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活动及其工程灾害效应
【摘要】:青藏高原大幅度隆升,使得高原周缘区所形成的天然地理环境为水资源的储蓄与开发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也由于高原强烈而持续的隆升,使得这些地区的工程地质环境条件变得极其复杂,区域稳定性条件极差。本文以黄河黑山峡大柳树坝址为例,系统地研究了青藏高原隆升所导致的构造活动效应及其工程危害效应。
本文在研究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并建立了在印度板块的推挤作用下,青藏高原递进式挤压隆升的动力学模式,同时详细研究了由于高原隆升所引起的活动构造效应、高原区活动断裂主要类型、分布规律及其地震活动性。在此基础上,作者深入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区的构造活动效应、中卫-同心断裂的现代活动性,以及由于F_(201)断层的现代活动对坝基可能产生的错断效应。
文章同时基于断裂力学、岩石力学以及材料力学理论,将岩石破裂扩展概括为四种主要模式,并首次提出了断层的逆冲破裂扩展模式。对断层错断研究中,断层面两侧的相对错动问题作了系统研究,并概括出估算断层错动量的三种途径,据此通过数值分析,研究了大柳树坝基断层错动效应问题以及松动岩体的稳定性问题。最后对大柳树坝址区存在的工程错断问题进行了初步预测。
|
|
|
|
1 |
季幼庭,李端璐;上海金山深水槽两侧第四纪地层错断现象的分析[J];地震地质;1988年02期 |
2 |
傅容珊,徐耀民,黄建华,李力刚;青藏高原挤压隆升过程的数值模拟[J];地球物理学报;2000年03期 |
3 |
曹忠权,叶定衡,王金铎;黄崖关断裂的新活动——错断长城[J];地震地质;1982年01期 |
4 |
郭晓东,王广兰;小秦岭金矿田507脉成矿期内构造活动及矿体定位关系[J];河南地质;1997年03期 |
5 |
于国新;;咸阳地裂缝成因分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6年03期 |
6 |
王孔伟;张帆;林东成;;汤原断陷构造活动对沉积的控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7年06期 |
7 |
王青海,张帆;依~舒地堑汤原断陷构造活动与沉积作用关系研究[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
8 |
陈顺云,刘力强,马胜利,马瑾;构造活动模式变化对b值影响的实验研究[J];地震学报;2005年03期 |
9 |
崔卫国;穆桂金;文倩;岳健;;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演化及其对区域构造活动的响应[J];水土保持研究;2007年01期 |
10 |
雷怀玉;王红岩;赵群;;超饱和煤层气成藏机理研究及模拟试验[J];油气井测试;2009年05期 |
11 |
陈勤五;某区地洼构造活动与铀的成矿[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80年01期 |
12 |
邓清禄,王学平;长江三峡库区滑坡与构造活动的关系[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2期 |
13 |
周厚云;从老灌河阶地看黑沟大断裂的新近活动[J];河南地质;2000年02期 |
14 |
陈顺云;刘培洵;刘力强;马瑾;陈国强;;地表热红外辐射的小波分析及其在现今构造活动研究中的意义[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3期 |
15 |
赵建军;钟李彬;;松潘台拱背氡值资料变化分析[J];四川地震;2009年03期 |
16 |
桂东旭;陈艳;陈果;赵勋;李庆;黄世伟;;江绍断裂带活动性及其油气成藏响应特征[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年03期 |
17 |
贺明静,胡孟春,吕莲;渭河盆地东南部断裂带第四纪构造活动与地震[J];西北地震学报;1987年03期 |
18 |
李秋生;祁连造山带深部构造特征与双向挤压隆升模式[J];地质力学学报;1996年03期 |
19 |
马润勇,彭建兵,席先武,邵铁全,卢全中;青藏高原的递进式隆升机制[J];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S1期 |
20 |
张四昌;大地震与共轭性构造活动[J];地震地质;197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