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的综合方法研究
【摘要】:
斜拉桥的设计往往是从确定成桥状态开始,然后根据确定的成桥状态用正装迭代法或正装—倒拆法确定施工状态,最后通过施工过程控制来达到事先确定的成桥状态。因而合理地确定斜拉桥的成桥状态,就成为设计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斜拉桥的合理成桥状态确定之后,斜拉桥的其它设计计算才有实际意义。
关于如何确定PC斜拉桥的成桥状态,工程师们已总结出很多的方法,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及条件,本文结合荆州长江大桥的设计,在对几种方法进行初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综合采用最小弯曲能量法和应力平衡法来确定其成桥状态的综合方法。针对最小二乘法调束要求的主梁弯矩控制条件,提出主梁合理恒载弯矩这个概念,并推导主梁合理恒载弯矩的求解方法。以主梁合理恒载弯矩作为调束控制条件,从而得到以主梁受力合理为目标的合理成桥状态,是最小弯曲应变能法和应力平衡法的结合点。本文以荆州长江大桥为例,详细介绍了用综合法确定大跨度PC斜拉桥成桥状态的步骤,并对每一步的成果进行简要地分析。
为了减少设计计算的工作量,使结构计算简化,确定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时只计入了恒载和预应力的作用,对其他荷载和温度、混凝土徐变等因素则未予考虑。因此确定成桥状态后,应对其他荷载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保证结构在各种荷载组合下安全可靠。
本文还采取对比分析计算的方法,对主梁刚度变化、拉索垂度、混凝土徐变及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它们的影响程度,有助于工程师们在确定成桥状态时合理地选取控制条件。
本文还介绍了施工状态的确定方法、施工过程控制的内容以及荆州长江大桥的施工方案,并结合影响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的因素,提出为确保实现成桥状态对施工的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
|
|
|
1 |
贺栓海,陈偕民,杨炳成;混凝土斜拉桥的荷载试验研究[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
2 |
阎贵平,夏禾,陈英俊;铁路斜拉桥的地震响应特性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
3 |
姚玲森;香港汲水门桥的设计和施工[J];国外公路;1996年02期 |
4 |
刘岚,严国敏;3跨连续部分斜拉PC箱梁桥——蟹泽大桥[J];世界桥梁;1996年02期 |
5 |
侯五洲,陈国繁;张家油房斜拉桥的设计与施工[J];吉林水利;1996年01期 |
6 |
黄晓敏,顾金钧;抗震设计将使斜拉桥桥塔能向任一方向移动2m[J];国外桥梁;1997年04期 |
7 |
邹立华,王克海,赵人达;大跨RC斜拉桥的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J];铁道学报;2004年06期 |
8 |
邱学良;斜拉桥与T型刚构协作体系合拢研究[J];四川建筑;2005年02期 |
9 |
白敏华;为使主梁断面轻型化的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J];铁道建筑;1994年04期 |
10 |
邵长宇,谢红兵,卢士鹏;武汉长江二桥斜拉桥的边跨与中跨合拢[J];桥梁建设;1995年03期 |
11 |
陈德伟,王小同,陈文云,范立础;斜拉桥施工控制可视化软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5期 |
12 |
潘家清;用斜拉桥机理加固房屋结构[J];建筑技术;1999年06期 |
13 |
刘高,王秀伟,强士中;斜拉板桥的动力分析模型[J];桥梁建设;1999年01期 |
14 |
邹晓文;法国拉胡安市一座合成材料缆索斜拉桥[J];中国三峡建设;2003年12期 |
15 |
龚志刚;波士顿市伦纳德·P·扎基姆·邦克山宽体斜拉桥[J];世界桥梁;2004年01期 |
16 |
杨齐海,肖书翔;某斜拉桥结构体系病害的处理[J];铁道建筑技术;2004年02期 |
17 |
李长升,王新岐,胡军,宋杰;正常交通流下斜拉桥的振动模态测试[J];天津大学学报;2004年12期 |
18 |
郑为明,陈燊;双层矮斜拉空腹连续箱梁结构研究[J];福建建筑;2005年03期 |
19 |
钱令希,钟万勰,林家浩,胡云程;关于斜拉桥结构型式的探讨—斜拉拱桥[J];计算力学学报;1988年03期 |
20 |
何雄君;斜拉桥桥塔锚座局部应力分析[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