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无损检测的动力学方法研究
【摘要】:
建筑结构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其质量问题不容忽视。而钢结构一般多用于跨度较大的公共建筑或重要建筑,结构损伤往往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而对于在役结构的损伤识别问题的研究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关注。结构发生损伤会引起结构的物理参数发生变化(如刚度的降低、阻尼的增加等),从而导致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如固有频率、振型)发生变化。结构中不同位置的损伤对结构各阶模态的影响不同,因而根据结构损伤前后模态参数的变化在理论上可以确定损伤的发生与否及其位置和损伤程度。在检测结构损伤时,本文引入了Gayan动力缩聚。这一方面可使测点数在能够反映结构动力特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少,利于实时、迅速地对结构损伤进行诊断;另一方面,可消除不易测量的节点自由度的影响。本文在黄方林提出的残余能量的基础上,定义了新的与故障有关的特征参数——残余能量差,根据各自由度、各节点对残余能量差的贡献大小来定位损伤。该方法不仅可以较准确、迅速的定位损伤,而且克服了残余能量法需以完好结构指纹为基础的缺点,解决了在役结构完好指纹不易获得的矛盾,宜用于实际工程。本文利用该方法,通过对仿真计算和实物试验的几种损伤识别结果的分析、比较,得出以下结论:残余能量差不仅能较好的定位损伤(刚度的降低和质量的增加等);而且还可以在没有初始的完好指纹的情况下,利用有损伤结构之间的残余能量差确定新的损伤,因此该方法可以用于结构的K期监测。基于上述分析,最后提出了钢结构无损检测的发展前景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
|
|
|
1 |
柴昶,李志明,李秀川,潘树森,赵光谦;关于银行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评述——兼论高层钢结构的技术经济综合特性[J];钢结构;1996年03期 |
2 |
顾勇新,谭维国,郑伟革;中国工商银行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1998年05期 |
3 |
黄文忠;以新的成绩和新的技术迎接廿一世纪钢结构发展的新挑战(代序)[J];建筑施工;1999年05期 |
4 |
于承新,丁宁,全锦,郝光荣;数字摄影观测钢结构中心轴线变形的应用探索[J];山东建材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
5 |
袁凤林;钢结构防火保护的一种新型板材[J];建筑结构;2001年08期 |
6 |
王超;钢结构焊缝质量验收方案的制定[J];无损探伤;2001年04期 |
7 |
窦法山,裴淑玲,刘同岭;浅谈三河发电厂主厂房钢结构的安装[J];水利电力机械;2002年02期 |
8 |
石;钢结构防火涂料在工程中的检测与验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3年05期 |
9 |
;《钢结构设计制图深度和表示方法》出台[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4年02期 |
10 |
施友民,郭伍园,王立群;关于钢结构住宅设计与施工一些问题的探讨[J];甘肃科技;2004年04期 |
11 |
;简讯[J];钢结构;2005年01期 |
12 |
林琳;寇学武;尹向东;张明博;石林;徐敏;赵凌云;陈明志;;三维信息处理方法在空间变形监测中的应用[J];山东科学;2006年03期 |
13 |
潘可柱;;浅析钢结构住宅的设计和前景[J];企业技术开发;2007年02期 |
14 |
;信息[J];工业建筑;2007年07期 |
15 |
卢文艳;;钢结构随机有限元动力分析[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
16 |
赵汉龙;赵国杨;;预应力钢结构静力性能研究[J];建筑设计管理;2007年06期 |
17 |
王全斌;;浅谈大中型钢结构生产企业的成本控制[J];水利电力机械;2007年12期 |
18 |
陈海涛;赵继鹏;孙玉梅;;钢结构桥梁脆性断裂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7年12期 |
19 |
郭丹;郎方;;多层轻型房屋钢结构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19期 |
20 |
徐波;;钢结构住宅发展及应用前景[J];才智;2008年2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