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分离鉴定及分子标记的研究
【摘要】:
小麦白粉病是我国小麦的主要真菌病害之一,由白粉病菌(Erysiphe graminis DC)引起,近年来危害日趋严重。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最为经济、安全和有效的措施,而抗病基因的研究则是抗病育种的基础。迄今为止,已报道小麦抗白粉病基因28个位点45个主效基因,分别定位在小麦不同染色体上,而且已找到了其中部分基因的分子标记。然而至今仍未有一个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成功克隆。本研究以携带Pm2、Pm4b和Pm16的小麦抗白粉病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应用基于同源序列的候选基因法,采用RT-PCR技术,对其进行筛选,并对其中部分cDNA片段克隆进行了染色体定位及表达分析。同时本研究以分别含有Pm2、Pm4b、Pm21基因的小麦抗白粉病近等基因系以及含有未知抗白粉病基因的复壮30为材料,利用已有的小麦SSR分子标记连锁图,筛选与上述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获得如下结果:1)从小麦基因组中分离到Mlo类、Mla类、NBS-LRR类表达基因序列,其在GenBank中的注册号分别为:AY084049、AF499035和AY084050。其中NBS-LRR类基因序列在抗感材料之间存在10个单碱基差异。根据第158位单碱基差异设计的引物在抗感材料间获得了差异片段。接种72hrs后RGA-11引物的扩增带消失,而引物RGA2的扩增片段明显大于接种前的扩增片段。推测经白粉病菌诱导后该基因mRNA的转录后拼接发生了变化。表明该基因参与了小麦的抗病反应。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系将克隆片段定位在小麦1D染色体上,证明其不属于Pm2基因。2)从小麦基因组中扩增获得了一NBS类基因的gDNA及cDNA克隆,其与Cre3基因的同源性达99%,但在抗感材料间不存在任何差异,无法断定其是否与抗病相关。3)应用RPW81C引物从小麦基因组中扩增获得了核糖基化因子基因片段,而且其与水稻ADP-核糖基化因子基因的同源性(92%)高于与小麦ADP-核糖基化因子基因的同源性(86%)。4)以分别含有Pm2、Pm4b、Pm21的小麦抗病近等基因系为材料进行SSR标记筛选。共筛选分别位于小麦5DS、2AL、6A及4D上的SSR引物50对,其中位于6AL上的引物WMC201及Xgwm570在抗、感池间存在扩增片段的差异,通过对(R43/5~*百农3217)近等基因系的F_2分离群体的检测,证明引物WMC201与Pm21基因所在的易位片段的遗传距离为27.1cM。
|
|
|
|
1 |
D.W.Sunderman;田笑明;;春小麦 PI 468960的白粉病和小麦蝇蚊抗性间的关系[J];麦类作物学报;1989年02期 |
2 |
阎新甫;刘文轩;胡学义;;抗白粉病基因导入小麦获得突破[J];河南农业科学;1990年11期 |
3 |
;抗性育种[J];麦类文摘;1994年01期 |
4 |
贾继增;;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及抗源[J];麦类作物学报;1990年05期 |
5 |
王俊美;刘红彦;王飞;康振生;段双科;;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6的微卫星标记鉴定[J];植物病理学报;2007年03期 |
6 |
朴春根;小麦条锈菌小种世系和抗白粉病基因Pm2的RAPD分析[J];植物病理学报;1997年02期 |
7 |
刘金元,陶文静,刘大钧,陈佩度;与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Pm2紧密连锁RAPD标记的筛选研究[J];遗传学报;2000年02期 |
8 |
王长有;王秋英;刘志立;张宏;王亚娟;刘新伦;吉万全;;小麦新种质N95175抗白粉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J];华北农学报;2010年01期 |
9 |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资源的利用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1984年01期 |
10 |
李根桥;房体麟;张宏涛;解超杰;杨作民;孙其信;刘志勇;;来自野生二粒小麦IW3和IW10的两个抗白粉病基因的鉴定及SSR标记定位[J];作物学报;2009年05期 |
11 |
;我国葡萄属植物野生种抗白粉病基因克隆研究国际领先[J];山东农药信息;2007年01期 |
12 |
张连松;华为;关海英;李根桥;张宏涛;解超杰;杨作民;孙其信;刘志勇;;野生二粒小麦导入普通小麦的抗白粉病基因MlWE29分子标记定位[J];作物学报;2009年06期 |
13 |
李辉,陈孝,施爱农,孔凡晶,Leath S,Murphy J P,贾旭;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的RAPD及RFLP标记[J];中国农业科学;2005年03期 |
14 |
杨光;;我国发现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J];农药市场信息;2011年15期 |
15 |
陈守才,邵寒霜,胡东琼,林盛,郑学勤;用RAPD技术鉴定橡胶树抗白粉病基因连锁标记[J];热带作物学报;1994年02期 |
16 |
杨足君,李光蓉,任正隆;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向四川小麦转移的分子标记育种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
17 |
王立新,常利芳,段绍光,徐民新,王凤格,孙家柱;通过花粉管通道导入外源DNA创造抗白粉病小麦新种质[J];中国农业科学;2003年12期 |
18 |
张庆勤;;抗源累加杂交在小麦抗病育种中的应用[J];种子;1981年01期 |
19 |
姚景侠,杨芳彬,赵毓美;白免3号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单体分析[J];作物学报;1982年03期 |
20 |
盛宝钦,周益林;小麦慢发性抗白粉病品种鉴定[J];农业新技术;199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