鼠去势后脑脊液和血清中睾酮的浓度明显降低;去势大鼠皮下注射TP仅增加血清中睾酮的浓度;去势大鼠和正常大鼠鼻腔给予TP后均能够增加脑脊液和血清中睾酮的浓度。2.皮下注射TP仅激活了少数脑区c-Fos蛋白的表达;鼻腔给予TP或T后能够激活多数脑区c-Fos蛋白的表达。
第二部分:鼻腔给予睾酮改变大鼠的旷场行为
目的:观察大鼠长期鼻腔给予睾酮后的旷场行为变化,推测鼻腔给予睾酮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方法:通过旷场实验观察大鼠鼻腔给予睾酮后静止闻嗅行为、探索行为、趋触性行为、运动行为和理毛行为的变化。
结果:1.正常大鼠鼻腔给予睾酮后静止闻嗅次数比intact增加了46%(P0.01)。雄性大鼠去势后静止闻嗅次数比sham组显著降低44%(P0.01),去势大鼠鼻腔给予睾酮后明显增加静止闻嗅次数(P0.01),并且超过sham组水平88%(P0.01)。2.正常大鼠大鼠鼻腔给予睾酮后walking、climbing、rearing和sniffing行为次数比intact组分别增加了82%(P0.01)、54%(P0.05)、85%(P0.01)和65%(P0.01)。雄性大鼠去势后四种行为次数比sham组分别降低了70%(P0.01)、57%(P0.01)、68%(P0.01)和62%(P0.01);去势大鼠鼻腔给予睾酮后能够恢复walking、climbing和sniffing三种行为到sham组水平,而Rearing的次数尽管比GDX组增加了68%(P0.05),仍比sham组低47%(P0.05)。3.正常大鼠鼻腔给予睾酮后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和总径长比intact组分别增加了61%(P0.01)、69%(P0.05)和75%(P0.01)。雄性大鼠去势后三种行为数量比sham组分别降低了60%(P0.01)、60%(P0.01)和59%(P0.01);去势大鼠鼻腔给予睾酮后能够恢复三种行为到sham组水平。4.正常组大鼠鼻腔给予睾酮后理毛数量和理毛持续时间比intact组分别增加了72%(P0.01)和61%(P0.01)。雄性大鼠去势后理毛数量和理毛持续时间比sham组分别降低了54%(P0.01)和55%(P0.01),去势大鼠鼻腔给予睾酮后理毛数量和理毛持续时间恢复到sham组水平。5.去势大鼠皮下注射睾酮后只恢复了walking、水平运动和总径长到假手术皮下注射安慰剂(sham-sc)水平。
结论:1.去势降低雄性大鼠的旷场行为。2.长期鼻腔给予睾酮增加正常大鼠和去势大鼠的旷场行为。3.鼻腔给予睾酮改善去势大鼠旷场行为的效果明显优于皮下注射。
第三部分:鼻腔给予睾酮增加大鼠黑质-尾壳核、腹侧被盖区-伏核DA能神经元的功能活动
目的:探讨长期鼻腔给予睾酮对黑质-尾壳核、腹侧被盖区-伏核DA能神经元的影响。
方法: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免疫印记方法显示酪氨酸羟化酶(TH)和多巴胺转运体(DAT)的表达;利用HPLC法检测DA及其代谢产物二羟基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的含量。
结果:1.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发现:1)正常大鼠鼻腔给予睾酮后SN的TH表达比intact组增加7%(P0.05)、CPu的DM、VM、VL和DL四个亚群分别增加了27%(P0.01)、30%(P0.01)、17%(P0.01)和18%(P0.01)、VTA增加了5%(P0.05)、Acb的Core和Shell两个亚群分别增加了18%(P0.01)和15%(P0.01);雄性大鼠去势后SN的TH表达比sham组降低13%(P0.05)、CPu的DM、VM、VL和DL四个亚群分别降低18%(P0.05)、16%(P0.05)、11%(P0.05)和14%(P0.05),VTA降低了26%(P0.05)、Acb的Core和Shell两个亚群分别降低17%(P0.01)和16%(P0.05);去势大鼠鼻腔给予睾酮后恢复上述脑区TH的表达到sham组水平,其中Acb的Core亚群TH的表达超过sham组水平(P0.01)。2)正常大鼠鼻腔给予睾酮SN的DAT表达比intact组增加7%(P0.01)、CPu的DM、VM、VL和DL四个亚群分别增加了27%(P0.01)、23%(P0.05)、43%(P0.01)和22%(P0.05)、VTA增加了10%(P0.01)、Acb的Core和Shell两个亚群分别增加了21%(P0.01)和13%(P0.05);雄性大鼠去势后SN的DAT表达比sham组降低13%(P0.01)、CPu的DM、VM、VL和DL四个亚群分别降低15%(P0.05)、16%(P0.05)、15%(P0.05)和15%(P0.01)、VTA降低了15%(P0.05)、Acb的Core和Shell两个亚群分别降低18%(P0.01)和17%(P0.05);去势大鼠鼻腔给予睾酮后恢复上述脑区DAT的表达到sham组水平。3)去势大鼠皮下注射睾酮后只恢复了SN和VTA的DAT表达。2.免疫印记方法发现:1)正常大鼠鼻腔给予睾酮后SN、CPu、VTA和Acb脑区TH的表达比intact组分别增加123%(P0.01)、8%(P0.01),27%(P0.01)和51%(P0.01);雄性大鼠去势后上述四个脑区TH的表达比sham组分别降低39%(P0.01)、11%(P0.01)、35%(P0.01)和43%(P0.01);去势大鼠鼻腔给予睾酮后增加了上述脑区TH的表达。2)DAT的表达显示两个条带,一条位于80KDa处为成熟糖基化DAT(Glycosylated-DAT),另一条位于50KDa处为未成熟的非糖基化DAT(Non-Glycosylated-DAT)。正常大鼠鼻腔给予睾酮增加了SN两种DAT的表达比intact组分别增加了14%(P0.01)和10%(P0.01)、CPu分别增加了40%(P0.01)和11%(P0.01)、Acb分别增加了22%(P0.01)和10%(P0.05)、VTA糖基化DAT增加了53%(P0.01);雄性大鼠去势后SN两种DAT的表达比sham组分别降低了20%(P0.01)和23%(P0.01)、VTA分别降低了58%(P0.01)和23%(P0.01)、Acb分别降低了51%(P0.01)和17%(P0.01)、CPu非糖基化DAT降低了12%(P0.05);去势大鼠鼻腔给予睾酮后增加了上述脑区降低的两种DAT的表达。3)去势大鼠皮下注射睾酮后只增加了SN的TH(P0.01)、CPu糖基化DAT(P0.01)和非糖基化DAT(P0.01)的表达。3. HPLC检测发现,正常大鼠鼻腔给予睾酮后SN和CPu的DA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CPu的DOPAC和HVA的含量以及DOPAC+HVA/DA的比值比Intact组分别增加了38%(P0.01)、60%(P0.01)和35%(P0.05);雄性大鼠去势后SN和CPu的DA含量,CPu的DA代谢产物和代谢率无明显变化(P0.05),去势大鼠鼻腔给予睾酮后CPu的HVA的含量比GDX组增加了23%(P0.05),DOPAC和HVA的含量分别超过Sham组水平的18%(P0.01)和51%(P0.01)。
结论:1.大鼠去势显著降低了大鼠SN、VTA、CPu和Acb四个脑区TH和DAT的表达。2.长期鼻腔给予睾酮能够增加正常大鼠和去势大鼠SN、VTA、CPu和Acb四个脑区TH和DAT的表达,增加了DA能神经元的代谢。3.睾酮改善去势所致中脑DA能神经元功能活动降低的效果,鼻腔途径优于皮下注射。
第四部分:鼻腔给予睾酮增加大鼠中脑5-羟色胺能神经元的功能活动
目的:探讨长期鼻腔给予睾酮对中缝背核(DR)5-HT能神经元的影响。
方法:以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显示大鼠中缝背核TPH、5-HT和SERT的表达;利用HPLC方法检测DR、CPu和Acb脑区5-HT及其代谢产物五羟吲哚乙酸(5-HIAA)的含量。
结果:1.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发现:1)正常大鼠鼻腔给予睾酮后中缝背核TPH、5-HT和SERT的表达比intact组分别增加3%(P0.05)、9%(P0.05)和15%(P0.01);雄性大鼠去势后DR上述三种物质的表达比sham组分别降低21%(P0.01)、22%(P0.01)和29%(P0.05);去势大鼠鼻腔给予睾酮后恢复DR的TPH、5-HT和SERT表达至sham组水平,其中SERT的表达超过sham组水平(P0.05)。2)去势大鼠皮下注射睾酮后增加了TPH、5-HT和SERT的表达,但仍低于sham-sc组水平。2. HPLC法发现:正常大鼠鼻腔给予睾酮后DR的5-HT含量比intact组增加32%(P0.01),CPu的5-HIAA和5-HIAA/5-HT比值分别增加了27%(P0.05)和26%(P0.05),Acb的5-HIAA和5-HIAA/5-HT比值分别增加了29%(P0.05)和28%(P0.05);雄性大鼠去势后DR、CPu和Acb的5-HT含量比Sham组分别降低了26%(P0.05)、26%(P0.05)和12%(P0.05),CPu和Acb的5-HIAA含量分别降低了13%(P0.05)和23%(P0.05);去势大鼠鼻腔给予睾酮后能够恢复上述脑区各指标到sham组水平。
结论:1.去势降低雄性大鼠中缝背核TPH、5-HT和SERT的表达。2.长期鼻腔给予睾酮增加大鼠中缝背核TPH、5-HT和SERT的表达,其效果优于皮下注射。3.去势降低雄性大鼠DR、CPu和Acb的5-HT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长期鼻腔给予睾酮逆转上述改变。
第五部分:鼻腔给予丙酸睾丸酮对老年大鼠行为及其脑内DA和5-HT能神经元的影响
目的:观察长期鼻腔给予TP后老年大鼠旷场行为、平衡反应能力、肌张力和运动协调能力的变化,以及对脑内DA和5-HT能神经元的影响,期望所获结果为鼻腔给予睾酮(或TP)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利用旷场实验、倾斜面实验、水平绳实验和粘附物去除实验观察大鼠的行为;以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印迹显示TH、DAT、TPH、5-HT、SERT的表达。
结果:1.旷场实验发现,老年24月龄大鼠的静止闻嗅次数、Walking、Climbing、Rearing、Sniffing、垂直运动、水平运动、总径长、理毛数量和理毛持续时间比6Mon组分别降低了39%(P0.01)、55%(P0.01)、39%(P0.01)、74%(P0.01)、53%(P0.01)、53%(P0.05)、58%(P0.01)、58%(P0.01)、56%(P0.01)和57%(P0.01),理毛潜伏期比6Mon组延长了506%(P0.01);老年大鼠长期鼻腔给予TP后能够增加或恢复上述降低的行为,缩短理毛潜伏期时间。2.倾斜面实验发现,老年24月龄大鼠的倾斜面下滑角度比6月龄组降低了27%(P0.05),50°夹角滑下次数增加了660%(P0.01);老年大鼠鼻腔给予TP后,增加了倾斜面下滑的角度,减少了50°角滑下次数。3.水平绳实验发现,老年24月龄大鼠的悬挂时间比6月龄大鼠缩短69%(P0.01);老年大鼠鼻腔给予TP后延长了悬挂时间。4.粘附物去除实验发现,老年24月龄大鼠的左鼻和右鼻粘附物去除时间比6月龄大鼠分别延长了435%(P0.05)和656%(P0.05);老年大鼠鼻腔给予TP后左鼻和右鼻粘附物去除时间恢复到6月龄大鼠水平。5.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发现:1)老年24月龄大鼠SN的TH表达比6月龄组降低了22%(P0.05)、CPu的DM、VM、VL和DL四个亚群分别降低21%(P0.05)、25%(P0.05)、20%(P0.05)和24%(P0.01)、VTA降低了12%(P0.05)、Acb的Core和Shell两个亚群分别降低20%(P0.05)和15%(P0.01),老年大鼠鼻腔给予TP后增加了上述脑区TH的表达。2)老年24月龄大鼠SN的DAT表达比6月龄组降低了10%(P0.05)、CPu的DM、VM、VL和DL四个亚群分别降低17%(P0.05)、16%(P0.05)、15%(P0.05)和17%(P0.05)、VTA降低了9%(P0.05)、Acb的Core和Shell两个亚群分别降低19%(P0.05)和17%(P0.01);老年大鼠鼻腔给予TP后增加了SN、CPu的DM、VL和DL三个亚群,VTA和Acb的Shell亚群DAT的表达。3)老年24月龄大鼠DR的TPH、5-HT和SERT表达比6月龄组分别降低10%(P0.05)、14%(P0.01)和12%(P0.01);老年大鼠鼻腔给予TP后增加TPH、5-HT和SERT的表达。6.免疫印记方法发现:1)老年24月龄大鼠SN、CPu、VTA和Acb四个脑区TH的表达比6月龄大鼠分别降低25%(P0.01)、18%(P0.01)、41%(P0.01)和24%(P0.01);老年大鼠鼻腔给予TP后增加了上述脑区TH的表达。2)老年24月龄大鼠SN的糖基化DAT和非糖基化DAT的表达比6月龄大鼠分别降低10%(P0.05)和40%(P0.01)、CPu分别降低了36%(P0.01)和16%
(P0.05)、VTA分别降低了70%(P0.01)和10%(P0.05)、Acb分别降低了12%(P0.05)和14%(P0.01);老年大鼠鼻腔给予TP后SN、CPu和VTA非糖基化的DAT恢复到6Mon组水平。
结论:1. 24月龄大鼠的旷场行为、平衡反应能力、肌张力和运动协调能力比6月龄明显降低;老年大鼠长期鼻腔给予TP后能够改善上述行为障碍。2. 24月龄大鼠黑质-尾壳核和腹侧被盖区-伏核DA能神经元TH和DAT的表达、以及中缝背核TPH、5-HT和SERT的表达明显降低;老年大鼠长期鼻腔给予TP后能够改善上述脑区各物质的表达。
|
|
|
|
1 |
曾宪智;沈慧娟;王洋;朱群娥;郭连军;叶先才;;鼻腔内长期输送脐血单个核细胞对大鼠脑梗死体积及行为学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10期 |
2 |
王莉;鼻腔内异位垂体腺瘤一例[J];中华病理学杂志;1994年04期 |
3 |
孙安科;邹连贵;王桂茹;;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20例报告[J];沈阳部队医药;1997年06期 |
4 |
马芳;;鼻腔异物误诊为鼻炎及鼻窦炎32例报告[J];临床误诊误治;2010年S1期 |
5 |
陈景汉;;两侧干酪性鼻炎和两侧干酪性上颌窦炎及筛窦炎一例报告[J];天津医药;1965年12期 |
6 |
韦国巧;;蚂蝗入鼻腔取法[J];右江医学;1979年05期 |
7 |
刘茂如;镉生产时混合性粉尘致病作用的评价[J];中国职业医学;1982年05期 |
8 |
王簃兰;芳香族烃类经皮肤的渗透量[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82年01期 |
9 |
张寅恭;新杀虫剂Пиримор的卫生毒理学[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82年01期 |
10 |
蔡海英,张金生,崔小邢,郑国墚,黄孔威;国产维甲酸衍生物对大鼠食管上皮癌变的抑制作用[J];癌症;1983年04期 |
11 |
高强;大鼠直肠给心得安以避免首过消除效应[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83年01期 |
12 |
Seigo SHUMIYA;Sumi NAGASE;蔡华琬;;大鼠(Rattus Norvegicus)无白蛋白基因(Aualbumia)和盖帽基因(Hooded)的连锁[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1983年01期 |
13 |
陈国志,黄淑英,王广义,刘志红;豚鼠和大鼠小肠移行性肌电复合波(MMC)的观察[J];基础医学与临床;1984年03期 |
14 |
横路谦次郎;不同类型辐射照射复合催乳素诱发大鼠乳腺肿瘤的效果[J];辐射防护;1984年03期 |
15 |
温志永;;幼鼠夜间PR 峰的出现对孕酮的依赖作用[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89年05期 |
16 |
赵学增;郑富稳;夏烨;;普萘洛尔对雌性大鼠生殖机能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
17 |
郑培敏;熊克仁;江家元;;大鼠斜角带核水平支的传入和传出联系——WGA—HRP和HRP法研究[J];皖南医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
18 |
韦志康,王玉民,伦明跃,徐琳,李云华,邓志诚,吴浩阳;~(241-)镅和~(238-)钚诱发的大鼠骨肉瘤瘤细胞系生物学特性的比较[J];癌变.畸变.突变;1990年01期 |
19 |
张玉林,程鸿,秦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导致局灶脑梗塞[J];复旦学报(医学版);1990年03期 |
20 |
邹爱平;654-2和多巴胺对大鼠肾脏微循环作用的比较[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1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