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河北省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政策导向研究

刘宾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的生态环境却在迅速的恶化,农村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非持续性因素甚至已经严重威胁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为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这一模式旨在构建“资源—产品—废物—再资源”的闭环式经济系统,是适应于优化经济结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并将成为21世纪的一种发展趋势。本文借鉴国内外循环经济探索的最新成果,立足国情,研究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和政策措施,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部分:理论综述,首先概括的介绍了循环经济理论提出的背景和历史过程,指出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的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的修正和变革,并对农村循环经济的内涵进行了界定。 第二部分:农村循环经济的其理论基础及实践探索。对循环经济理论基础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构建循环经济的理论框架,并对国内外循环经济的实践作了简要的介绍,客观地分析评价了国外循环经济的探索进程和发展趋势。 第三部分:揭示并分析河北省农村发展中存在的不可持续性问题,指出河北省自然资源优劣并存,农业发展迅速,但能耗很高,农业的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等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都阻碍了河北省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指出在河北省农村推行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第四部分:本研究建立了一套由系统层和指标层组成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并通过德尔菲法尝试为指标体系赋权,对指标体系中指标的评价分别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的方式进行,经评价河北省循环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并提出适合河北省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 第五部分:河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通过对河北省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方面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我省在农村如何推行循环经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孙文生;郭平;孙双伦;;河北省农村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0年03期
2 李懿;;河北省经济循环模式问题与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16期
3 李技;刘晓春;;河北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焦知岳;;河北省高耗能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J];经济论坛;2006年24期
5 仇文利;;基于低碳经济的农村发展新思路——以江苏省为例[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年01期
6 高海焘;;在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障碍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16期
7 刘宾;;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以河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8 李技;刘晓春;;河北省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9 杨莉;杜亚涛;;河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政府管理体制建设[J];现代商业;2010年14期
10 崔和瑞;;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河北省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10期
11 刘玉梅;李毅超;李克;史永芹;张学礼;任小伟;;推动河北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J];职业时空;2008年11期
12 许林;;中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与法规研究[J];生态经济;2010年06期
13 王淑娟;;河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与对策[J];河北学刊;2006年04期
14 董莉;彭永芳;;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模式发展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6年02期
15 付永青;蔺庆校;朱连才;刘敏;;河北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年02期
16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J];河北省人民政府公报;2006年04期
17 李小捧;段国旭;;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37期
18 本刊记者;;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生态大省[J];乡音;2004年05期
19 廖凯敏;;乐清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探索[J];浙江经济;2009年02期
20 董谦;刘秀娟;王军;;河北省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振元;矫学成;严良政;;对我国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2 李冬雪;;循环经济是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3 李会泉;关雪;包炜军;柳海涛;张辉;;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低碳排放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4 刘艳华;;关于循环经济的思考[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5 李伟;苏向前;李连强;;发展循环经济 构建绿色鹤煤[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陈瑞宝;侯风英;;推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研究与探讨[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7 刘晖;;钢铁工业运用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A];第二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季昆森;;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A];生态健康与循环经济——第二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文集[C];2005年
9 张扬;胡秀英;欧阳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多形态问题研究——湖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调研[A];三湘循环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湖南省首届《三湘循环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刘洪新;冯舫女;;加快构建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鲁明;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臧漫丹;城市循环经济的治理理论与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3 彭善枝;环保产业与可持续发展[D];武汉大学;2004年
4 熊德国;系统科学理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5 周生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6 王文娟;企业绿色逆向物流决策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王玉涛;循环经济视野下的生态环境政策研究与案例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8 冯华;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实现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周玉梅;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孙育红;循环经济引论[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宾;河北省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政策导向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2 赵鹏;发展循环经济的手段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3 刁沙沙;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石油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0年
4 李慧;对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5 张永安;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6 黄炯炬;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视角下福建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7 张龙香;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丁淑杰;沙河市玻璃工业园循环经济模式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9 杨银涛;甘肃省风电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培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马汝慧;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循环经济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唐沙砂;发展循环经济不能纸上谈兵[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2 记者 岳双才特约记者 王福强;华北石化发展循环经济渐入佳境[N];中国石油报;2007年
3 曹静;发展循环经济的榜样——河北省永化集团[N];中华新闻报;2007年
4 方兵;开辟绿色未来 河北钢铁走上循环经济之路[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5 杨世新;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再遥远[N];现代物流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李艳菊;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前景广阔[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5年
7 本报记者 常素莉 张计友;共铸钢企绿色生命线[N];河北经济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张立宽通讯员 柳永会 赵海生;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六合模式[N];中国企业报;2008年
9 杨守勇;晋冀鲁豫将建中原循环经济试验区[N];中国改革报;2007年
10 记者 武福臣杨振虎 通讯员 白树民;国务院批准我市为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市[N];邯郸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