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山区高速公路路基差异沉降特性与控制措施研究

张永清  
【摘要】: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发展迅猛,尤其是高等级公路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随着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高速公路建设的饱和,今后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的重点逐渐移向中西部等多山地区。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地形起伏大、地质构造复杂,路堤填筑较高,路基工程竣工后容易发生差异沉降。过大的路基差异沉降使得路面结构发生开裂破坏,形成裂缝、错台等病害,直接影响路面结构的使用性和耐久性,路基沉降控制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因此,有必要对山区高速公路路基差异沉降特性与控制措施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山区高速公路路基沉降模式与特性分析 在调研国内外高速公路工程差异沉降病害的基础上,分析了山区高速公路路基沉降机理与沉降模式,针对山区高速公路路基差异沉降影响因素,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各种条件下的差异沉降进行量化计算,分析地基土性质、地基压缩模量、路基填土高度、路基填料性质、路面结构、填土前后挖方部分沉降变化规律、施工时间等因素对路基沉降的影响,并对其敏感性进行研究。 (2)基于结构与功能的路基差异沉降控制指标与标准 通过建立路面结构有限元模型对差异沉降作用下路面结构层附加应力进行分析,综合考虑路面结构抗拉破坏性能及抗疲劳破坏性能,并结合道路平整度、排水等功能性要求,提出了基于结构与功能的山区高速公路差异沉降控制标准,并对路基差异沉降进行分级,便于对不同等级的沉降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达到差异沉降主动控制的目的。 (3)山区高速公路路基差异沉降处治措施研究 结合具体工程实践,在对差异沉降进行分级的基础上,提出了路基差异沉降强夯处理措施、构造物处沉降控制措施、填挖结合部差异沉降土工格栅处治措施,并针对不同级别的差异沉降提出了相应的沉降处治方案。 (4)土工格栅处治路基不均匀沉降试验研究 以依托工程为基础,选取了试验路段,采取多种土工格栅方案进行沉降处理,埋设沉降观测仪器,通过理论分析与现场试验及观测相结合,研究了降低山区高速公路路基差异沉降的主要技术及其效果;同时结合试验路不同方案,采用离心模型试验对填挖结合处路基土工合成材料的加筋方案进行了观测及对比分析;并对多种方案进行了比选,提出了合理的技术方案。 (5)试验路铺筑与沉降观测 根据对路基差异沉降处治措施的分析结果,选择相应依托工程进行试验路铺筑,并且制定了施工期及工后沉降观测方案,对山区高速公路沉降变化规律及差异沉降处治措施效果进行观测,为沉降处治措施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论文所分析及提出的针对山区高速公路路基差异沉降特性及沉降控制措施的研究,为以后相关项目的科研、设计、施工及规范的编制提供了较为有价值的技术参考与依据,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宋文广;;山区高速公路路基差异沉降分析及其控制措施[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0年08期
2 路跃军;;浅谈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沉降控制技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36期
3 贾开国;瑞雷面波法在呼集高速公路路基病害调查中的应用[J];地质找矿论丛;2005年S1期
4 汪豪;;浅析高速公路路基排水及排水系统[J];今日科苑;2008年04期
5 杨红丽;付小明;;高速公路施工技术探讨[J];民营科技;2011年06期
6 曹城中;王荣斌;徐德伟;;浅谈高速公路软基变形监测与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0期
7 刘洋;;高速公路路基软基常见处理方法[J];广东建材;2005年12期
8 郑继帅;;中江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浅析[J];公路;2006年08期
9 王红霞;王海霞;;高速公路路基基底石灰土处理施工工艺[J];科技咨询导报;2006年18期
10 常伟琴;;“桥式盾构法”顶推穿高速公路路基施工的组织设计[J];科学之友(B版);2006年12期
11 陈宏新;;高速公路路基膨胀土包边施工探讨[J];工程与建设;2007年06期
12 许宏;;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10期
13 龚建辉;;浅谈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J];科技风;2008年04期
14 朱昱;;浅谈高速公路的排水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36期
15 李晓军;朱宏伟;;试析高速公路路基路面的排水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16期
16 尹宗学;;蚌明高速公路砂土液化路段地基处理[J];滁州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7 李迪祥;;浅谈高速公路路基质量的控制[J];科技信息;2009年21期
18 黄侃;;基于自适应灰色模型的高速公路路基沉降预测[J];交通标准化;2010年08期
19 赵英培;;高速公路路基排水施工技术初探[J];科技风;2010年12期
20 沈小新;乐顺民;;公路桥涵施工的质量控制[J];民营科技;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宝;;基于高速公路路基承载力检测的动力锥贯入法实证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秋生;;膨胀土用于高速公路路基的改性处理及施工要点[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邓永旗;金明;;解决高层建筑结构差异沉降的方法[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通;黄荣华;;浅谈路基处理的方法及应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5 宗旭辉;彭德贵;;临海地区盐渍土路段路基处理措施[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学军;侯宪明;朱永生;;路基抗变形处理方案在煤矿采空区预留安全煤柱段城市道路中应用实例分析[A];建设工程安全理论与应用——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龙珠;梁发云;刘玮;严平;;香港某超高层建筑倾斜原因综合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8 边凯;左克伟;;天津工业大学教学主楼结构设计[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4年
9 霍文营;李谦;;北京广播中心业务综合楼地基与基础设计[A];第十一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汤永净;侯学渊;;高层建筑逆作法施工的测试与分析[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清;山区高速公路路基差异沉降特性与控制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2 滕文彦;滨海水网区高速公路路基长期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上官甦;石灰岩山区高速公路路基开挖中的环境保护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4 傅珍;高速公路拓宽工程路基差异沉降及控制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5 刘吉福;堆载预压法处理高速公路路基的卸载时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洪亮;路桥过渡段车路动力学分析及容许差异沉降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7 张武;高层建筑桩筏基础模型试验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2年
8 俞永华;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处治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9 张军辉;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加宽变形特性及差异沉降控制标准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10 钱坤;差异框架结构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分析与处理[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军;某高速公路路基岩溶特征与处置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邱清琼;高速公路填砂路堤拓宽加筋土工程施工支护结构的力学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3 王勇;海相(沉积)软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合理结构形式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4 刘金亮;高速公路改扩建新旧路基差异沉降可靠性分析[D];长安大学;2010年
5 王继伦;煤矸石填筑高速公路路基的工程力学特性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2年
6 杜艳军;高等级公路路堤加宽理论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7 刘锋;高速公路桥涵台背差异沉降分析与特别施工技术[D];长沙理工大学;2005年
8 屈战辉;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处治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9 白蓉;建筑深基础逆作法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6年
10 李斯洋;高速公路路基检测方法评价及试验数据的处理[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建芳;察格高速公路路基10月底将全线贯通[N];格尔木日报;2010年
2 山西太原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周韶华;浅谈汾柳高速公路路基填筑的质量控制[N];山西科技报;2004年
3 记者 郭强;建设优质高效工程[N];临汾日报;2009年
4 记者 高虹 通讯员 杨来军;海屯高速公路路基工程建设铺开[N];海南日报;2011年
5 记者 陶海音 通讯员 张立新;吉茶高速特殊路基处理全部完成[N];湖南日报;2009年
6 张正平李少锋;洛南通村水泥路建设有新突破[N];商洛日报;2008年
7 记者 何旭;首列国产路基处理车在北车二七公司下线[N];人民铁道;2010年
8 王景源;北京二七机车公司获近20亿元路基处理车合同订单[N];人民铁道;2007年
9 张楠;中铁二局中标230亿元工程[N];中国证券报;2009年
10 记者 杨颖;18小时紧急排险[N];鞍山日报 ;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