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龙门山地区构造应力场及灾害效应数值模拟研究

梅海  
【摘要】: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0级强烈地震震撼了全中国,引起了全世界的共同关注。此次地震不仅暴露了我国地震地质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同时也给地震工程地质研究提供了了一系列急待解决的新课题。开展对龙门山地区构造应力场及灾害效应的数值模拟不仅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可为研究龙门山活动断裂动力学机制和汶川地震灾害效应提供一定的依据,同时对其他类似地区的地震活动和工程规划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在现场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龙门山构造带的构造应力场、小鱼洞新生断裂形成机理、断裂带附近地表建筑物的灾害效应的数值模拟分析。通过上述模拟,得到了如下认识: (1)在全面收集已有区域资料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内断裂附近在地震前、地震时和地震后的构造应力场的模拟分析,初步揭示了研究区在地震前→地震时→地震后的最大主应力和剪应力在量值和方向上的变化规律。 (2)通过试验模拟,分别考虑三种可能的情况进行模拟,即小鱼洞破裂带的形成是受两侧断裂共同作用的结果、小鱼洞破裂形成区本身是一个软弱带和小鱼洞破裂形成区有先存的隐伏断裂,初步揭示了小鱼洞断裂形成的应力机制。小鱼洞地表破裂的产生的机理可概括为:在该区域有先存隐伏断裂的条件下,受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在地震时隐伏断裂发生活动,切穿浅层岩土体,形成地表破裂带。二维和三维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小鱼洞新生断裂的产生与龙门山中央断裂和前山断裂的应力分布规律有密切关系,而且龙门山中央断裂对小鱼洞断裂产生的影响大于龙门山前山断裂。 (3)对位于断层上盘的水磨镇硅业公司主楼的地震动响应的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①地震时厂房所受的轴向应力在底部最大,向上逐渐减小,与厂房底部柱体发生挤压破坏的特征相对应。厂房所受的剪应力值和剪切方向与柱体剪切破坏特征相对应。地震对楼体主梁的破坏是轴向应力和剪应力同时作用造成的。②靠近断层一侧应力、应变和位移值大于远离断层一侧,断层面刚度和断层距建筑物的距离对于建筑物所受到的最大主应力、剪应力、最大剪应变和加速度有明显的影响。③断层上盘建筑物的地震灾害效应比断层下盘表现更为明显,破坏程度也更大。同时,通过模拟,阐述了位于断层上盘的楼房发生差异性破坏的机理,并得到了地震作用时间、断层力学性质和断层位置对断层灾害效应的影响规律。 (4)对小鱼洞镇主街道和虹口乡八角庙疗养院进行的数值模拟得到的地面综合位移方向和量值,与实地调查结果吻合,应力分布规律也能很好地解释地面破裂的形成机制和建筑物破坏的形式。根据对模拟结果的分析,得出了场地的位移和应力的分布规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少游;广西灌阳地区构造应力场研究[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2 华保钦;构造应力场、地震泵和油气运移[J];沉积学报;1995年02期
3 夏根宏,张树勋;甘肃地区构造环境剪应力场对峰值加速度的影响[J];西北地震学报;1996年04期
4 闻则刚,王正尚,杨马陵;广东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模拟计算[J];华南地震;2001年03期
5 张凤鸣;许晓艳;刘铁军;张世忠;孙文彬;;应用震源机制解分析依兰-伊通地堑北段现代构造应力场[J];东北地震研究;2005年04期
6 张向红;杨斌;周俊喜;刘洪春;;祁连山中段构造应力场特征研究[J];高原地震;2005年04期
7 王鸿燕;刘梁;甄娟;;重力场转换构造应力场研究及其在华北地区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年21期
8 孙小龙;刘耀炜;晏锐;;利用水位资料反演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变化[J];地震;2011年02期
9 邓起东 ,张裕明 ,许桂林 ,范福田;中国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与板块运动的关系[J];地震地质;1979年01期
10 李愿军;郯庐断裂带中段构造应力场有限单元反演[J];地震研究;1984年04期
11 赵从俊;杨日畅;田晓燕;;川东构造应力场与油气富集规律探讨[J];石油学报;1989年02期
12 徐文龙;陕西北秦岭中段构造应力场的初步研究[J];地震地质;1991年02期
13 陈益明;岳阳地区震源机制与构造应力场[J];华南地震;1991年03期
14 刘耀荣;;香花岭矿田古构造应力场特征[J];湖南地质;1991年01期
15 邓军,方云,周显强,董军社;胶东半岛西北部金矿带成矿构造应力场及成矿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研究[J];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95年01期
16 许才军,张德涵;大地测量反演构造应力场若干问题的探讨[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17 魏柏林,徐辉龙,谢明富;东南沿海地震区的现代构造应力场[J];华南地震;1996年04期
18 梁海华,丁中一,潘懋,侯建军,郑文涛,刘锡大;吐鲁番-哈密盆地中新生代构造变形的数值模拟分析[J];地震地质;1997年04期
19 曾联波,田崇鲁;构造应力场在隐蔽性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J];现代地质;1998年03期
20 马德云,高振敏,杨世瑜,韩润生;北衙金矿区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飞;姜波;曾春林;王继尧;汪吉林;;大宁—吉县地区构造应力场研究及对煤层气分布的影响[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实践[C];2007年
2 田景瑞;;地壳变形与构造应力场[A];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联合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1989年
3 朱元清;何正檀;丁颂华;;区域断裂构造应力场与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研究[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4 谢富仁;张世民;崔效锋;舒赛兵;窦素芹;;青藏高原北东缘第四纪构造应力场特征[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5 乔德武;;金牛山金矿含矿主断裂元素的动力和能量分异[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11)[C];1988年
6 金振民;丁俊;黄克宽;;湖北大冶铁山地区新华夏系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研究方法[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4)[C];1989年
7 黄辅琼;金燕;;天津塘18井异常形成的应力场状态[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8 罗康成;;贵州西部矿区地应力场作用与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特征[A];面向21世纪的岩石力学与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6年
9 石耀霖;MarceloAssumpcao;;巴西构造应力场的遗传算法——有限单元法反演[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10 刘玉林;;霍林河盆地地质构造规律及其演化研究[A];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海;龙门山地区构造应力场及灾害效应数值模拟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闫亮;龙门山活动构造与汶川地震地表破裂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3 曹学伟;基于大地测量资料的区域构造应力场反演及模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任德生;松辽盆地火山岩裂缝形成机理及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钟勇;龙门山前缘大圆包地区构造特征及成藏条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范俊喜;鄂尔多斯地块运动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2年
7 韩亮;龙门山断裂脆塑性转化带内花岗岩的流体特征与裂缝愈合的实验模拟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2年
8 魏春光;涠西南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与井壁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杨钻云;川西龙门山中段彭州式铜矿构造与成矿关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10 张西娟;柴北缘地区中新生代构造变形与构造应力场模拟[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惠小朝;浙江衢州大洲火山断陷盆地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与铀成矿关系[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郝晓琳;龙门山中段前山构造变形特征[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3 庞河清;龙门山中段前缘构造特征及油气保存条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4 邱占林;龙门山前山断裂带地震工程地质特征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5 赵亮;汶川地震孕震力学机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霍明宇;安徽省池州市马头铜钼矿容矿构造特征及构造应力场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7 吴宝峰;黑龙江及邻区地壳应力场的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何英;高精度曲率分析方法及其在构造识别中的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白光顺;云南会泽矿山厂—待补构造带断裂构造解析及构造应力场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10 苏培东;贵州赤水地区二、三叠系储层构造解析及裂缝预测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地壳应力研究所副所长 谢富仁;构造应力强烈才强震频发[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2 国土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 供稿;什么是多旋迴说?[N];大众科技报;2006年
3 林宁;岩体工程地质力学[N];中国矿业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张晏 程秀娟;次生地灾相对较弱 地质隐患不容忽视[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李广涛;矿产勘查要适应市场需求[N];中国黄金报;2003年
6 ;我国金矿遥感地质成矿预测研究取得新成果[N];科技日报;2000年
7 记者 陈瑜 通讯员 张晏 程秀娟;玉树震区地质隐患不容忽视[N];科技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史谦;汶川官兵与群众心连心重建家园[N];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2010年
9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张维宸;探索地质找矿包容性发展[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10 本报实习记者 粟新林;成都唯一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首现大熊猫全身照[N];成都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