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胃食管反流病抗反流术后远期疗效客观评价

王志超  
【摘要】:目的: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较常见的胃食管疾患,约50%可造成食管炎,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等。内科保守治疗只适于轻症患者,且不能恢复抗反流屏障,需要长期的药物维持,重症患者须行抗反流手术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反流手术有很多种。临床医生对抗反流手术指症的掌握及手术种类的选择仍有很大差异,对抗反流手术病人术后远期应用客观检查指标进行评价,能够为临床医生选择手术类型及改进手术方法提供最理想的证据。因此国外已有许多学者对抗反流手术进行过远期疗效观察,但国内的资料多是通过主观症状来评价手术疗效,缺乏客观依据。本研究应用内镜、食管24小时pH监测、食管测压等客观检查对抗反流手术患者进行了远期复查,旨在评价不同抗反流手术的远期疗效。 材料与方法:1988年11月至2003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手术治疗了12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其中滑动型食管裂孔疝103例,食管裂孔疝伴短食管11例,混合型食管裂孔疝9例,食管旁疝3例。通过电话、随访信等方式与上述病人联系回访,其中92例经1~14年远期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0年),30例失访,4例死于与本病无关的疾病。92例随访病例中,男53例,女39例,中位年龄58岁(24-81岁)。其中行Nissen手术44例,贲门斜行套叠术33例,Belsey Ⅳ号手术10例,Toupet手术3例,Thal手术1例,Dor手术1例。随访时询问病人烧心、反酸及吞咽困难 WP=4 症状,计算临床症状评分,并与术前相对照。评分方法是将三项症状的评分相加,每一症状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4级:0-3级,最高临床症状评分为9分。根据随访结果,手术疗效按Kjell等制定的标准,手术效果分为:优: 症状完全消失;良:偶尔有症状,不需服药;可:症状没有改善或稍有改善;劣:症状比术前加重。术后随访时对51例病人进行了食管测压检查,48例病人进行了食管镜检查,35例进行了食管24小时pH监测。根据手术方式将病人分为Nissen手术组,贲门斜行套叠组和Belsey手术组。将术后临床症状评分和客观检查结果与术前相应结果进行比较,以客观评价抗反流手术的远期疗效。 结果: ①在92例随访病人中,远期手术效果优良率为88.0%,Nissen术后远期优良率为90.9%,吞咽困难发生率为4.5%,贲门斜行套叠手术远期优良率为87.9%,吞咽困难发生率为0,Belsey Ⅳ号手术远期优良率为70%,吞咽困难发生率为0。②临床症状评分由术前的4.10±0.428降为术后的1.08±1.051,较术前显著降低(P=0.000)。③食管24小时pH监测DeMeester评分由术前的43.82±30.50降为术后的20.36±19.83,较术前显著降低(P=0.000)。④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术前为12.92±5.93 mmHg,术后为18.86±5.41 mmHg,较术前显著升高(P=0.000)。⑤食管体部收缩压术前为47.33±19.98 mmHg,术后为46.55±17.07mmHg,无显著变化(P= 0.814)。 结论:①本组抗反流手术远期效果优良,88.0%的病人可以获得长期的症状缓解。Nissen术后远期优良率为90.9%,吞咽困难发生率为4.5%,贲门斜行套叠手术远期优良率为 WP=5 87.9%,吞咽困难发生率为0,BelseyⅣ号手术远期优良率为70.0%,吞咽困难发生率为0。② 抗反流手术可持久地升高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有效地建立了抗反流屏障。③ 抗反流手术后食管的运动功能不受影响。④抗反流术后远期内镜检查83.3%的病人客观上无反流证据。⑤食管24小时pH监测77.1%的病人无反流证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汪忠镐院士系统阐述胃食管喉气管反流及其综合征[J];临床误诊误治;2010年S1期
2 刘剑萍;;52例儿童慢性咳嗽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20期
3 李富强;;慢性咳嗽98例病因诊断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年13期
4 李先明;;134例慢性咳嗽病因及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年16期
5 钱进;;腹胀都能用吗丁啉吗[J];家庭医学;2011年07期
6 赵恩昊;曹晖;;曲妥珠单抗治疗胃癌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1年08期
7 吕严冰;;小儿慢性咳嗽在基层医院的诊治体会[J];中外医疗;2011年17期
8 谢冰峰;;微创小切口在胸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22期
9 郑加创;;喉部肉芽肿炎症48例治疗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22期
10 岑浩锋;洪晓明;毛勇;吴彪;;腹腔镜疝修补术加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12例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1年07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晓英;谢素云;;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病60例临床分析及护理体会[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王高峰;程艳梅;曹慧杰;刘春芳;张秀莲;朱生樑;;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难治性胃食管流病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王治灵;潘巍;项旦;姚卫义;;咽喉部症状与胃食管病反流146例临床分析[A];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成立60周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张军;左顺庆;林意;李谦平;原野;;食管癌切除管状吻合器经食管床胃食管弓上吻合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胸外科分册)[C];2006年
5 徐镶怀;王岚;刘玻;余莉;邱志宏;吕寒静;邱忠民;;非酸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特征[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叶丽萍;陈霞;毛鑫礼;陈姬雅;;老年人胃食管粘膜病变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安全性探讨[A];第一届全国老年消化内镜和消化道疾病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杨业;赖克方;陈如冲;陈桥丽;刘春丽;林玲;严惠婵;罗嘉莹;伍颖欣;钟南山;;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反应预测指征[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王艳;阴赪宏;郑耀丽;;嚼服槟榔引起急性胃食管粘膜损伤1例[A];第五届全国灾害医学学术会议暨常州市医学会急诊危重病及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9年
9 李索林;于增文;李英超;徐伟立;时保军;;腹腔镜部分脾切除联合胃食管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小儿出血性门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红;李延青;赵幼安;于涛;叶为民;郭玉婷;张建娜;刘福国;;Barrett食管发病率和危险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爱勇;胃食管反流病临床和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2 王雯;反流性食管炎及其并发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的机理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3 张林;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析及其与奥美拉唑疗效关系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超;胃食管反流病抗反流术后远期疗效客观评价[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2 高祥华;健脾疏肝、行气降逆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运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3 王宝印;雷贝拉唑按需维持治疗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D];吉林大学;2004年
4 杨慧琪;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微创治疗及中药在围手术期应用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5 吴红梅;通降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6 李长青;胃食管反流病(GERD)与肺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4年
7 范昭;人食管下括约肌三维压力图象构筑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8 孙长学;张贵元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撷要[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邓波;食管动力学及24小时pH监测对食管源性胸痛的诊断价值[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10 王春芹;天普洛安对肺组织保护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红梅;应重视胃食管反流病的防治[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2 沈浩;不要大意胃泛酸[N];民族医药报;2004年
3 朱一俊 仲崇山;消化道疾病跟着饮食“走”[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4 王庆其(教授);功能性消化不良怎么办[N];上海中医药报;2003年
5 朱一俊;仲崇山;低龄化 西方化 我国消化道疾病发病新趋势[N];中国医药报;2005年
6 何远;要治咽炎 先找病因[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7 宋海云;胃有九怕 用药小心[N];民族医药报;2005年
8 王庆其 教授;胃食管反流病的生活调理[N];上海中医药报;2003年
9 北京二炮总医院胃食管反流中心 主治医师 季峰 主任医师 吴继敏;过敏性鼻炎未必都是过敏[N];家庭医生报;2010年
10 继成 张贵华;FDA最近批准的新药[N];医药经济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