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喉鳞癌Hep-2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摘要】:
喉癌(laryngeal carcinoma)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虽然手术为主,放疗与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法,使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所提高。但对于那些晚期或复发、转移的患者预后仍旧很差,手术丧失时机,而传统放化疗又由于其严重的毒、副作用常使得患者不能耐受,从而使患者的治疗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积极寻求喉癌治疗的新策略成为广大耳鼻咽喉科研究者面临的新课题。
泛素-蛋白酶体通路(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UPP)是真核细胞中内源性蛋白质选择性降解的重要途径,是调节细胞多种生物学过程如细胞周期运转、增殖、凋亡、信号传递、基因转录等的关键机制。它与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阻断UPP可以促使与肿瘤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密切相关的多种蛋白质代谢发生紊乱,从而诱导细胞凋亡。于是蛋白酶体抑制剂作为一种新型抗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硼替佐米作为第一进入临床的蛋白酶体抑制剂已经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批准用于难治性及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及套细胞淋巴瘤。关于肺癌及淋巴瘤的研究也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但蛋白酶体抑制剂在喉癌中的研究甚少,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3(STAT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3)是信号转导通路中的重要因子,是EGFR、IL-6/JAK、Src等多个致癌性酪氨酸激酶信号通道的汇聚的焦点,与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演进关系密切。有报道指出蛋白酶体抑制剂可诱导结直肠癌细胞中STAT3的激活。在喉癌中,蛋白酶体抑制剂对STAT3的影响尚无相关报道。我们前期的研究表明STAT3的激活与喉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抑制STAT3的激活可抑制喉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及诱导凋亡。于是本研究以体外培养的人喉鳞癌Hep-2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流式细胞仪、Western Blot、基因转染等技术探讨了蛋白酶体抑制剂对喉癌细胞的作用、可能机制及对STAT3的影响,并进一步联合pshSTAT3及常规化疗药物顺铂诱导喉癌细胞凋亡作用的观察,为寻找更加有效的分子靶向、多靶点联合治疗途径以及喉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本实验分为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诱导喉癌细胞凋亡及对STAT3的影响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的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体外培养的人喉鳞癌Hep-2细胞株的增殖、周期分布、凋亡的作用及相关蛋白表达的情况,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对喉鳞癌细胞的作用、相关机制及对STAT3的影响。
方法:
1.以Hep-2细胞为实验对象,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1、2.5、5、10、20μmol/L)MG-132作用24h、48h及2.5μmol/L MG-132作用0h、12h、24h、48h、72h后细胞的增殖情况。
2.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不同浓度(0、1、2.5μmol/L)MG-132作用48h的细胞凋亡及2.5μmol/L MG-132作用0h、12h、24h、48h、72h后细胞凋亡及周期分布情况。
3. Western blot检测MG-132(2.5μmol/L)作用0h、12h、24h、48h后,Hep-2细胞的p21、cyclinD1、CDK4、Bcl-2、STAT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1. MTT检测显示:MG-132可以有效抑制Hep-2细胞的增殖,在本实验范围内呈浓度(24h:r=0.925,P0.01;48h:r=0.944,P0.01)及时间依赖性(r=0.945,P0.01);24h的半数抑制量(IC50)=20μmol/L;48h的半数抑制量(IC50)=2.5μmol/L。
2. FCM结果显示:细胞凋亡率随MG-132作用时间的延长及浓度的递增而上升,同样具有量效(r=0.842,P0.01)及时效性(r=0.888,P0.01)。Hep-2细胞的周期分布发生变化,处于G0/G1和G2/M期的细胞比例上升,S期的细胞比例下降(P0.01)。
3. Western blot:p21蛋白水平随着MG-132作用时间的延长而表达显著增强,cyclinD1有中等程度的下调。MG-132作用12h时,可观察到p-STAT3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且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Bcl-2蛋白也随之逐渐增强,CDK4及STAT3蛋白水平在不同时间点无明显变化。
结论:
1.蛋白酶体抑制剂可以有效抑制人喉鳞癌Hep-2细胞在体外的增殖并且诱导其发生凋亡,随作用浓度及时间的不同而变化,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
2.蛋白酶体抑制剂可以诱导Hep-2细胞发生G0/G1和G2/M期的双重阻滞。
3.蛋白酶体抑制剂对喉癌细胞作用的机制之一与p21蛋白水平的上调及cyclinD1蛋白水平的下调相关。
4.蛋白酶体抑制剂在发挥有效作用的同时导致了关键信号分子STAT3蛋白的激活及抗凋亡家族成员Bcl-2蛋白水平的上调,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药物的效能。
第二部分蛋白酶体抑制剂联合pshSTAT3对喉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短发夹RNA沉默STAT3能否增强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喉癌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方法:
1.构建及扩增pshSTAT3,并经酶切和测序鉴定。
2.研究分五组:⑴细胞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的Hep-2细胞;⑵阴性对照质粒组:转染阴性对照质粒的Hep-2细胞;⑶MG-132组:经2.5μmol/L MG-132处理的Hep-2细胞;⑷联合组:阳性重组质粒转染+MG-132(2.5μmol/L)处理的Hep-2细胞;⑸pshSTAT3组:转染阳性重组质粒的Hep-2细胞。
3.利用MTT和FCM两种方法分别检测不同实验组Hep-2细胞的增殖活性及凋亡率的情况。
4. 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实验组Hep-2细胞p-STAT3蛋白表达的情况。
结果:
1.经酶切及测序结果证实,成功构建阳性重组质粒pshSTAT3。
2.重组质粒转染Hep-2细胞情况的观察:真核表达质粒和阴性对照质粒转染Hep-2细胞后6h即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转染后24h,绿色荧光逐渐增多增强,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转染效率在80%以上,FCM检测转染效率为85.76%。
3. pshSTAT3增强了MG-132对Hep-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将阳性重组质粒或阴性对照质粒转染Hep-2细胞,转染后24h,联合或不联合2.5μmol/L MG-132,再继续培养48h,MTT法检测各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发现阴性对照质粒组和细胞对照组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组能显著抑制Hep-2细胞的增殖活性(抑制率:62.23±1.25%),与MG-132组、pshSTAT3组及阴性对照质粒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4. pshSTAT3增强了MG-132对Hep-2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细胞转染后24h加2.5μmol/L MG-132,再继续培养48h,FCM检测各组的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联合组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峰,其凋亡率(55.80±3.12%)显著高于MG-132组(41.20±3.21%)和pshSTAT3组(22.13±1.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性对照质粒组和细胞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
5. pshSTAT3与MG-132对p-STAT3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细胞对照组与阴性对照质粒组两组之间的p-STAT3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MG-132组p-STAT3蛋白表达显著增强;联合组及pshSTAT3组p-STAT3蛋白表达明显减弱。
结论: pshSTAT3可以抑制MG-132诱导的STAT3蛋白的激活,从而提高了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喉鳞癌细胞的抗肿瘤作用。第三部分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联合化疗诱导喉癌细胞凋亡的观察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能否增强常规化疗药物顺铂(DDP)对喉鳞癌细胞的毒性作用。
方法:取对数期生长的Hep-2细胞分为四组:对照组、MG-132组、DDP组、DDP+ MG-132组。利用MTT和FCM两种方法分别检测不同实验组细胞的增殖及凋亡情况。
结果:
1. MG-132联合DDP对Hep-2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不同浓度DDP(10、20、40、80μmol/L)单用或联合1μmol/L MG-132作用于Hep-2细胞48h后结果显示:在每个浓度水平上DDP组与DDP+MG-132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10μmol/L DDP+MG-132组与20μmol/L DDP组、20μmol/L DDP+MG-132组与40μmol/L DDP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DDP单独作用的IC50=62.22μmol/L;当与1umol/L MG-132联合作用时,其IC50下降至27.79μmol/L。
2. MG-132联合DDP诱导Hep-2细胞凋亡作用的观察:10μmol/L DDP单用或联合1μmol/L MG-132作用于Hep-2细胞48h后,FCM检测结果显示DDP+MG-132组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最强,与对照组、DDP组、MG-132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能显著增强常规化疗药物顺铂对喉鳞癌Hep-2细胞株的毒性作用,两者联合可以在有效作用发挥的同时降低DDP的应用剂量,从而减轻临床上常见的毒副作用。
|
|
|
|
1 |
王中亮,陈尧,周斌,梁传余,张林,李瑞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喉鳞癌中的表达[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1期 |
2 |
付艳军,刘世喜,鲜均明;外源性p16基因与放疗联合治疗喉鳞癌的实验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2期 |
3 |
梁晓东,关超;p27基因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年02期 |
4 |
徐先发,唐平章,程书钧;喉鳞癌9p13-23区域微卫星杂合性缺失精细作图及其临床意义[J];癌症;2003年05期 |
5 |
;头颈外科学[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09年04期 |
6 |
陈涛;王荣旋;蒋科会;;蛋白质质谱在声门上型喉鳞癌早期诊断中的研究[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
7 |
申玉山,叶京英,李晓丹,肖占荣,王久莉,董春梅,史历,陈光义,张颖;人喉癌裸鼠移植瘤株的建立及初步鉴定[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3年05期 |
8 |
马玲国, 刘学仁, 谢风林;血清SIL—2R检测对喉癌的诊断价值[J];山西临床医药;1995年03期 |
9 |
刘月辉;喉鳞癌手术治疗后复发原因的研究[J];江西医药;1996年01期 |
10 |
王宇;孙福霞;王超;肖辉;田霖丽;金德均;;喉鳞癌患者血清中内皮抑素水平对喉鳞癌诊断价值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年10期 |
11 |
苏红,余延龄,汤琪乐,赵仲生;nm23和p53蛋白在喉鳞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J];肿瘤学杂志;1996年03期 |
12 |
沈帆,施作霖,张锟生,江淑萍;P~(16)蛋白在喉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和吸烟的关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
13 |
席恺;刘雅丽;;PTEN在喉鳞癌中的表达[J];医药论坛杂志;2006年17期 |
14 |
彭涛;杜经纬;马鹏;李志勇;;74例Ⅱ~Ⅲ期喉鳞癌术后放疗与单纯手术疗效的比较与分析[J];西部医学;2010年04期 |
15 |
史立丽,郭敏;喉鳞癌组织两种P糖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检测[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年06期 |
16 |
吴凯彦,银平章,党伟一,王宝梅;原位杂交法检测喉鳞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的研究[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1999年02期 |
17 |
路秀英;李晓明;王俊阁;;JAK2激酶抑制剂AG490抑制喉鳞癌细胞侵袭力的实验[J];肿瘤防治研究;2008年09期 |
18 |
董振生;;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喉鳞癌的乳头状瘤病毒DNA[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1992年01期 |
19 |
邹桂华,李静,熊华淇,吴绮明,温寿青,杨惠娴;喉鳞癌p21和p53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年03期 |
20 |
郭宝凤
,董明敏
,张云汉;P53和Bcl-2蛋白在喉鳞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2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