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多胺在核桃雌雄花芽孕育和分化中的作用研究

李晓东  
【摘要】: 核桃(Juglans regia L.)原产我国。因其核仁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和用途多样使其跻身于世界四大干果。但由于产量较低、品质较差导致经济效益不高。重要原因之一是雄花量过多,消耗大量营养物质,严重影响雌花的分化与发育而使产量品质降低。本试验采用田间调查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植物体内具有广泛生物活性含氮碱一多胺在核桃雌雄花芽孕育和分化中的作用机理,对于生产上推广化学调控核桃雌雄性别分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涞源县走马驿镇花园村早实核桃(辽宁1号)生理分化期大约为中、短枝停长后3~6周(6月2日~6月23日)。生理分化时间约持续3周。 2.在核桃雌雄花芽生理分化期外源1×10~(-3)~1×10~(-4)mol·L~(-1)Put,1×10~(-3)~1×10~(-4)mol·L~(-1)Spd处理能够调控早实核桃(辽宁1号、中林5号)花芽分化向雌性分化转变。表现出促雌抑雄的双重效果。且表现出随处理浓度的降低,处理效果下降。外源1×10~(-3)~1×10~(-4)mol·L~(-1)MGBG能够调控花芽分化向雄性分化转变。 3.在雌花芽孕育期早实核桃(辽宁1号、中林5号)混合芽内源多胺(Put、Spd、Spm)均有明显峰值变化。混合芽三种内源多胺含量均显著高于雄花芽,雌花芽的分化和发育需要比雄花芽更多的内源多胺。同期早实核桃叶片内源多胺(主要为Put、Spd)亦有明显的峰值变化,雌花芽孕育期需要多胺大量合成。 4.外源1×10~(-3)~1×10~(-4)mol·L~(-1)Put、1×10~(-3)~10~(-4)mol·L~(-1)Spd处理对内源多胺(Put、Spd、Spm)的增加(或合成)有促进作用。对内源Put、Spd的影响较早,对内源Spm的影响较晚,且有一定的持续期。外源1×10~(-3)~1×10~(-4)mol·L~(-1)MGBG处理能够显著降低内源Put、Spd水平。高浓度处理大于低浓度处理。 5.辽宁1号核桃开始进入雌花芽生理分化期叶片GA_3含量下降,并保持较低水平。在雌花芽生理分化期,ZT表现出先升后降趋势,IAA和ABA表现出持续下降趋势。同期ZT/GA_3、(ZT+ABA)/GA_3具有较高水平。外源1×10~(-3)mol·L~(-1)Put、1×10~(-4)~1×10~(-3)mol·L~(-1)Spd能够显著降低内源GA_3、IAA水平,提高内源ZT和ABA水平;显著提高内源(ZT+ABA)/GA_3水平。1×10~(-3)mol·L~(-1)MGBG能够极显著降低内源ZT水平,极显著提高内源GA_3水平。 6早实核桃(辽宁1号、中林5号)的混合芽和雄花芽在4.5~4.26 期间可溶性糖、淀粉含量由高到低;氨基酸含量逐渐升高;蛋白质含量 先升后降。雄先型品种(辽宁1号)雄芽可溶性糖、氨基酸及蛋白质含 量变化趋势与雌先型品种(中林5号)相似,但在各个时期前者高于后 者,以满足其雄花早开放营养所需@夕源IX10-’-IX10-‘。OI·L一‘pllt, IX 10-‘-IX 10-‘。OI·L-‘Spd处理能够显著或极显著提高 6月 10日早实核桃 叶片可溶性糖、淀粉、氨基酸、蛋白质含量,为促进雌花芽分化提供了良 好的物质基础。外源 IX 10‘。d·L‘MGBG处理则显著或极显著降低可溶性 糖、淀粉、氨基酸、蛋白质含量,是其抑制雌花芽分化的物质基础。 了.IX10‘~IX10”‘U*1·厂衬d和1x10”‘*。11‘Pllt在处理后3h提高 了辽宁 1号FV、QN以及FV/FV,处理后5.5—sh能显著提高辽宁 1号核桃 叶片Pn。 8外源920(主要成分为GA3)有促雄效果:外源精氨酸、乙烯利有促雌 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阳成伟,何生根,蒋跃明,王恒明;多胺与切花衰老的关系[J];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2 胡景江,左仲武;外源多胺对油松幼苗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张木清,陈如凯,余松烈;水分胁迫下蔗叶多胺代谢变化及其同抗旱性的关系[J];植物生理学报;1996年03期
4 岳红,胡碧琴;多胺对采后果蔬贮藏生理的影响[J];西南园艺;1997年04期
5 王晓云,李向东,邹琦;外源多胺、多胺合成前体及抑制剂对花生连体叶片衰老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0年03期
6 刘春艳;吴强盛;;多胺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J];生物学教学;2010年10期
7 韩涛,黄漫青,李丽萍,冯双庆,路苹;多胺生物合成抑制剂结合热处理后番茄冷害、多胺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05年05期
8 陈淳;陈丽璇;柯合作;陈丽虹;刘黎卿;;低温胁迫对建兰叶片内源多胺含量的影响[J];亚热带植物科学;2010年02期
9 汪月霞;袁利刚;赵一丹;;多胺与盐胁迫及渗透胁迫关系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4期
10 莫磊兴,李合生;多胺在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中的作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11 韦军;苹果叶芽和花芽在生长期和休眠期内源多胺的变化[J];园艺学报;1995年01期
12 田长恩,梁承邺;多胺对水稻CMS系及其保持系幼穗蛋白质、核酸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1999年03期
13 任旭琴;姜静燕;谢志坚;;温度对万寿菊叶片PAs含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14 冯剑亚,俞炳果,曹大铭;光敏核不育水稻幼穗发育过程中多胺的变化[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1年01期
15 台社珍,薛进军;用多胺抑制金冠、旭苹果变软[J];山西果树;1995年03期
16 孔垂华,胡飞,谢华亮,骆世明;外源多胺对水稻萌发和前期生长的作用及其在土壤中的滞留[J];应用生态学报;1996年04期
17 周玉萍,王正询,田长恩;多胺与香蕉抗寒性的关系的研究[J];广西植物;2003年04期
18 胡位荣;刘顺枝;张昭其;蒋跃明;季作梁;;采后荔枝果实冷害过程中多胺含量的变化[J];广西植物;2006年04期
19 王满囷;张志春;李娟;王楠;薛东;张国安;李周直;;鞭角华扁叶蜂体内多胺的动态[J];林业科学;2006年10期
20 杨丽;杨际双;;‘神马’菊花花芽分化与内源多胺的关系[J];西北植物学报;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继红;王静;张庆福;孙培培;;柑橘类植物多胺合成抗逆基因克隆、表达分析及功能验证[A];第六届中国植物逆境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汪天;孟艳琼;谷凤;傅玉兰;;多胺代谢及其与农产品贮藏保鲜关系的研究[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李明凯;孙艳;Noboru TOMIYA;Toby C.CHAI;罗晓星;;多胺在膀胱过度活动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11年
4 李玲;刘俊亭;余艳平;王妍;;GC-MS法测定头发中多胺的含量[A];2008年全国有机质谱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黄久常;夏景光;王辉;;外源多胺预处理对小麦幼苗抗旱性的影响[A];西部地区第二届植物科学与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杨晓丽;朱长进;曹书霞;赵玉芬;;ESI-MS离子阱中氮杂环多胺缀合物的分子离子反应[A];第三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7 王克让;闫新豪;陈华;张金超;李小六;;多胺修饰萘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3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傅善基;邹雄;王昕;;尿液多胺高效液相色谱(HPLC)快速测定[A];第四届全国临床检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张春梅;邹志荣;黄志;;~3CaM拮抗剂W7对PEG胁迫下不同品种番茄幼苗根系生长和ABA、多胺动态变化的影响[A];2010植物免疫机制研究及其调控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胡位荣;刘顺枝;张昭其;季作梁;;采后荔枝果实冷害与多胺含量的关系[A];2005年全国植物生长物质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应叶青;多胺对毛竹幼苗抗旱调控机理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2 赵福庚;盐胁迫下植物体内多胺和脯氨酸代谢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3 魏云潇;采后处理对芦笋品质、抗氧化及多胺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4 刘俊;植物体内多胺代谢的调节与抗盐性的关系及多胺在其信号转导中的地位[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5 刘怀攀;渗透胁迫下小麦幼苗体内多胺形态、定位与功能[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6 乔勇进;热处理对黄瓜多胺的影响及减轻冷害作用机理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7 周强;渗透溶质、多胺和水孔蛋白在香根草适应盐分和干旱胁迫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高健;新型有机多胺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抗微生物活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9 张润花;外源多胺对黄瓜幼苗盐胁迫生理响应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10 肖红梅;贮前热处理减轻番茄冷害机理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利娜;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及生物样品中的多胺含量[D];延边大学;2013年
2 王立伟;多胺氧化降解在莴苣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10年
3 孙娜;多胺和一氧化氮信号分子在莴苣幼苗根系发育中的相互作用[D];苏州大学;2010年
4 陈建英;西伯利亚白刺体内游离态多胺的代谢调节及其与抗盐性的关系[D];内蒙古大学;2010年
5 赵雪萍;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豆及豆制品中的多胺含量[D];青岛科技大学;2012年
6 刘海龙;多胺与小麦幼苗抗旱性关系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2年
7 卢慧芳;蒽醌—多胺缀合物GRH的体内分布及与多胺关系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8 毛胜利;多胺和ABA与番茄耐热性关系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9 肖杰;外源多胺对伦晚脐橙幼树若干抗旱特性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10 张凤芝;多胺和一氧化氮促进莴苣种子萌发时的生理生化变化[D];苏州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白毅;多胺可作为载体将药物转运至癌细胞[N];中国医药报;2011年
2 记者 张敏;“康多利”的撑竿跳[N];台州日报;2006年
3 刘莉陈磊;破纪录的13天[N];科技日报;2008年
4 傅俊英;健脾益气中药靶点锁定小肠隐窝细胞[N];中国医药报;2005年
5 陈磊;科技部组织专家赶赴灾区开展应急综合检测分析[N];科技日报;2008年
6 杨文利;科技部组织专家组赶赴灾区开展应急综合检测分析[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7 福建农林大学 宣传部;“荔枝胚胎发育的生理生化与分子机制研究”出成果[N];福建科技报;2004年
8 刘垠;科技部 快速检测分析服务灾区[N];大众科技报;2008年
9 刘莉;为灾区撑起一把“科技保护伞”[N];科技日报;2008年
10 记者 毛磊;抗癌西红柿在美国出世[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