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USLE的北方山区土壤侵蚀定量研究与生态适宜性评价
【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由土壤侵蚀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我国对土壤侵蚀的研究工作已经进行了多年,取得了很多丰硕成果,在许多领域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摸清了我国土壤侵蚀的基本规律。但是对大中尺度的土壤侵蚀研究较少,由于数据采集的标准以及计算方法的不同,不同地区之间的土壤侵蚀研究数据往往不能进行交流和对比。本文采用统一标准划分不同的山区,采用普遍适用的算法和相对统一的数据对北方11个山区的土壤侵蚀进行定量研究,选用七个基本的生态影响因子对山区的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旨在得到具有可比性的不同山区的土壤侵蚀的基础数据,为我国利用修订的通用水土流失方程进行大中尺度的土壤侵蚀定量研究提供基本参考,为制定山区合理的规划方案以及保护山区的生态环境提供基本依据。
本文首先根据文献资料、结合影像图,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山区划分的方法步骤,并对北方11个主要山区划定界线;之后运用RUSLE,借助Arcgis与Arc Workstation平台对北方11个主要山区进行土壤侵蚀(水蚀)的定量计算;最后利用土壤侵蚀的计算结果,并选择坡度、≥10℃的积温、降雨、海拔、质地、有机质共七个影响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山区的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和分区。结果表明:
1、北方冻融水蚀区的土壤侵蚀强度最大,北方土石山区次之,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程度最轻。山区的中山区和深山区一般是土壤侵蚀相对严重的区域,但并不是所有的山区都存在这样的趋势。北方冻融水蚀区中天山山区平均土壤侵蚀强度最大,北方土石山区中吕梁山区平均土壤侵蚀强度最大,东北黑土区中大兴安岭的平均土壤侵蚀强度最大。
2、东北山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最好,华北山区次之,西部山区的生态环境状况相对较差。一级生态区和二级生态区占北方山区总面积的80%以上,山区农业生产潜力巨大,既应当合理开发和利用山地资源,又要防止破坏其脆弱的自然生态条件。一级生态区分布比例较大的山区是长白山区,二级生态区分布比例较大的山区是吕梁山区,三级生态区和封山保护区主要分布的区域是祁连山区、天山山区、阿尔泰山区。
|
|
|
|
1 |
齐晓君;王恩德;贾三石;;基于GIS和RS的抚顺市土壤侵蚀动态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9期 |
2 |
陈利华,余新晓;影响土壤侵蚀因子分析—灰色系统理论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1987年02期 |
3 |
周佩华;王占礼;;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暴雨标准[J];水土保持通报;1987年01期 |
4 |
R.Lal,刘岩;世界性水蚀与风蚀的有关问题及前景[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1995年01期 |
5 |
刘淑珍,陶和平,柴宗新,范建容;关于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中几个问题的思索[J];水土保持学报;2001年S1期 |
6 |
林敬兰,杨学震,陈明华,汪水前,任承辉,黄鑫全;福建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的方法和特点[J];福建水土保持;2001年04期 |
7 |
李辉霞,刘淑珍,何晓蓉,范建容;遂宁市中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与土壤侵蚀强度变化的关系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2004年03期 |
8 |
张姝
,谢永红;土壤保护初探[J];现代农业;2005年12期 |
9 |
周忠浩;杜树汉;刘刚才;;土壤侵蚀对耕地土壤生产力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6期 |
10 |
鲍文;;浅析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J];湖南水利水电;2010年01期 |
11 |
王云信;关于土壤侵蚀分类的商榷[J];中国水土保持;1984年06期 |
12 |
Dhruva V.V.Narayana Ram Babu
,唐德富;印度土壤侵蚀的估算[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1985年03期 |
13 |
赖发叶;试论母岩岩性与土壤侵蚀的关系[J];中国水土保持;1989年07期 |
14 |
李士成;;宁南黄土丘陵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J];宁夏农林科技;1990年05期 |
15 |
付炜;土壤侵蚀信息系统的结构设计[J];灾害学;1995年02期 |
16 |
王恩儒;土壤侵蚀的环境、经济损失与土壤保护的收益[J];地理科学进展;1996年01期 |
17 |
颉耀文,陈怀录,迟守乾,贾敏,徐克斌,徐智;甘肃省土壤侵蚀现状与防治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1999年12期 |
18 |
韦中亚;石家庄市土壤侵蚀定量评价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1999年04期 |
19 |
李明品,王长河;加强水土保持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呼盟岭西地区土壤侵蚀的现状及防治[J];内蒙古水利;2000年03期 |
20 |
雷会珠,杨勤科,焦锋;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J];水土保持研究;200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