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树形和针刺性状的QTL分析
【摘要】:枣(Ziziphus jujuba Mill.)为鼠李科(Rhamnaceae)枣属(Ziziphus Mill.)植物,原产我国,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全面了解枣树性状遗传机理并对其进行有效选择是枣树遗传育种研究的主要目标。本研究以150株冬枣×临猗梨枣F_1代为作图群体,采用RAPD和AFLP标记构建了一张高密度枣遗传连锁图谱,并在此基础上,定位了枣树形相关性状、针刺长度相关性状的QTL,为进一步开展枣性状QTL的精细定位、基因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利用22条RAPD引物及8对AFLP引物对冬枣×临沂梨枣F_1代群体进行扩增,获得41个RAPD标记和51个AFLP标记。平均每条RAPD引物扩增出1.9条多态性带,每对AFLP引物扩增出6.4条多态性带,AFLP的多态性检出率是RAPD的3.5倍左右。
2.利用申连英对此群体研究得出的419个AFLP标记和本研究得到的92个标记整合,共同进行连锁分析,构建了一张由388个AFLP标记和35个RAPD标记组成的,包含15个连锁群的高密度枣遗传连锁图谱,覆盖基因组总长度1309.4cM,标记间平均距离3.1cM,仅有14个大于10cM的标记间隔。
3.借助MapQTL4.0软件,采用区间作图法对枣树形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4个枣树形相关性状共检测到QTL34个,分别为控制中心干基径QTL6个、控制二次枝着生角QTL14个、控制二次枝弯度QTL7个和控制二次枝曲度QTL7个。部分二次枝曲度的QTLs与中心干基径的QTLs、二次枝着生角的QTLs和二次枝弯度的QTLs紧密连锁,与性状间表型值相关程度相一致。34个控制枣树形相关性状QTL位点单独存在时可解释的表型变异在8.6%~54.2%之间。
4.采用区间作图法对枣针刺长度相关性状包括中心干上长针刺长度、中心干上短针刺长度、二次枝上长针刺长度和二次枝上短针刺长度的基因进行了定位,分别获得了10个、5个、9个和2个位于不同连锁群上,LOD值和贡献率大小各不相同的QTLs。单个QTL可解释8.2%~44.2%的表型变异。不同性状的QTLs位于同一位点或相邻区域表明同一基因位点可能控制枣针刺长度性状的不同方面。
|
|
|
|
1 |
刘孟军,王永蕙;河北省枣树品种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展望[J];河北果树;1992年01期 |
2 |
张占雄;;枣树栽培技术[J];内蒙古林业;1992年05期 |
3 |
王有信,王晓霞,刘原福,郝民顺,李艳青;枣树品种概说[J];果农之友;2003年06期 |
4 |
王建斌,尹文强,谢文丽;适宜临猗早丰优栽培的枣树品种及栽培技术[J];果农之友;2004年01期 |
5 |
李国良;任淑萍;杨俊杰;杨振营;;枣树室内盆栽管理技术[J];河北林业;2008年01期 |
6 |
胡映泉;;矮密丰枣树的栽培管理[J];山西科技;2006年03期 |
7 |
王泽康,余俊华;优良枣树品种的引种及试种[J];新疆农业科学;1980年06期 |
8 |
周秀峰;;几个优良枣树品种在新乡地区的栽培表现[J];中国林副特产;2009年04期 |
9 |
刘兴信,李书博;特大果型枣树品种——大枣王[J];农村百事通;1996年03期 |
10 |
魏瑞芳;;适宜豫北地区栽培的枣树品种[J];林业科技开发;2008年03期 |
11 |
李宏伟;;酒泉枣树产业发展酝酿升级[J];中国林业;2009年10期 |
12 |
贺润平;渠云芳;雷海英;;枣树不同品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22期 |
13 |
枣树“开甲”试验课题组;;枣树“开甲”增产技术研究报告[J];山西林业科技;1985年04期 |
14 |
孙宏;珍稀枣树品种何处寻[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1998年11期 |
15 |
王勇,李捷;“金昌1号”枣树品种特性及栽培模式[J];山西林业;2004年01期 |
16 |
李新生;;枣树敲干比环剥好[J];农家参谋;2010年10期 |
17 |
杨杰;杨树中;;无公害大枣产业丰产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
18 |
赵娟;温银元;王育选;王玉国;;三个枣树品种组织培养的比较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08年01期 |
19 |
张建萍;黎新;朱佳虎;李彦军;;枣树矮密早丰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06年10期 |
20 |
智福军;贾彦丽;梁海永;吕瑞江;褚凤杰;;利用RAPD技术进行枣树的品种鉴定[J];华北农学报;2009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