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番茄灰霉病菌等具抗菌活性的植物提取物研究
【摘要】:
本研究用80%的乙醇对95种植物材料进行了提取,得到粗提物。利用生长速
率法测试了其中94种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菌丝生长的抑制
作用,利用抑菌圈法对91种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进行
了测试。结果表明,在生长速率法测试中,40种提取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
用,在抑菌圈法测试中,12种提取物出现了不同大小的抑菌圈。用25种在抑制
菌丝生长和抑菌圈测试中表现一定抑制作用的提取物进行对番茄灰霉病菌孢子萌
发的抑制作用测试,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下其中4种提取物对孢子萌发的抑制
作用与对照化学药剂“施佳乐”1000倍处理达到了同一显著水平。在对马铃薯晚
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进行测试的82种提取物中,
在稀释200倍的浓度条件下有33种提取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表现出完全
抑制作用,另有35种提取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菌丝生长的作用。在对马铃薯
晚疫病菌游动孢子释放的抑制作用测试试验中,供试的89种提取物中,有32种
提取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游动孢子释放表现出完全的抑制作用。二级筛选试验结
果表明,提取物TS-26和TS-90对番茄灰霉病菌的生长和孢子萌发均表现出较强
的抑制作用。提取物TS-26和TS-49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和游动孢子释放
均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可用于进一步研究。
对提取物TS-26和TS-90进行了最佳提取溶剂,最佳溶剂浓度和提取时间的
测试。结果表明,80%甲醇或甲醇∶丙酮∶水(2∶2∶1),30℃,150rpm震荡提
取2d是提取物TS-26较适宜的室内提取条件。80%乙醇,30℃,150rpm震荡提取
3d是提取物TS-90的较适宜的室内提取条件。
用提取物TS-26和TS-90对番茄灰霉病菌进行了抑制产孢作用和对菌丝生长
的抑制中浓度测试;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进行了游动孢子释放的抑制作用测试。以
及这两种提取物的抑菌谱测试。结果表明,在菌丝干重法测试中,TS-26稀释100
倍,TS-90稀释50倍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表现出强烈抑制作用,随浓度下降,抑
制作用急剧下降。在对产孢的抑制作用测试中,TS-26稀释100倍和200倍的处
理均对灰霉病菌产孢表现了抑制作用,TS-90稀释到600倍仍能显著抑制灰霉病
菌产孢。TS-26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为270倍,TS-90的抑制中浓度
为426倍。TS-26比TS-90对马铃薯晚疫病菌游动孢子释放有更强的抑制活性。
在抑菌谱试验中,TS-26在稀释200倍浓度下对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小麦全蚀病菌(Gaenmannomyces var.tritici)、小麦蠕孢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小麦镰刀根腐病菌(Fusarium culmorum)、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等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均表现完全的抑制作用;提取物TS-90
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稀释 200倍对 RBjzoclonla cerea伙,GaeumannomyCes var.trltlcl和 Blpo巾rls
sorokiniana三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达到 24,ZI%、42.90%和
2598%,与乙醇对照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而对 Fusarium culmorum和Alternaria
allernata两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则与乙醇对照间差异不显著。
对提取物进行了不同温度。光照、PH处理,并进行了提取物保存时间和活性
持续时间的测试。结果表明,TS-26在80℃以上温度处理lh易失活,而H-90在
经高温湿热灭菌后仍保持活性。光照处理72h,对两种提取物活性无明显影响。TS-26
在强碱性条件下(pH 10)活性下降,而在强酸性(pH 2)条件下保持稳定。TS·90
在近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活性最强,随酸性或碱性的增强,抑菌活性均表现下降
趋势。两种提取物的活性变化的总趋势是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TS-26在常
温下保存超过两个月,活性显著下降,而TS-90随保存时间延长的活性变化规律
还需进一步试验验证。对两种提取物的温室试验表明,两种提取物在稀释50倍条
件下进行测试,对番茄灰霉病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和治疗效果,接近了化学
药剂“施佳乐” 1000倍的水平。
对提取物TS,26的活性成分用凝胶高效液相色谱初步分离制备,反相高效液
相色谱制备提纯,利用 BDS C;。分析柱进行了初步分析。通过紫外扫描光谱和红
外光谱与标准品对照分析,结果表明,丁香酚是提取物TS.26中主要抑菌活性成
分之一。
|
|
|
|
1 |
杜立新;冯书亮;王容燕;王金耀;曹伟平;林开春;张用梅;;拮抗BS-208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诱导抗性的初步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5年06期 |
2 |
辛春艳;张丽萍;谢莉;程辉彩;张根伟;李书生;;内生拮抗放线菌防治番茄灰霉病的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
3 |
侯玉霞;龚玉梅;李春林;李斯扬;张永安;朱书生;;来源于植物的短肽LD-1对番茄灰霉病的抑制作用及其抗病性研究[J];植物保护;2008年05期 |
4 |
张静;冯岗;袁旭超;陈从珍;林勇;;百里香酚抑菌活性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2009年21期 |
5 |
王宏年;江志利;冯俊涛;张兴;;7种植物精油对番茄灰霉病的抑制效果[J];植物保护;2007年05期 |
6 |
祁之秋;王英姿;李兴海;张杨;纪明山;;醚菌酯对番茄灰霉病菌的生物活性及其防病方式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08年12期 |
7 |
侯军;高亚楠;马志卿;冯俊涛;张兴;;抗丙烷脒番茄灰霉病菌渗透压敏感性及线粒体复合酶Ⅲ活性的变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
8 |
冯书亮,王容燕,林开春,张用梅,杜立新,范秀华,曹伟平;拮抗细菌Bs-208菌株鉴定及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测定[J];中国生物防治;2003年04期 |
9 |
李宝聚,陈立芹,孟伟军,王福建;湿度调控对番茄灰霉病菌侵染的影响[J];植物病理学报;2003年02期 |
10 |
陈捷,刘限,徐书法,刘海南,黄玉茜,周晓瑛;利用限制性内切酶技术获得木霉菌插入变异[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
11 |
陈安良;廉应江;叶海洋;冯俊涛;张兴;;丙烷脒防治番茄灰霉病效果初报[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11期 |
12 |
王兴全;张新虎;杨顺义;沈慧敏;;苍耳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抑制机理的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
13 |
赵彬彬;韩巨才;刘慧平;闫彦萍;;植物内生放线菌St24发酵液稳定性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14 |
刘婧;马汇泉;董瑾;杨晓;;蜡样芽孢杆菌B-02菌株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优化[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
15 |
姚彬;王傲雪;李景富;;哈茨木霉对4种番茄病原真菌抑制作用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
16 |
王学贵;伍智华;沈丽淘;田永清;;42种药用植物甲醇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抑菌活性的研究[J];长江蔬菜;2009年18期 |
17 |
王婷;吕淑霞;贺靖文;白宇;马镝;林英;;酶法制备壳寡糖对番茄灰霉病病菌抑制机理初探[J];生物技术;2009年06期 |
18 |
田小卫;张波;李莉莉;;腐霉利与苦参丙酮提取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的联合毒力测定[J];北方园艺;2010年11期 |
19 |
毕亚玲;王波;黄保宏;张文同;张轶辉;;两种中药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活性研究(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1年06期 |
20 |
张玉勋,张光明,李光,王洪久;外源营养物质对番茄灰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及其侵染的研究[J];莱阳农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