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酵母模板/载体的光催化剂制备及其处理印染废水的应用研究
【摘要】:印染废水是水体污染中主要的有害、难处理工业废水之一。半导体光催化氧化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净化彻底、绿色环保、经济高效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印染废水治理技术。本论文利用酵母细胞作为生物模板和生物载体,分别制备了钨酸锌空心球和酵母-硫化锌(YC-ZnS)两种新型光催化剂,运用多种表征手段和测试方法阐明了两种材料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能和制备机理,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两种新型光催化剂对模拟印染废水的处理工艺条件。主要结果概括为:
(1)选用酵母细胞作为模板制备了ZnWO4空心微球。多种表征结果表明:ZnWO4空心微球系闪锌矿ZnWO4晶体;颗粒分散度良好,形貌较为一致,较好地保持了酵母细胞椭圆形的形貌,大小约为3.7x2.0gm。机理分析证实ZnWO4空心微球光催化剂的形成机理可分为4步:酵母表面功能性基团的活化—生物吸附实现细胞表面水合锌离子层的形成—ZnWO4纳米颗粒在酵母细胞表面的逐步成长—煅烧去除酵母细胞。
(2)以低浓度罗丹明B (RhB)模拟染料废水为目标降解物,对ZnWO4空心微球的光催化性能进行研究,实验证实影响降解率的主要因素是pH、染料初始浓度和催化剂用量。ZnWO4空心微球光催化处理罗丹明B模拟染料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2g/L,pH为6,染料浓度为0.5×10-5mol/L。ZnWO4空心微球在光催化循环实验中表现出较稳定的光催化活性。
(3)成功地以酵母细胞为载体制备了负载型光催化剂酵母-硫化锌(YC-ZnS),表征结果表明:产物颗粒分散度良好,形貌一致,很好地保持了酵母细胞的基本形态,大小为2-3×3-5μm;颗粒结构为一层厚度为450-500nm的纳米ZnS粒子负载于酵母细胞表面;负载态ZnS为闪锌矿p-ZnS;荧光特性研究证实了颗粒表面的负载物为具有荧光性能的ZnS。YC-ZnS的制备机理研究证实:光催化剂ZnS在酵母上的成功负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酵母细胞壁所提供的反应表面。
(4)对YC—ZnS的沉降性及其对染料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进行了测定和探讨。吸附实验表明:YC-ZnS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规律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优化后吸附实验条件为:23℃、pH7及YC—ZnS用量为4.5g/L,最大吸附量可达471.2μg/g。通过YC-ZnS与ZnS微球和酵母细胞的沉降性能的比较研究表明:YC—ZnS具有较好的悬浮性能,其在水溶液中的悬浮性能略差于酵母细胞,但远远强于所制备的ZnS微球。
(5)以低浓度亚甲基蓝模拟染料废水为降解物,对YC-ZnS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优化研究,主要考察了溶液初始pH值、催化剂用量、染料浓度,辐射距离和反应温度对YC—ZnS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模拟染料废水的影响,得到了优化后的光催化处理体系条件参数是:pH为8,辐射距离5cm,YC-ZnS用量3g/L。
本文制备的两种新型光催化剂在材料设计中实现了生物细胞和纳米材料各自优势的巧妙结合,制备过程绿色环保,工艺简单,所制备的产物对印染废水的催化效率高,可以较好地达到改善环境和资源利用生态化的目的。本研究在纳米技术、生物科学和环境工程的交叉研究领域中做出了一些尝试,对其他生物相关的新型材料在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
|
|
|
1 |
吴振玉,杨富国,方正;ZnS纳米微粒的光谱特性研究[J];安徽化工;2002年02期 |
2 |
王大文,刘延秋,徐广智,白春礼;纳米尺寸ZnS胶体颗粒结构状态的STM研究[J];科学通报;1994年16期 |
3 |
唐勇纯,苏堤,邓意达;均匀沉淀法制备ZnS超细粉的新方法[J];贵州化工;2003年02期 |
4 |
杨萍,吕孟凯,许东,袁多荣,周广军;纳米ZnS:Cd的光致发光特性(英文)[J];材料研究学报;2001年06期 |
5 |
李文戈,戴洁,卞国庆,杨巍;合成ZnS纳米材料的新方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6 |
赵康,刘正堂,鄢君辉,郑修麟;CVD法制备ZnS的生长率均匀性研究[J];功能材料;1998年01期 |
7 |
杨富国,朱琼霞,方正;快速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微粒ZnS[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
8 |
林银钟,张健,陈淑妹,易军,许宗祥,廖代伟;三维动画在离子晶体结构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2年03期 |
9 |
孙运亮,庞茂龙,王宁,王保峰,陈祖坤;ZnS基发光陶瓷釉的研制及发光机理探讨[J];山东陶瓷;2002年03期 |
10 |
李小兵,田莳,孙玉静,何亮,涂湛;ZnS纳米粒子的水热法和溶剂热法制备[J];压电与声光;2002年04期 |
11 |
韩敏;张文莉;石乃恩;徐正;包建春;刘洪江;朱建明;;六方相ZnS单晶纳米线束的合成及其光学性质研究(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06年09期 |
12 |
卢显儒;ZnS:(Cu、Cl、Co、Gd、Er)光致发光体的研制[J];江苏陶瓷;2004年01期 |
13 |
王宝义,张仁刚,万冬云,王雨田,魏龙;ZnS基电致发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J];材料导报;2003年11期 |
14 |
吕瑞涛,曹传宝,翟华嶂,朱鹤孙;半导体ZnS纳米管的软模板法制备与表征[J];科学通报;2004年07期 |
15 |
陈阿丹;林仙丽;王超;钟爱国;;Fe_2O_3-SnO_2催化剂降解亚甲基蓝的实验研究[J];浙江化工;2007年12期 |
16 |
王国峰;杨世鹏;;膨润土成型吸附剂的制备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32期 |
17 |
佟艳斌;何丹凤;张晓妮;;ZnS/PVP纳米纤维的制备及性质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
18 |
孙洪伟;储德清;苏良词;于志日;董云娜;;不同晶型纳米二氧化锰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J];纳米科技;2011年01期 |
19 |
何洁;沈江剑;冷慧;冯明珠;;不同金属卟啉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性能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1年05期 |
20 |
憨勇,刘正堂,郑修麟;8~14μm长波红外头罩材料[J];材料导报;1994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