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现与其临床因素相关性的meta分析
【摘要】:
目的: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MRI, DWI)表现与临床危险因素的关系,了解DWI在TIA后短期内发生脑梗死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在CNKI、CBM、维普等中文数据库中检索检索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弥(扩)散功能成像或表面弥散系数”,在PubMed、Ovid和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等数据库中检索检索词“TIA”or“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or“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 and“DWI”o“r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or“ADC”or“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对报道TIA患者临床特征和DWI表现关系的文献进行系统性回顾,提取符合入选标准文献资料的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数据,包括所研究的临床症状、危险因素、可能的病因、DWI(+)患者的例数、DWI检查的时间等,并建立相关数据库。计算各研究单因素的比值比(odds ratio, O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用适当效应模型计算各研究因素的合并OR值及95%CI,并检验相关研究是否存在发表偏倚。根据统计结果综合分析TIA患者的临床特征和DWI表现的关系。
结果:1此次meta分析共对32项研究进行了回顾。在所研究的2791例患者中,男性患者的数目为1601例(57.4%),平均年龄的中位数为67,DWI(+)患者组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DWI(-)患者组的平均年龄(P = 0.003)。患者平均磁共振扫描时间间隔的中位数为37.8小时。DWI(+)患者的比率为34%,范围13%-60%。DWI(+)患者的平均症状持续时间显著长于DWI(-)患者的平均症状持续时间(P = 0.000)。
2异质性检验结果得出,缺血性脑血管病(P = 0.003)、大动脉粥样硬化(P = 0.009)、失语(P = 0.000)、症状持续时间≥60min(P = 0.000)的各相关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其它研究因素的相关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以计算合并OR值及95%可信区间。
3通过绘制漏斗图、Egger检验发现糖尿病(P = 0.099)、血脂异常(P =0.034)、运动障碍(P = 0.083)、失语(P = 0.039)以及症状持续时间≥60min(P = 0.022)等因素的相关研究可能存在发表偏倚。计算后3个因素的失安全系数分别为:390.0、256.4和730.9,说明尽管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结果的稳定性较好。
4与DWI(+)存在相关性的因素包括:症状持续时间≥60 min (22项研究; OR, 2.37; 95% CI, 1.59 to 3.53; P=0.000)、运动障碍(17项研究; OR, 2.34; 95% CI, 1.88 to 2.90; P=0.000)、失语(15项研究; OR, 2.06; 95% CI, 1.17 to 3.63; P=0.0013)、构音障碍(10项研究; OR, 1.85; 95% CI, 1.28 to 2.68; P=0.001)、房颤(16项研究; OR, 2.24; 95% CI, 1.64 to 3.06; P=0.000)和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 LAA) (16项研究; OR, 1.92; 95%CI, 1.30 to 2.81; P=0.001),而与年龄≥60岁、高血压、糖尿病、既往缺血性脑血管病或心脏病和血脂异常等之间不存在相关性。敏感性分析验证了结果的稳定性。
结论:TIA患者症状持续时间≥60min、运动障碍、失语、构音障碍、大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房颤和DWI异常存在相关性。
|
|
|
|
1 |
赵勇;降纤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2 |
刘丽君,郇玲,于秀华;东菱克栓酶治疗TIA预防脑梗塞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0年01期 |
3 |
谭兰,韩仲岩,冠良全,林利平,吴晖云;脑血栓患者血清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探讨[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4年01期 |
4 |
赵仁亮,王春霞,周淑梅,谭兰,刘忠强,牟晓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变化[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8年04期 |
5 |
韩桂兰,伍期专,孙明;尿激酶对实验小鼠短暂性脑供血不全样发作的影响[J];临床荟萃;1999年13期 |
6 |
左峰,李正光,杨威,郑铁晋,俞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脑血管造影及动脉溶栓治疗[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0年03期 |
7 |
沈庆乐,李培英,林美明,张存琪,林闽溪,蔡秀美;脑梗塞和TIA患者血清粘附分子、组织因子与血液流变学的监测及意义[J];中国微循环;2002年05期 |
8 |
聂志余,方伟,刘学文,袁静;一过性全面性遗忘症[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5年02期 |
9 |
武爱云,唐桂华;186例TIA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研究[J];淮海医药;1995年01期 |
10 |
陈德鹏,王国庆,陈士东,尹晓刚;低分子肝素钙对颈内动脉系统TIA的疗效观察及机理探讨[J];河南医药信息;2002年07期 |
11 |
高保军
,段素巧;巴曲酶治疗频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年07期 |
12 |
王天鹏
,夏广良;低分子肝素并降纤酶治疗TIA的临床研究[J];中原医刊;2003年08期 |
13 |
周惠成!27215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心理状态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年05期 |
14 |
闫文明;张玲;;椎动脉CTA对TIA的诊断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年04期 |
15 |
张青山,龙建军,蔚志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栓前状态的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2年05期 |
16 |
黄永兰,孙玉英,韩会兰;有与无TIA发作的急性脑梗死临床对比分析[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17 |
曾令海,黄肖群,蔡谋善;低剂量尿激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0例临床观察[J];中国病案;2004年06期 |
18 |
崔春花;孙立新;;低分子肝素钠治疗TIA33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07年08期 |
19 |
张希敏;糖尿病并发TIA患者血压、血脂及肾功能变化[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1999年03期 |
20 |
毛悦时,修雁,汪昕;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99)Tc~m-ECD脑SPECT双嘧达莫负荷显像的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200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