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截面形式与疲劳性能研究
【摘要】: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是一种由纵、横向相互垂直的加劲肋(即纵肋和横隔板)连同桥面板组成的共同承受车轮荷载的整体结构。由于其兼具用料省、自重轻、极限承载力大和施工周期短等诸多优点,常作为钢箱梁或钢桁梁的一部分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大跨径桥梁的建造。本文在参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为手段,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截面形式和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从阐述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截面形式的演变过程开始,引出了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截面形式与疲劳性能之间的关系,接着对钢桥疲劳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和总结。
2)从疲劳设计准则、疲劳构造细节、疲劳曲线和疲劳荷载等4个方面对比分析了美国AASHTO LRFD (2007)、英国BS5400-10(1980)、欧洲Eurocode3 (1993)和中国铁路TB10002.2-2005、公路JTJ025-86以及钢结构GB50017-2003等规范中的疲劳设计方法,并重点分析了规范中关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构造细节的分类和桥面板、纵肋以及横隔板一些构造参数的规定。
3)以九江长江公路大桥为工程背景,设计了3组共计10种截面形式,依次对其进行车轮荷载作用下的静力性能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分别对比了不同纵肋截面形式、不同横隔板挖孔形式和不同纵肋小隔板布置形式对正交异性钢桥面系各连接构造处应力分布和应力集中的影响规律。
4)采用英国规范BS5400的验算方法,对所拟10种截面形式中的1种(即背景工程的实际截面形式)进行了疲劳应力分析,并对其在不同失效概率水平下的疲劳损伤和疲劳寿命进行了评估。
5)根据有限元分析和验算结果,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截面形式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
|
|
|
1 |
詹啸;苏彦江;;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常用截面形式疲劳应力分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年03期 |
2 |
王新玲;陈青萍;杜琳;;高速铁路用HRBF500钢筋混凝土梁疲劳性能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0年11期 |
3 |
童乐为,沈祖炎;开口纵肋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试验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1997年03期 |
4 |
童乐为,沈祖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现场对焊接头的疲劳性能[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
5 |
钟叔奇;纤维增强塑料的疲劳性能[J];机械工程材料;1983年05期 |
6 |
王静宜,胡永椿,闻亚南;淬火温度对18Cr2Ni4W钢的显微组织和疲劳性能的影响[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85年06期 |
7 |
I·J·Pomer;崔春鸣;;改进铝焊件疲劳性能的焊后表面处理[J];国外机车车辆工艺;1989年01期 |
8 |
任玉珊;李少甫;;“老龄”铆接钢桥构件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J];试验技术与试验机;1996年Z2期 |
9 |
朱国仁,何舒,吴鹏,徐建民;链板热处理硬度对链条疲劳性能的影响[J];机械工程师;1998年04期 |
10 |
余天庆,党志杰,陈勇,周金枝;焊接残余应力对焊接构件疲劳性能的影响[J];桥梁建设;2000年02期 |
11 |
回丽,谢里阳,何雪浤,曹志韬,刘建中;TC2钛合金焊缝与母材性能对比试验研究[J];机械强度;2004年04期 |
12 |
孟书涛;黄晓明;;柔性基层沥青路面沥青混合料优化设计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1期 |
13 |
陆希萍;;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试验研究[J];公路与汽运;2006年03期 |
14 |
姚立阳;朱凯;;纤维对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影响研究[J];中外公路;2008年03期 |
15 |
程小全;邹健;杨琨;张纪奎;;缝合复合材料层合板疲劳寿命预测[J];失效分析与预防;2008年04期 |
16 |
施正银;刘聪慧;李双霞;程青斌;;沥青胶浆疲劳特性研究[J];国外建材科技;2008年06期 |
17 |
李忠祥;杨云东;周应新;朱止波;周彬;王浩;岳锐强;王捷;;掺入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研究[J];公路;2009年04期 |
18 |
闫萍;王国庆;;Q235钢经逆焊接处理后抗腐蚀及疲劳性能的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9年05期 |
19 |
盛建辉;彭家仁;李光;金杏英;;搅拌摩擦焊工艺及其在地铁铝合金车体上的应用[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09年03期 |
20 |
朱洪洲;高爽;唐伯明;;沥青混合料常应变小梁弯曲疲劳试验[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