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白云来,邓亚萍,程建生;中祁连山东段史纳村一带湟源岩群表壳岩的变质作用及地化特征[J];甘肃地质学报;1998年02期 |
2 |
裴先治,李厚民,李国光,张维吉,王全庆,李志昌;东秦岭“武关岩群”斜长角闪岩Sm-Nd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中国区域地质;1997年01期 |
3 |
肖林,邓颖晖;东祁连兴隆山岩群划分及构造特征[J];甘肃地质学报;1997年S1期 |
4 |
裴先治,李厚民,李国光;东秦岭丹凤岩群的形成时代和构造属性[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1年02期 |
5 |
左宗荣;滇西苍山变质岩研究新进展[J];中国区域地质;1996年03期 |
6 |
杜建国,张鹏,姜俊峰;安徽北淮阳地区构造岩相带的划分与对比[J];安徽地质;1996年01期 |
7 |
王惠初,袁桂邦,辛后田,王俊连;内蒙古固阳下湿壕-武川酒馆韧性剪切带的大地构造意义探讨[J];前寒武纪研究进展;1999年01期 |
8 |
沈其韩,耿元生,杨崇辉,王新社,吴春明;我国早前寒武纪地层研究的主要新进展[J];地层学杂志;2004年04期 |
9 |
金永念,仇慎平,季克其,魏邦顺;江苏阴平—华冲地区物理场特征及解译[J];江苏地质;2004年04期 |
10 |
沙绍礼;点苍山变质带基本特征[J];云南地质;1998年01期 |
11 |
马文璞,王关玉,王果胜;佛子岭岩群中的晋宁期深成岩带及其构造含意[J];地质论评;2001年05期 |
12 |
李勤,张德生;河北省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划分和对比[J];前寒武纪研究进展;2002年01期 |
13 |
张增奇,迟守祥,宋志勇,张淑芳,赵光华,高美霞;山东胶南岩群重新厘定及朋河石组的建立[J];中国区域地质;1994年04期 |
14 |
杨坤光,彭少梅,郑建平;广东高州岩群宏观-超微观构造特征及形成机理[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
15 |
崔建堂,赵长缨,计文化;柞水北部秦岭群中丹凤岩群和龙潭子序列的确立[J];陕西地质;1999年01期 |
16 |
崔建堂,王炬川,边小卫,彭海练,杨克俭,朱海平;新疆喀喇昆仑地区甜水海岩群发现青白口纪叠层石[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5年Z1期 |
17 |
张永康,刘聪;扬子地块东北缘中元古代的大地构造[J];江苏地质;1996年02期 |
18 |
宋余理;胶南造山带日照地区的荆山岩群[J];山东地质;1997年02期 |
19 |
裴先治,李厚民,李国光;东秦岭武关岩群的组成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西安工程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
20 |
于海峰,陆松年,刘永顺,修群业,李铨;“阿尔金山岩群”的组成及其构造意义[J];地质通报;2002年1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