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软土路基沉降计算方法的应用研究

刘丽萍  
【摘要】: 本文结合天津地区软土路基的沉降观测资料,对软土路基沉 降计算方法的工程应用进行了研究,其主要内容如下: 1.对现有软土路基的沉降计算方法进行了评价分析,编制了有 关计算软件,并探讨了沉降计算有关参数的选用方法。 2.对软土路基沉降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并编制了相应 的应用软件。 3.针对天津软土特点,开展了软基现场沉降观测试验工作,对 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 4.结合天津软基现场沉降观测资料,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比 较分析,并进一步改进了软基沉降计算软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冰;张良斌;;修正D-P模型在软土路基沉降计算中的应用[J];土工基础;2008年02期
2 林炳伟;对软土路基沉降计算的探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董泽进;韩敏;;软土路基沉降计算及其施工控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12期
4 唐明科;王伟;;软土路基沉降计算的分析及其电算化[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年07期
5 梁晨;;软土路基沉降量差异的原因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年02期
6 姜昌明;;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沉降分析研究[J];科技传播;2010年16期
7 周红鹰;;软土地基沉降计算及预测方法研究[J];公路与汽运;2006年01期
8 陈永良;;软土路基沉降及其预控[J];企业技术开发;2008年08期
9 王崇军;欧湘萍;刘家方;毛小敏;;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计算与分析[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7年05期
10 李凯;;软土路基沉降系数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J];采矿技术;2007年02期
11 陶祥林;陈敬;陈默;;基于神经网络动态预测软土路基沉降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年13期
12 董汉刚;胡建军;;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沉降机理及计算方法[J];岩土力学;2002年S1期
13 张明星;李言新;雷美清;;基于Monte-Carlo法的软土路基工后沉降可靠性分析[J];土工基础;2009年04期
14 罗声琅;杜继平;;浅谈高速公路软土路基的特征和处理方法[J];科技信息;2011年06期
15 胡春林;王茂丽;李坤;;基于沉降控制的软土路基粉喷桩加固设计方法探讨[J];岩土力学;2006年06期
16 欧湘萍;毛小敏;李月光;王海娥;;全样曲线拟合法在软基沉降计算中的分析与应用[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7年05期
17 刘鹏,陈泽松,赵明,夏元友,冯仲仁;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沉降预测方法分析[J];土工基础;2005年03期
18 钟骏杰,张庆贺,段瑞明;一种软土路基新型设计施工方法──EPS工法[J];中国市政工程;1996年01期
19 袁芙奇;浅谈软基处理方法选择的重要性[J];路基工程;1997年01期
20 谢一振;深层搅拌桩进行软基处理的施工[J];路基工程;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新建;赵法锁;张发明;蒯志要;;真空预压软土路基沉降预测[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宋二祥;池跃君;沈伟;;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3 姜晨光;程文丽;陈晓江;施其虎;王同文;;石灰改良软土路基力学性能的研究[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4 折学森;张登良;顾安全;;软土路基的沉降变形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茅以升诞辰10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1995年
5 王艳玲;陈建峰;;高填土软土路基稳定性监测方法[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6 董炳炎;李永刚;陈宝;;软土路基桥头跳车处理方法的对比研究[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毛巨省;秦杏春;唐筱慧;贺维庚;李涛;高涛;;软土路基沉降变形规律现场试验及FLAC模拟研究[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6年
8 陈玲;魏宏;尚志刚;;临港工业区软土路基设计及分期修建方案[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毛昶熙;段祥宝;;水库蓄水后黏土铺盖的沉降计算[A];力学与西部开发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储王应;高治;杨志红;;有关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若干问题[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第四届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丽萍;复合地基静动力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2 魏丽敏;软土路基双重非线性流—固耦合仿真分析与沉降预测[D];中南大学;2005年
3 王仙芝;多元复合地基设计理论与模型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董必昌;岩土工程仿真中接触单元和相关参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吴春勇;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软土路基稳定控制与沉降预测[D];吉林大学;2007年
6 杨桦;长短桩组合桩基础工作性状及工程设计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文华;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矩形闭合型地下连续墙桥梁基础负摩阻力作用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8 刘观仕;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拓宽变形性状与时间效应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9 俞亚南;粉喷桩加固软土路基试验研究与沉降分析[D];浙江大学;2003年
10 李涛;软土路基大变形固结随机有限元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蒯志要;真空预压软土路基的沉降计算及预测[D];长安大学;2010年
2 刘丽萍;软土路基沉降计算方法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0年
3 张世民;深厚软土中刚柔复合桩基沉降计算及设计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4 张丽丽;软土路基沉降计算及预测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5 王慧萍;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的研究及其工作性状的有限元分析[D];天津大学;2006年
6 季树勋;环城道路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分析及其数值模拟[D];同济大学;2007年
7 邹丹;基于荷载传递法的桩基沉降计算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8 吴健;垃圾填埋场固体废弃物沉降计算与稳定分析[D];武汉大学;2005年
9 王美霞;高速铁路软土路基沉降预测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2年
10 王茂丽;软土地基非线性固结沉降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茂名市城建设计院 陈彦百 李勇;浅谈西粤中路软土路基的处理[N];广东建设报;2002年
2 杨前进;长安大学焦五一创立弦线模量法[N];陕西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杨纯红;我国专家在高层建筑沉降计算方面取得重大突破[N];中华建筑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邓东来 郭西平;计算湿陷软件已送黄熙龄罗宇生[N];陕西科技报;2007年
5 赵国堂;一道亮丽的科技彩虹[N];人民铁道;2011年
6 通讯员 陈彦;绍兴首次应用高效节能环保[N];绍兴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林晓莺;建设世界一流高速铁路[N];人民铁道;2009年
8 叶国群;新建房屋地基沉降的控制与处理[N];建筑时报;2006年
9 袁蓉生 胡勇勤 李连明;中铁五局三项工程问鼎鲁班奖[N];中国交通报;2008年
10 胡永勤 李连明;中铁五局三项工程问鼎鲁班奖[N];贵州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