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活动及其工程灾害效应

马润勇  
【摘要】:青藏高原大幅度隆升,使得高原周缘区所形成的天然地理环境为水资源的储蓄与开发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也由于高原强烈而持续的隆升,使得这些地区的工程地质环境条件变得极其复杂,区域稳定性条件极差。本文以黄河黑山峡大柳树坝址为例,系统地研究了青藏高原隆升所导致的构造活动效应及其工程危害效应。 本文在研究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并建立了在印度板块的推挤作用下,青藏高原递进式挤压隆升的动力学模式,同时详细研究了由于高原隆升所引起的活动构造效应、高原区活动断裂主要类型、分布规律及其地震活动性。在此基础上,作者深入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区的构造活动效应、中卫-同心断裂的现代活动性,以及由于F_(201)断层的现代活动对坝基可能产生的错断效应。 文章同时基于断裂力学、岩石力学以及材料力学理论,将岩石破裂扩展概括为四种主要模式,并首次提出了断层的逆冲破裂扩展模式。对断层错断研究中,断层面两侧的相对错动问题作了系统研究,并概括出估算断层错动量的三种途径,据此通过数值分析,研究了大柳树坝基断层错动效应问题以及松动岩体的稳定性问题。最后对大柳树坝址区存在的工程错断问题进行了初步预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季幼庭,李端璐;上海金山深水槽两侧第四纪地层错断现象的分析[J];地震地质;1988年02期
2 傅容珊,徐耀民,黄建华,李力刚;青藏高原挤压隆升过程的数值模拟[J];地球物理学报;2000年03期
3 曹忠权,叶定衡,王金铎;黄崖关断裂的新活动——错断长城[J];地震地质;1982年01期
4 郭晓东,王广兰;小秦岭金矿田507脉成矿期内构造活动及矿体定位关系[J];河南地质;1997年03期
5 于国新;;咸阳地裂缝成因分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6年03期
6 王孔伟;张帆;林东成;;汤原断陷构造活动对沉积的控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7年06期
7 王青海,张帆;依~舒地堑汤原断陷构造活动与沉积作用关系研究[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8 陈顺云,刘力强,马胜利,马瑾;构造活动模式变化对b值影响的实验研究[J];地震学报;2005年03期
9 崔卫国;穆桂金;文倩;岳健;;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演化及其对区域构造活动的响应[J];水土保持研究;2007年01期
10 雷怀玉;王红岩;赵群;;超饱和煤层气成藏机理研究及模拟试验[J];油气井测试;2009年05期
11 陈勤五;某区地洼构造活动与铀的成矿[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80年01期
12 邓清禄,王学平;长江三峡库区滑坡与构造活动的关系[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2期
13 周厚云;从老灌河阶地看黑沟大断裂的新近活动[J];河南地质;2000年02期
14 陈顺云;刘培洵;刘力强;马瑾;陈国强;;地表热红外辐射的小波分析及其在现今构造活动研究中的意义[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3期
15 赵建军;钟李彬;;松潘台拱背氡值资料变化分析[J];四川地震;2009年03期
16 桂东旭;陈艳;陈果;赵勋;李庆;黄世伟;;江绍断裂带活动性及其油气成藏响应特征[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年03期
17 贺明静,胡孟春,吕莲;渭河盆地东南部断裂带第四纪构造活动与地震[J];西北地震学报;1987年03期
18 李秋生;祁连造山带深部构造特征与双向挤压隆升模式[J];地质力学学报;1996年03期
19 马润勇,彭建兵,席先武,邵铁全,卢全中;青藏高原的递进式隆升机制[J];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S1期
20 张四昌;大地震与共轭性构造活动[J];地震地质;197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召杰;张志诚;王驹;陈伟明;;北山候选区构造活动性评价初步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杨志华;苏生瑞;王北颖;张传林;;从新全球动力学理论探讨青藏高原的构造活动及地质环境的形成机制[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范雪芳;王吉易;;水氡正常和异常动态的特征研究[A];2007年地震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刘德民;;东昆仑东段晚新生代构造活动特征分析[A];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冯德益;聂永安;郭瑞芝;吴国有;;构造活动波的进一步研究[A];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联合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1989年
6 李延兴;胡新康;郭良迁;张中伏;;亚太地区的构造活动与变形[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曹豪杰;谭正中;吴烈勤;;粤北花岗岩体内构造活动划分及其伴随的脉体活动[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1册)[C];2009年
8 白登海;;地球圈层结构中构造活动传递机制的塑性波理论[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9 钱生华;;构造活动迁移的动力机制[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10 许承武;李忠;;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沙四段断层活动性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润勇;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活动及其工程灾害效应[D];长安大学;2003年
2 杨建军;关中地区地震活动规律及其与构造活动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3 谢力华;滇西澜沧江岩浆—变质—构造活动带铜(金)多金属找矿远景研究[D];中南大学;2000年
4 李文军;用余震序列的数字地震资料对卢龙地区活动构造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5年
5 李行船;油气运移动力学及动力耦合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7年
6 马未宇;基于NCEP卫星红外增温异常与天体引潮力的地震短临预测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邓军;胶东西北部构造体系及其对金矿分布的控制作用[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2年
8 岳石;粤西河台金矿区构造与成岩成矿关系的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1988年
9 乔德武;河北寿王坟铜矿地区构造体系与矿液运移和铜铁矿分布的关系[D];中国地质科学院;1988年
10 冯建伟;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构造演化及控油作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利波;基于ASTER-GDEM渭河中上游流域的地貌量化分析及其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
2 金春玉;套管错断井断口位移量计算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3 杨飏;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作用与构造变动的关系[D];西北大学;2006年
4 郝凯;结合河流阶地变形探讨临潼—长安断裂的活动性[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8年
5 马文忠;阿尔金山北麓晚新生代沉积记录的构造意义[D];兰州大学;2007年
6 李国良;岩石受力过程多种物理场耦合关系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08年
7 安海波;华北平原地裂缝成因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吴森;黄河上游流域地形特征及构造成因探讨[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5年
9 宋明春;大庆油田吐砂井连续冲砂工艺技术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10 杨斌;套损井修复配套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陈中华;麻城递进式培养新农村建设生力军[N];黄冈日报;2007年
2 邹苗章 胡哲;“递进式”服务提升出口电器质量[N];中国国门时报;2009年
3 方彤 王国仿;自制修井工具治“瘫井”[N];中国石化报;2006年
4 特约通讯员 丁连厚;山东泰安 递进式培养活力教师[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王能枝 乔德龙;王庄矿管理创新力足势猛[N];中国煤炭报;2001年
6 李贻晨;“421”递进式成本管理效果好[N];中国石化报;2003年
7 张佩颖;我国企业服务递进式跨越发展[N];中国企业报;2008年
8 峨组;峨山递进式开展党内扶贫帮困[N];玉溪日报;2008年
9 紫岚;复杂修套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2年
10 记者 李晓明;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潜力巨大[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