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子宫内膜异位症乏氧紧张状态及补肾温阳化瘀法对其影响

边文会  
【摘要】: 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简称内异症)是生育期妇女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基本特征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出现在正常子宫体腔内膜以外的一种疾病。EMs常有三大临床表现:盆腔痛、月经不调和不孕。迄今为止,其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EMs虽然是良性病变,但其广泛种植、易复发的特性与恶性肿瘤十分相似。近年来,已有研究表明:乏氧在恶性肿瘤的发生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先期研究证明,“补肾温阳化瘀法”可缩小EMs病灶,松解盆腔粘连,减轻盆腔瘀血,缓解疼痛,调节卵巢功能。因此,本研究拟进一步探讨:1. EMs三种不同的病变形式(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子宫腺肌症)是否都处于乏氧状态; 2. EMs乏氧状态与黏附、侵袭、血管生成的关系;3.观察“补肾温阳化瘀中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痛经和生存质量的影响;4.通过建立大鼠EMs模型,研究“补肾温阳化瘀中药”改善病灶局部乏氧的疗效,以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1临床研究(1) 研究组:选自2007年1月~12月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石家庄市妇产医院、河北省中医院住院并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纳入标准的手术患者,所有EMs病例均经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确诊。其中,腹膜型8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型7例,子宫腺肌症型9例,分别在术中收集异位内膜组织,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异位内膜标本。 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的子宫肌瘤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6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正常子宫内膜。 全部患者均知情同意,两组年龄比较分布均衡,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所有标本均在分泌晚期留取。 观察项目: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链接法(SP法)检测CD34、CD54、GLUT-1、MMPS-2,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SOD在各组内膜中的表达。 2临床研究(2) 将4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表现为痛经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即中药组)和对照组(即西药组)各23例,治疗组给予“补肾温阳化瘀”中药口服,对照组给予孕三烯酮口服,共治疗三个月经周期。参考WHOQOI-100和WHOQOL-BREF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视觉模糊评分法观察患者的痛经改善程度。 3动物实验 选用动情周期正常的健康清洁级雌性成年Wistar大鼠60只,体重200±20g克,经阴道涂片检查,在大鼠的动情期进行手术造模。根据王艳萍方法复制内异症大鼠模型。假手术组每只大鼠开腹,不做任何处理,关腹。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中药治疗高剂量组(简称“高剂量组”)、中药治疗低剂量组(简称“低剂量组”)、模型对照组(简称“模型组”)、丹那唑治疗组(简称“西药组”),每组10只。中药低、高剂量组分别按15.41g/ kg、61.76g/ kg(分别相当于临床成人剂量的5倍、20倍)给予补肾温阳化瘀中药灌胃,每日一次,连用4周;西药组按100mg/kg/d,给予丹那唑水溶液灌胃,连用4周;假手术组10只给予同体积的蒸馏水。末次给药后,禁食8小时,选择动情期断头处死,无菌操作剖腹取出各组异位内膜组织,吸去血液,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常规石蜡包埋,5μm厚连续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内膜组织中GLUT-1的表达;另取部分内膜组织立刻放入液氮罐中保存,用于测定SOD的表达。 结果: 临床研究(1)表明: 1 EMs的不同病变部位(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和子宫腺肌症)局部组织的乏氧标志物--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各指标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 ,P0.05;P=0.001,P0.05);而不同病变组织的乏氧状态则相互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2 EMs不同病变部位的SOD与ICAM-1(CD54)呈负相关关系(rs=-0.476,P =0.019,P 0.05,);EMs的不同病变部位的GLUT-1与ICAM-1(CD54)呈正相关关系(rs=0.426,P=0.012)。 3 EMs不同病变部位组织的SOD与MMP-2呈负相关关系(rs=-0.468,P=0.017,P 0.05);EM的不同病变部位组织的GLUT-1与MMP-2呈正相关关系(rs=0.428,P=0.014). 4 EMs的不同病变部位的SOD与CD34呈正相关关系(rs=0.468,P=0.017, P 0.05);EMs不同病变部位的GLUT-1与CD34呈负相关关系(rs=-0.428,P=0.019,P 0.05)。 临床研究(2)表明: 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领域得分比较 中药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领域得分与西药组比较除环境领域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境领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西药组。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改善情况比较 西药组患者有19例服药后出现闭经,但停药三月内月经复潮;中药组患者无闭经情况发生。治疗3个月后,中药组和西药组用药后患者的痛经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痛经轻的患者服用中药和西药后痛经的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严重痛经患者的痛经改善情况西药组与中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严重痛经者中药组改善情况优于西药组,且无闭经发生。 动物实验结果表明: EMs大鼠模型病灶也处于乏氧状态,病灶的SOD和GLUT-1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补肾温阳化瘀中药高、低剂量组和西药对照组异位灶体积明显缩小或萎缩,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中药高剂量组异位灶体积与西药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补肾温阳化瘀中药和丹那唑均使异位内膜生长受到抑制,且两者的抑制作用相似。补肾温阳化瘀中药可明显改善异位灶组织的乏氧状态;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作用相同,P0.05;中药组改善局部乏氧的作用与丹那唑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 EMs不同病变部位都处于乏氧状态。 2 EMs不同病变部位(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和子宫腺肌症)之间的乏氧状态无明显差异。 3 EMs不同病变部位的乏氧状态与细胞黏附能力呈正相关。 4 EMs不同病变部位的乏氧状态与异位细胞侵袭能力呈正相关。 5 EMs不同病变部位的乏氧状态与异位细胞血管生成能力呈正相关。 6补肾温阳化瘀法能明显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痛经症状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7补肾温阳化瘀中药可缩小异位灶体积或使其萎缩,并能明显改善EMs模型大鼠病灶局部的乏氧状态。提示“补肾温阳化瘀法”可通过改善EMs病灶的乏氧状态用于治疗该病,此作用可能是“补肾温阳化瘀法”治疗EMs的作用机制之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惠南;;胸膜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气胸1例[J];江苏医药;1986年10期
2 李长旻;田(岂页);;子宫内膜异位症[J];云南医药;1987年03期
3 程志刚;;卵泡生长数据超声的线性回归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卵泡生长异常的证据[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1990年01期
4 孙加正;付先林;;人工流产术与子宫内膜异位症[J];中国妇幼保健;1991年01期
5 包胜英;;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诊断[J];中国临床医生;1992年12期
6 ;女性生殖器其他疾病[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1999年08期
7 王惠珍;;马鞭草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J];中医杂志;2001年06期
8 周红辉,李亚里;基因芯片技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年03期
9 胡金蓉;何雯;王月芳;;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报道[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年01期
10 尚云;吕卫琴;杜淑静;;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2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6年02期
11 张建华;崔利娜;陶志敏;张素贞;;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术后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06年06期
12 蒋振兰;颜琼程;;输卵管结扎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6年12期
13 尚慧玲;李光仪;;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01期
14 娄建英;;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7例[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8年02期
15 杨红利;;会阴侧切伤口处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防[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年17期
16 袁源;彭旭菲;游炜;;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9年06期
17 孙怡;;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孕三烯酮辅助治疗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02期
18 季玉光;;怀孕可以让身体更健康[J];解放军健康;2011年02期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58例分析及治疗探讨[J];广东医学;1975年11期
20 程玉诊;陈道同;;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一例[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197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东方;孙巧璋;梁雪芳;;腹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的疗效观察[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2 李筱梅;;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屈王蕾;董剑达;陈文兵;;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8年病例临床分析[A];首届沪浙妇产科学术论坛暨2006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路红;钱惠勤;;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7例临床分析[A];2007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围产医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陈拯民;;青春期女性如何及早发现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6 邬巧霞;;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A];2011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暨“妇产科常见疾病的临床研究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7 孟庆芳;曹保利;;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70例[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围绝经期专题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司徒仪;冉青珍;;中药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妊娠功能的研究[A];全国第六届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02年
9 马彩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A];全国第三届不育症暨保留生育功能微创手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聂永新;;化瘀消异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78例[A];全国第六届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边文会;子宫内膜异位症乏氧紧张状态及补肾温阳化瘀法对其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2 陈琼华;脂氧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抑制作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江秀秀;水通道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表达及子宫内膜细胞迁徙中的作用[D];浙江大学;2010年
4 宋楠;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与瞬时受体电位辣椒素亚型-1表达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5 戴玥;不同气腹介质及作用时间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异位灶影响的分子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6 宋淑芳;来曲唑治疗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7 王宇非;丹参酮ⅡA对体外培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细胞粘附作用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董喆;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外细胞共培养模型的建立及细胞迁移和侵袭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9 张辉;PI3K/PTEN/AKT/Survivin信号通路和IκB/NFκB信号通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调节及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10 许艳丽;Cofilin-1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爱丽;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体外培养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2 李艳;痛可舒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史梅莹;葫芦巴丸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腺肌病痛经及盆腔痛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李绪丽;三萜皂苷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5 李巧时;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手术治疗后复发的临床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6 余峥;姜黄素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雌激素生成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杨洋;89例特殊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8 兰丽芳;35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9 张宗敏;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因素分析及内异停方预防其复发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田滢舟;补肾活血方修复在位内膜缺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芹;恼人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之三)[N];中国人口报;2004年
2 指导专家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 张晓薇博士;痛经 警惕子宫内膜异位症[N];医药导报;2009年
3 士平;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可轻视[N];中国妇女报;2000年
4 ;哪些疼痛需警惕子宫内膜异位症[N];中国妇女报;2003年
5 刘正英;“四痛”信号:可知子宫内膜异位症[N];大众卫生报;2003年
6 舒楚强;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N];大众卫生报;2004年
7 史建纲;如何根治子宫内膜异位症[N];甘肃日报;2003年
8 兰州现代中医药研所 史建钢;子宫内膜异位症能否根治?[N];甘肃日报;2004年
9 ;子宫内膜异位症能否不手术??[N];健康时报;2004年
10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霍清萍;谈谈子宫内膜异位症[N];家庭医生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