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抗反流术后远期疗效客观评价
【摘要】:目的: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较常见的胃食管疾患,约50%可造成食管炎,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等。内科保守治疗只适于轻症患者,且不能恢复抗反流屏障,需要长期的药物维持,重症患者须行抗反流手术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反流手术有很多种。临床医生对抗反流手术指症的掌握及手术种类的选择仍有很大差异,对抗反流手术病人术后远期应用客观检查指标进行评价,能够为临床医生选择手术类型及改进手术方法提供最理想的证据。因此国外已有许多学者对抗反流手术进行过远期疗效观察,但国内的资料多是通过主观症状来评价手术疗效,缺乏客观依据。本研究应用内镜、食管24小时pH监测、食管测压等客观检查对抗反流手术患者进行了远期复查,旨在评价不同抗反流手术的远期疗效。
材料与方法:1988年11月至2003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手术治疗了12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其中滑动型食管裂孔疝103例,食管裂孔疝伴短食管11例,混合型食管裂孔疝9例,食管旁疝3例。通过电话、随访信等方式与上述病人联系回访,其中92例经1~14年远期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0年),30例失访,4例死于与本病无关的疾病。92例随访病例中,男53例,女39例,中位年龄58岁(24-81岁)。其中行Nissen手术44例,贲门斜行套叠术33例,Belsey Ⅳ号手术10例,Toupet手术3例,Thal手术1例,Dor手术1例。随访时询问病人烧心、反酸及吞咽困难
WP=4
症状,计算临床症状评分,并与术前相对照。评分方法是将三项症状的评分相加,每一症状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4级:0-3级,最高临床症状评分为9分。根据随访结果,手术疗效按Kjell等制定的标准,手术效果分为:优: 症状完全消失;良:偶尔有症状,不需服药;可:症状没有改善或稍有改善;劣:症状比术前加重。术后随访时对51例病人进行了食管测压检查,48例病人进行了食管镜检查,35例进行了食管24小时pH监测。根据手术方式将病人分为Nissen手术组,贲门斜行套叠组和Belsey手术组。将术后临床症状评分和客观检查结果与术前相应结果进行比较,以客观评价抗反流手术的远期疗效。
结果: ①在92例随访病人中,远期手术效果优良率为88.0%,Nissen术后远期优良率为90.9%,吞咽困难发生率为4.5%,贲门斜行套叠手术远期优良率为87.9%,吞咽困难发生率为0,Belsey Ⅳ号手术远期优良率为70%,吞咽困难发生率为0。②临床症状评分由术前的4.10±0.428降为术后的1.08±1.051,较术前显著降低(P=0.000)。③食管24小时pH监测DeMeester评分由术前的43.82±30.50降为术后的20.36±19.83,较术前显著降低(P=0.000)。④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术前为12.92±5.93 mmHg,术后为18.86±5.41 mmHg,较术前显著升高(P=0.000)。⑤食管体部收缩压术前为47.33±19.98 mmHg,术后为46.55±17.07mmHg,无显著变化(P= 0.814)。
结论:①本组抗反流手术远期效果优良,88.0%的病人可以获得长期的症状缓解。Nissen术后远期优良率为90.9%,吞咽困难发生率为4.5%,贲门斜行套叠手术远期优良率为
WP=5
87.9%,吞咽困难发生率为0,BelseyⅣ号手术远期优良率为70.0%,吞咽困难发生率为0。② 抗反流手术可持久地升高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有效地建立了抗反流屏障。③ 抗反流手术后食管的运动功能不受影响。④抗反流术后远期内镜检查83.3%的病人客观上无反流证据。⑤食管24小时pH监测77.1%的病人无反流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