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我国每年新生的先心病患儿达15万左右,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s,ASD)约占先心病的10%~20%左右,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传统的开胸修补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因而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介入治疗成为ASD治疗的首选方法。1974年King等[1]首先应用介入治疗技术闭合Ⅱ孔型ASD获得成功。但是并非每一个房缺病人都能幸运的封堵治疗,随着对介入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探索,手术量的增加,治疗水平不断提高,安全性也达到了一定水平。现对我院近两年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的病例进行总结、临床分析、经验总结,使我们今后对诊断和治疗ASD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病例分析方法,总结2008年3月~2009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外科35例介入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患者,对封堵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术前诊断及准备、手术过程、并发症的处理、术后随访),来进一步提高我们对经皮介入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的认识。
结果:31例患者均操作顺利,成功完成手术,术后造影及超声检查均未见残余分流,周围瓣膜功能不受影响,心脏听诊杂音消失。术后24h、1、3、6、12个月复查心脏彩超、胸片和心电图,见封堵器位置良好,结合稳固,无移位,无残余分流,右心负荷有不同程度减轻,肺血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减少,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因术前心脏彩超检查有出入,2例患者因房缺边缘不足,未能封堵成功;1例患者房缺为卵圆孔未闭,导丝无法通过,未能封堵成功;另一病人为多孔房缺,经尝试不宜封堵治疗。该四例患者择期另行开胸手术治疗。
结论:介入封堵治疗是一种痛苦小,效果好,操作简便,住院时间短,并发症低,极大地减轻了患者身体、精神上创伤及痛苦的先心病微创治疗手段。严格把握适应证、精确的术前及术中心脏超声诊断对介入封堵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符合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疗效与外科手术相当,是一种非常有希望的ASD非外科手术方法。
|
|
|
|
1 |
温建中;周红;吴新坚章;陈耀祖;;二维和多普勒心动图对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定性定位诊断的评价[J];现代诊断与治疗;1992年04期 |
2 |
杨世虞,卢文娜,卢秀芬;小儿右房纤维瘤并房间隔缺损1例[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8年02期 |
3 |
程蕾蕾!200032上海,舒先红!200032上海,潘翠珍!200032上海,沈学东!200032上海,施月芳!200032上海,王春生!200032上海,魏盟!200032上海,姜桢!200032上海,陈灏珠!200032上海;超声心动图和多平面经食管体元模型三维重建超声显像在经导管房间隔缺损闭合术中的应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0年12期 |
4 |
韩林!200433上海,张宝仁!200433上海,郝家骅!200433上海,朱家麟!200433上海,梅举!200433上海,邹良建!200433上海;老年房间隔缺损病人的手术治疗[J];上海医学;2001年01期 |
5 |
全薇,朱鲜阳,张玉威,邓东安,韩秀敏,侯传举;经导管法封堵房间隔缺损中出现少见心电图改变1例[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3年02期 |
6 |
陈安清,王哲,周光华,徐德民,蒋振斌;三房心合并房间隔缺损的诊断和治疗[J];上海医学;2004年05期 |
7 |
孙红光,於晓平,徐俊,秦爱平;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成人房间隔缺损的再认识[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年03期 |
8 |
方凌云,谢明星,王新房,蒲朝霞,张跃力,王瑶,周小燕,袁莉,杨颖,黄润青;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面积及其动态变化[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年04期 |
9 |
潘同国,李涛,王作军,张家荣,谢集建;介入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的疗效及随访[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10 |
陈斌,徐岩,程自平,许邦龙,朱润硕;经导管封堵器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药;2005年06期 |
11 |
刘婷婷;房间隔膨胀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临床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5年03期 |
12 |
杨德翠,蔡文芳,毕红梅;房间隔缺损封堵手术及配合[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年04期 |
13 |
Ehrlich R.;Mutzmacher L.;Averbuch L.;孟欣;;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一过性黑和视觉模糊是否提示视网膜血管微栓子形成?[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6年02期 |
14 |
杨芳;包家明;郭慧萍;;新型护理模式在一例经皮房间隔缺损伞片封堵术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06年06期 |
15 |
赵淑敏;尹文艳;;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房间隔膨出瘤的临床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年17期 |
16 |
韩冬;;经胸微创外科封堵房间隔缺损30例研究[J];医学信息;2007年06期 |
17 |
杨杰;石秀玉;孙若鹏;赵翠芬;王玉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脏的形态学转归[J];临床儿科杂志;2007年08期 |
18 |
汪太平;李雪翔;史学功;徐岩;;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对P波离散度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7年23期 |
19 |
励峰;徐方杰;李伟;康宁;龚宝生;蔡维明;吴东进;邱兆昆;;右径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21例临床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7年20期 |
20 |
宋治远;;特殊类型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