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网复合地基变形性状和桩土应力比研究
【摘要】:
桩-网复合地基适用于软土地基和路基的处理,其特点是“桩-网-土”三者的协同工作,在网、桩和土变形协同作用下,桩土荷载分担比发生变化。桩-网复合地基具有沉降变形小、施工快、工后沉降易于控制、稳定性高、不需预压期、工期短、施工方便等优点。在天然地基上,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桩-网复合地基可以较多的减少用桩的数量进而降低工程造价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对桩-网复合地基的工作机理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论文首先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桩-网复合地基的工作机理,以及土工合成材料的加固机理。然后,本文叙述了土拱理论和薄板变形理论。在桩-网复合地基中,基于土拱理论、薄板变形理论和Winkler弹性地基理论,提出了桩-网复合地基工后沉降计算方法和桩土应力比计算方法,由于该计算模型考虑了桩-网复合地基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出桩-网复合地基的工作机理,同时克服了传统算法中“两者不能同时未知”的缺陷,并通过工程算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对于实际工程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桩-网复合地基进行了模拟。分析了桩体、土体、桩间距、桩径等参数变化对桩-网复合地基沉降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桩-网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论文所得主要结论如下:
(1)土工格栅的设置能有效地减小竖向沉降,土工格栅的设置更有效地限制路堤的侧向变形。
(2)桩-网复合地基最大沉降量发生在两桩中心顶部。最大沉降量随着荷载的增加而增加。
(3)最大沉降量随土模量的增大而减小,减小幅度较大。
(4)沉降值相同时,桩-网复合地基比普通复合地基桩间距明显要大。验证了疏桩理论的设计思想。
|
|
|
|
1 |
李大营;双层振冲复合地基变形参数椎算方法探讨[J];电力勘测;1994年01期 |
2 |
韩思珍,刘三仓;对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的探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4年06期 |
3 |
刘和元,刘松玉;超长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性状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
4 |
胡建华;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的工程实例与分析[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
5 |
李飞;赵永东;;粉喷桩复合地基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
6 |
何胜晖,陈逊谦;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的优化设计与应用实例[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2年08期 |
7 |
谭振宇,刘洪波;碎石垫层在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中的应用[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3年03期 |
8 |
张永新,王宗红,周本山,朱春林,左登成;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探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
9 |
林峰,王律明,吴刚,陈洪;杭州市某商住楼工程的刚柔桩复合地基[J];岩土工程界;2005年06期 |
10 |
黄少青;松木桩复合地基加固技术的应用[J];工程设计与建设;2005年04期 |
11 |
盛桂琳,鲍鹏,孔德志;劲性搅拌桩复合地基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结构工程师;2005年03期 |
12 |
王志军;;褥垫层在CFG桩复合地基中的作用[J];北方交通;2006年01期 |
13 |
李琴;张同贵;;粉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现场试验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14 |
陈风忠;;大功率振冲碎石桩在高层建筑地基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6年07期 |
15 |
张同清;;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在抚矿炼油厂5000m~3贮油罐工程中的应用[J];辽宁建材;2006年02期 |
16 |
刘义平;倪跃龙;袁青;;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J];山西建筑;2007年03期 |
17 |
曹炜;陈春燕;;长短桩组合桩基础的研究与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7年04期 |
18 |
李刚;;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12期 |
19 |
李中良;;CFG桩复合地基具体应用分析[J];福建建材;2008年03期 |
20 |
刘海江;;强夯复合地基法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