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酮对大鼠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后脑中ZO-1表达的影响
【摘要】:
引言: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 DAI)是一类常见的重型颅脑损伤,它是由剪应力造成脑白质形成以轴索肿胀、断裂为主要特征的多发性脑损伤,这种原发性脑损伤常继发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的严重破坏及通透性增加,造成弥漫性脑水肿,这是导致本病预后较差的主要原因。闭锁小带蛋白ZO-1(Zonula Occludens-1)是参与构成血脑屏障紧密连接的重要成分之一,ZO-1的结构和功能与血脑屏障紧密连接的其他成分密切相关,所以ZO-1的表达水平应该可以反映血脑屏障的状态。孕酮(Progesterone, PROG)是天然的孕激素,近年研究发现它可以在神经系统合成并发挥减轻脑水肿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孕酮通过其还原产物5α-二氢孕酮(5α-dihydro progesterone, 5α-DHP)和3α,5α-四氢孕酮(3α,5α-allopregnanolone, 3α,5α-THP)发挥抗氧化作用以减少血脑屏障的破坏,但对ZO-1的表达是否存在一定的影响,目前国内外还没有这方面的报道。
目的:观察大鼠DAI后脑组织中的ZO-1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血脑屏障对伊文思蓝(Evens Blue, EB)通透率的变化,探讨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进一步观察DAI后给予孕酮治疗ZO-1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DAI后给予孕酮治疗对ZO-1的表达能否产生一定的影响。
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85只,体重350-375g(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按完全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假手术组(10只),DAI组(50只),孕酮治疗组(25只)。DAI组和孕酮治疗组分别按照6h、24h、48h、3d、7d的观察时限随机分为五个亚组。假手术组大鼠仅切开头皮,暴露颅骨及骨膜后直接缝合。DAI组和孕酮治疗组按照Marmarou氏方法制作DAI模型,打击高度为150cm,打击物重量为450g。孕酮治疗组于打击后迅速向大鼠腹腔注射孕酮(8mg/kg),以后每间隔12小时给药一次。随机从假手术组和DAI各亚组的10只动物中抽取5只大鼠,按Belayey法使用EB作为示踪剂检测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其余大鼠按规定观察时限麻醉后用4%多聚甲醛溶液快速灌注,断头剥离全脑,将全部标本浸入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并置于4℃冰箱保存备用。
通过对标本的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DAI后的特征性病理变化轴索回缩球(Axonal retraction ball, ARB)的出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ZO-1在DAI组及孕酮治疗组标本中的表达。通过观察阳性反应物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OD),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反应物进行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所得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当方差分析有显著性差异时,进一步用q检验作两两比较;以及根据实验要求作直线相关性分析。以P0.05作为判断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结果:1光镜观察结果
DAI组和孕酮治疗组脑表面可见广泛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部分标本脑室内红细胞渗出,神经元胞核浓染、胞浆浅淡、胞体皱缩,神经元及小血管周围可见透明间隙,轴索迂曲肿胀变粗,出现典型的轴索回缩球。孕酮治疗组的病理变化较DAI组轻。
2血脑屏障对EB的通透率的变化
血脑屏障对EB的通透率在DAI 6h亚组开始上升,24h亚组仍继续升高,48h亚组达到高峰,之后逐渐降低,7d亚组仍高于假手术组水平。DAI组各亚组的通透率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
3假手术组ZO-1的表达
假手术组ZO-1着色于脑微细血管内皮细胞内膜和胞浆,呈阳性表达。
4 DAI组ZO-1表达水平的变化
DAI组ZO-1着色于脑微细血管内皮细胞内膜和胞浆,各亚组均有表达。ZO-1在假手术组的表达高于DAI组各亚组(p0.05)。ZO-1在DAI 6h亚组的表达开始下降,48h亚组降到最低,随后逐渐升高,7d亚组仍低于假手术组水平。ZO-1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血脑屏障对EB通透率的变化呈明显负相关(r=-0.843, p0.01)。
5孕酮治疗组ZO-1表达水平的变化
孕酮治疗组ZO-1仍着色于脑微细血管内皮细胞内膜和胞浆,各亚组均有表达。ZO-1在孕酮治疗组6h亚组的表达与DAI组6h亚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孕酮治疗组的24h、48h、3d和7d亚组的表达与DAI组相应的亚组比较,前者均高于后者(p0.05)。ZO-1在孕酮治疗组7d亚组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孕酮治疗组的6h、24h、48h和3d亚组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1 DAI后血脑屏障对EB的通透率显著增加,48小时达到最高峰,表明DAI后血脑屏障遭到严重破坏。
2 DAI后血脑屏障的破坏伴随ZO-1表达水平的降低。
3 ZO-1在脑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血脑屏障对EB通透率的变化呈明显负相关,提示ZO-1表达水平的降低可以作为衡量血脑屏障破坏程度的标志。
4孕酮治疗组脑组织中的ZO-1表达水平高于DAI组,提示DAI后给予孕酮治疗抑制了ZO-1表达的下降,孕酮可能对血脑屏障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
|
|
|
1 |
梁子聪,利文倩,黄国洲;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
2 |
朱文昱;黄强;兰青;;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影像与预后临床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6年10期 |
3 |
冯玉玺;王宏勤;;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年08期 |
4 |
褚正民,王翊飞;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治[J];浙江创伤外科;2004年02期 |
5 |
邢振义;孙来广;王进忠;;弥漫性轴索损伤25例治疗体会[J];中国基层医药;2006年11期 |
6 |
田勇;杜杭根;殷利春;何民;章国军;王承;郝必烈;陈立;李宏宇;;脑弥漫性轴索损伤46例的MRI诊断价值[J];浙江创伤外科;2009年01期 |
7 |
吴光贵,叶廷亮,潘金琥;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治[J];浙江创伤外科;2003年02期 |
8 |
王炜,李华,董元训,易书贵,李容,李红;84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4年10期 |
9 |
陈瑞;;早期纳洛酮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观察[J];浙江创伤外科;2010年02期 |
10 |
刘伟国;曹飞;;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治[J];现代实用医学;2007年05期 |
11 |
夏海坚;孙晓川;罗天友;方维东;吕发金;郭宗铎;郑履平;唐文渊;;氢质子MR波谱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评估(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26期 |
12 |
缪爱均;;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诊断(附17例报告)[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
13 |
莫瑞嘉;CT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与限度[J];中国医学工程;2004年03期 |
14 |
宋晓东;脑弥漫性轴索损伤[J];河北医药;2005年06期 |
15 |
包继华;丁常青;;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表现及GCS评分与预后的评价[J];实用医技杂志;2005年21期 |
16 |
李先松;金保山;陈涛;毛华;;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诊治体会[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年01期 |
17 |
汤德刚;;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治[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
18 |
徐焱;陈波;常惠贤;金艳;刘金来;;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年23期 |
19 |
张海兵;;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诊断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0年03期 |
20 |
刘湛;李莹;罗俊生;;孕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的影响[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