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F-β1、β3及受体βRⅠ、βRⅡ mRNA及蛋白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
【摘要】:
目的:子宫肌瘤是最为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目前研究认为人体内卵巢雌孕激素通过局部的生长因子以自分泌或旁分泌的形式调节肌瘤细胞的生长和分化。TGF-βs就是其中一种备受关注的细胞生长因子。TGF-βs在哺乳动物中存在三种形式:TGF-β1、β2、β3及三种受体Ⅰ、Ⅱ、Ⅲ型。已有报道人体组织纤维化、免疫抑制、肿瘤发生以及其它功能失调均与TGF-β1、β3行为异常有关。本研究目的是试图通过免疫组化、原位杂交两种方法,分别从基因和蛋白水平上了解TGF-β1、β3及其受体TGF-βRⅠ、βRⅡ(βRⅢ在子宫肌瘤信号传导过程中不起主要作用,)在子宫肌瘤及邻近健康肌层中的表达,初步探讨TGF-β1、TGF-β3及其受体与子宫肌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了解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
方法:子宫肌瘤患者30例,以往月经规则,近3个月无类固醇激素使用史,肝、肾功能正常。年龄33-54岁,平均46.5岁,卵泡期20例,黄体期10例。行子宫切除术,手术切除的肌瘤(包括瘤心和瘤体边缘)及正常肌组织4%多聚甲醛及时固定。常规脱水、透明、包埋,进行蜡块制备。所制成的标本分别进行He染色进行组织形态观察;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染色。(1)原位杂交染色步骤:①蜡块7μm连续切片,脱蜡至水后,3%双氧水/甲醇溶液室温浸泡
中文摘要
7分钟,灭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②以胃蛋白酶,37 C,消
化30分钟,暴露IuRNA核酸片段。③进行预杂交(预杂交
液中不含探针),湿盒中37oC4小时。④杂交二一一1℃F81、
83探针采用多相寡核昔酸探针,以地高辛3”-尾段随机5!
物标记方法进行标记。杂交后,将原位杂交专用盖玻片盖
在切片上,恒温箱 40个2 oC过夜。⑤杂交后的洗涤:揭掉盖
玻片*0-37℃左右水温的 ZXSSC 洗涤 5分钟XZ 次*.SXSSC
洗涤15分钟XI次;0.ZXSSC洗涤15分钟XZ。③滴加封闭
液:37oC30分钟。①滴加生物素化鼠抗地高辛:20C左右
120分钟。③滴加 SABC:20oC左右 30分钟。滴加生物素化
过氧化物酶:20C左右 30分钟。@DAB显色,苏木素轻度
复染,封片后显微镜下观察。(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实验方
法是应用SABC方法检测子宫肌瘤瘤边、瘤心和健康肌组织
中冗F-01、B3、BRI、SRll的表达及分布情况。具体步骤
如下:①石蜡切片脱蜡至水后,3%双氧水孵育7分钟,灭
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②TGF分、83采用微波修复抗原;
TGF分、SRll采用酶消化处理:滴加复合消化液10分钟。
@滴加抗原修复液 1(用于微波修复后),室温 10分钟。@
正常山羊血清封闭,37oC孵育30分钟。@滴加一抗 4oC冰
箱过夜。@滴加生物素化山羊抗兔H抗,37oC孵育 30分钟。
①SABC,37t孵育30分钟。③DAB显色,苏木素轻度复染,
封片后镜下观察。
结果:*)子宫肌瘤病理学改变子宫肌瘤细胞形态与子
宫肌形态类似,但细胞排列更为密集,可见有丝分裂相。
细胞基质成分增多,片状粉红色玻璃样变区域尤以瘤体中
心为重。C)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子宫肌瘤组织中冗F千1、
2
中文摘要
TGF鹏 InRN杂交信号检测结果显著强于邻近健康肌层0
<0.01),其中 TG卜83较 TG卜o 增高更为明显(P<0.01)。
另外,二者水平明显受月经周期的影响,黄体期较卵泡期
显著增高炉狈.01人 TGFBI、TGF肪 IuRNA H者水平在子宫
肌层无显著差异,月经周期对其无影响。TGF61、TGF乃3
InRN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强弱与肌瘤大小无关u>0.05L
而与肌瘤不同位置关系密切。肌瘤体积越大,越靠近瘤体
边缘假包膜处,TGF-81、TGF-fi3 InRNA增高更为显著(P<
0.of 几 o)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免疫组化有关TGF千、
TGF阴蛋自的检测结果与其InRNA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TGF分、TGF七3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邻近健康肌层帜<
0.of厂 黄体期高于卵泡期帜<0.ofX TGF仕3增高更为
明显帜<0.05人 与肌瘤大小无关汗>0.05),而在较大
肌瘤瘤体边缘的表达强于瘤体中心帜<0.01人 TGF吻
水平较邻近健康肌层亦有显著增高(P<0.01),增高水
平低于 TGF81、TGF-83(P<0.01)。TGF-SRll 的水平
则显著下降(P<0.05)。TGF-SRI黄体期表达较卵泡期水
平高(P<0.of)。TGF-BRll则表现为下降(P(0.01)。同样,
TGF干、6RI子宫肌瘤中的表达强弱与肌瘤大小无关
O川.05\而与肌瘤不同位置关系密切。肌瘤体积越大,
越靠近瘤体边缘假包膜处,兀卜ORI水平越高,冗卜MH
水平则下降愈是明显O分别狈.05,川.of人
结沦:TGF贴发挥生物学功能主要依赖其两种细胞膜
受体来介导:TGFSRI与 SRll。I型或/和 11型受体降表
达或/和发生基因突变均可导致fi’n-* BS配体-受体复合物的
形成困难,影响其信
|
|
|
|
1 |
陈蔚琳;;子宫肌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国社区医师;2011年41期 |
2 |
李世梅
,朱丽红,杨家林;子宫肌瘤实验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08期 |
3 |
王艳萍;;子宫肌瘤的中医药治疗策略[J];中国社区医师;2011年41期 |
4 |
金力;;子宫肌瘤的非手术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2011年41期 |
5 |
李田,李小毛,殷恒讳,杨越波;子宫肌瘤相关基因筛查与克隆的初步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年02期 |
6 |
杨彩虹;潘丽华;付军;;子宫肌瘤剔除术96例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06年04期 |
7 |
李莘;刘莉;王薇;邹荣莉;;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7年03期 |
8 |
夏奇彩;;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46例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08年10期 |
9 |
马雁川;;子宫肌瘤438例围术期护理[J];中国乡村医药;2008年07期 |
10 |
张丽梅;吕梅;;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核出术的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08年34期 |
11 |
潘振芳;任岚;王仁香;孙宏玉;弓国华;;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方法探讨及疗效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09年25期 |
12 |
;四个月“孕妇”提前生下“三个娃”[J];分忧;2009年05期 |
13 |
;到青二院祛肌瘤,真的不用开刀[J];分忧;2010年07期 |
14 |
谢士彪;宋于生;陈友佳;;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
15 |
韩艳芳;;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年27期 |
16 |
杨旭云;张春婷;;穴位隔姜灸治疗子宫肌瘤42例效果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年13期 |
17 |
王華東;;子宫肌瘤的病理[J];中国医刊;1951年04期 |
18 |
王国三;;子宫肌瘤治验[J];河北中医;1983年04期 |
19 |
何伯贻,何平,廉玉茹,康映渠,吴尔若;子宫肌瘤术后卵巢功能的观察——170例临床分析[J];北京医学;1985年03期 |
20 |
梁荣辉;杨皑琨;陈怀美;;双子宫双阴道合并子宫肌瘤一例报告[J];青海医药杂志;1985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