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白血病病毒B、E和J亚群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
【摘要】:近年来鸡淋巴白血病(AL)一直危害着我国的养鸡业,已成为影响我国蛋鸡业的第一大疫病。由于常规实验室检测方法费时费力,进口ELISA试剂盒价格高昂且准确率并不理想,所以急需一种快速、灵敏、准确、高通量的检测方法来预防和控制AL发生和传播。本研究基于多重PCR技术,建立禽白血病病毒(ALV)的B、E、J亚群的基因芯片分型和检测方法。
根据NCBI已收录的ALV三个亚群的参考毒株cDNA序列,在各亚群特异性基因突变区,两端选取其保守区域,设计合成三个亚群的通用上游引物1条,以及B、E亚群的通用下游引物和J亚群下游引物各1条,将上述引物用Cy3标记,建立多重PCR体系;参考目的序列内部的三个亚群各自的保守区域,选择亚群之间基因突变位点多的区域,设计5条寡核苷酸探针,合成过程中在每条探针的5’端先加入若干个碱基T,使探针长度达到35mer左右,再进行氨基化修饰,将合成好的探针点制在醛基化玻璃基片上,制作寡核苷酸探针基因检测芯片;以寄主细胞DF-1中提取传代ALV的cDNA,以及合成NCBI收录的各亚群参考毒株的cDNA序列作为检测模板,利用Cy3标记的PCR扩增产物,与基因芯片进行杂交反应,扫描结果。对基因芯片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实验,并对5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
经杂交反应后,芯片能够准确检测并分型三个亚群的参考毒株,其检测灵敏度能够达到10~2个基因拷贝,能够同时检测到三个亚群参考毒株的多重PCR产物,且与禽类常见的四种病毒均无交叉反应。对临床样品检测的结果与ELISA抗体检测结果相比符合率高。本研究结果证明,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有效地对ALV的B、E和J亚群进行检测和分型的方法,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为今后在临床应用中快速鉴别诊断ALV等免疫抑制病提供可行性。
|
|
|
|
1 |
黄兴国;;禽白血病的检测与净化研究进展[J];畜禽业;2011年04期 |
2 |
卢云博;;专家剖析禽白血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控方案[J];北方牧业;2010年07期 |
3 |
秦红丽;朱明艳;;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在我国的流行现状[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9年12期 |
4 |
刘超男;;致血管瘤型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分析[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0年10期 |
5 |
刘公平,赵振芬,刘福安;禽白血病病毒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学报;2000年06期 |
6 |
张胜斌;吴天威;吴丹;韦平;崔治中;吕礼芳;全琛宇;冯世文;玉赵平;王广仁;;广西三黄鸡禽白血病流行病学的调查[J];广西畜牧兽医;2010年01期 |
7 |
仇钰;;禽白血病的诊断与防制[J];今日畜牧兽医;2010年12期 |
8 |
肖凡;;肉鸡J亚型淋巴白血病的预防与净化[J];中国家禽;2006年24期 |
9 |
罗明星;周碧君;汪德生;史开志;杨峰;李永明;;禽白血病的PCR检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9年07期 |
10 |
刘公平,赵振芬,刘福安;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囊膜基因gp85片段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J];中国病毒学;2001年03期 |
11 |
祝丽;张玲娟;;禽白血病病毒与免疫抑制[J];山东畜牧兽医;2008年12期 |
12 |
唐顺发;;马立克氏病疱疹病毒对反录病毒诱导鸡的淋巴白血病加剧作用[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1993年02期 |
13 |
王全胜;闫强;敖日格勒;;禽白血病研究进展[J];兽医导刊;2007年03期 |
14 |
祝丽;张玲娟;孙磊;;禽白血病病毒与免疫抑制[J];中国动物检疫;2009年04期 |
15 |
蔡丽娅;秦爱建;;我国禽白血病病毒生物学特点及其控制[J];中国兽药杂志;2009年11期 |
16 |
高玉龙;王笑梅;;禽白血病的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年01期 |
17 |
金志强;罗明星;李永明;汪德生;史开志;;单管套式PCR检测外源性禽白血病病毒[J];动物医学进展;2009年11期 |
18 |
陈晨,曹红,金英杰,雷霆,庞平,刘海霞,宋铁彬,陈福勇;禽白血病病毒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和标化[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5年06期 |
19 |
殷方芝;陶军;马玉玲;黄忠;朱兰;;禽白血病的病原学特征和国内流行现状[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1年01期 |
20 |
刘宏霞;;禽白血病诊断技术概述[J];畜禽业;201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