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毒感染的研究
【摘要】: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病因很复杂,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呼吸道感染现已被认为是诱发COPD急性加重的重要因素,尤其病毒感染可能影响着COPD的发生与发展,但感染与COPD发病机制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被证实,而且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我们的研究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病毒特异性抗体IgM、IgG,了解COPD患者的病毒感染情况及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病毒感染与COPD急性加重的关系,探讨病毒感染在COPD病因学及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收集91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急性加重期组),42例COPD稳定期患者(稳定期组),和25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对以上三组患者的血清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副流感病毒(PIV)、腺病毒(ADV)、巨细胞病毒(CMV)的特异性抗体IgM、IgG检测。同时对28例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病例(近期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8。
结果:1、病毒特异性抗体IgM、IgG检测结果:急性加重期组RSV、HSV-1、PIV、ADV、CMV 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2.09%、7.69%、5.49%、2.20%、3.30%。急性加
中文摘要
重期患者I咖阳性率与稳定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
异有极显著性(P<0刀of)。IgG检测结果:急性加重期组
中,RSV阳性 43例、HSV一阳性 37例、PIV阳性* 例、
ADV阳性13例、CMV阳性9例,阳性率分别为47.28%、
40*6%、12.09%、1429%、9.89%。稳定期组中,RSV阳
性17例、HSV-l阳性14例、PIV阳性5例、ADV阳性3
例、CW阳性3例,卜性率分别为42.48o、33.33O、
11.90o、7.14o、7.14兄正常对照组中,HSVl阳性 2例,
阳性率为8刀%,RSV、PIV、ADV、CMV的IgG抗体阳性
率均为 0。在急性加重期组与稳定期组 5种病毒 IgG阳性
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川.05X 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
异有显著性(P<0.of)。
2、T淋巴细胞亚群CD卜CD4、CD卜CDJCDs检测结
果:病毒近期感染组的检测结果分别为p2士7川《30士4W、
OI士3仰、(1.06士0.16川,正常对照组的检测结果分别为
(65士6)%、(4土5)%、(2土3)%、(.52士0.24)%。病毒
近期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4、CDJCDS降低、CDS
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功.of),CD3降低,但两组间差异
无显著性(HO.05)。
结论:l、病毒感染是COPD急性加重期的重要诱因。
2、病毒感染与COPD发病具有相关性,病毒感染可能参与
了COPD的发病机制。3、近期病毒感染后,CD/和C比
细胞数量降低、CDS数量增多,说明病毒感染可严重影响
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机体的免疫紊乱,进一步破坏了
COPD患者的兔疫功能。
|
|
|
|
1 |
潘红斌;黄芪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03期 |
2 |
程红,裴永桢,邵华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状况分析及其对机体的影响[J];河北医学;2001年05期 |
3 |
林学群;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2例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1996年02期 |
4 |
翟爱东;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功能衰竭[J];临床误诊误治;2005年06期 |
5 |
王宏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J];实用乡村医生杂志;1996年01期 |
6 |
王慎原;皮质激素长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作用[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96年04期 |
7 |
张维录,周相英,王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高浓度吸氧致二氧化碳潴留的机理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1996年07期 |
8 |
郭金惠,吕秀莲;精神心理状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疗效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33期 |
9 |
张莉娟,薛旗山;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04年12期 |
10 |
王敬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57例临床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05年05期 |
11 |
何权瀛;执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的一点困惑[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年05期 |
12 |
牟小芬,田亚平,郭广宏,王彩云;探讨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气道炎症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年06期 |
13 |
蓝珂;;氨溴索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7年18期 |
14 |
林琴;方保民;;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年S2期 |
15 |
赵志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通气功能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
16 |
王力军,曲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1994年04期 |
17 |
林丽,王慧青,李勇诚;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5年01期 |
18 |
王秀芬,蒋彩英,朱雨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合并其它并发症4例诊治体会[J];中原医刊;1995年07期 |
19 |
肖庆忠,陈涛,陈柏铭,陈顺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红细胞膜脂质代谢的测定[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6年02期 |
20 |
罗如滢,龙能,陈红芳,段世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弥散功能观察[J];衡阳医学院学报(医学版);200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