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城市化对水文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张学真  
【摘要】:城市作为人类重要的聚集地区,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首要领地,也是最具挑战意义的实践与研究领域。城市化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近20年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与自然的冲突加剧,城市化地区普遍存在着地下水超采、地沉地裂、雨洪灾害频发、河流流量减小污染严重等水文生态问题。城市化强烈干扰着人居环境的安全,造成水环境恶化,损伤了城市文明的可持续性。因此,开展城市化对水文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对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人居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在全面总结已有水文生态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城市化地区面临的主要水文生态问题的基本特征及城市化对水文生态系统的作用机制,提出了城市化对水文生态系统影响的有序分析理论和方法,并以西安市作为实例进行了研究。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实际调查、资料对比、理论分析及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等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例分析问题,最后提出对策和建议。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水文生态系统的新概念,即城市水文生态系统是一个由城市水文系统和以人为中心的生态系统耦合而成的复合系统。认为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活动以不同的方式对城市水文生态系统施加影响,而大量的人工技术物质决定和影响着城市的水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因而,城市水文生态系统更多地表现为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能力薄弱,独立性差、依赖性强等特点。 系统总结了城市化对水文生态系统的作用特征,即作用方式的相似性与作用时间的同步性、作用历时的长期性与作用程度的深刻性、作用范围的广泛性与作用方式的多样性、影响作用的双重性、干扰活动的小尺度与作用后果的大尺度。从城市化对地面径流过程、河流水文生态过程、地下水系统变化、酸雨形成及城市地表景观的作用机制上进行了分析,探索了城市化对水文生态系统的作用机制。 应用当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出城市化对水文生态系统影响的有序分析理论与方法,并以西安市作为实例进行研究。用小波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城市降水序列和主要河流年径流序列的周期性特征;利用秩次分析法和模糊聚类法对西安降水序列,河流径流序列进行了趋势性和突变性分析,趋势性分析包括地下水水质时间序列。结果表明,西安城市降水序列和主要河流水文序列存在多时间尺度周期;主要河流出山径流序列和入渭径流序列在过去的60年中先后出现了趋势性变化和突变年份,包括地下水水质时间序列的趋势性变化,说明城市化已经对西安市水文生态系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探讨了城市人水关系的基本特征,针对城市化地区广泛存在水文生态问题和城市居民的环境保护理念现状,以事实为根据,提出对城市水文生态系统应当实施必要的调控,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生态伦理观、市场价值观,以适度性理念重构城市水文生态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丁文峰;张平仓;陈杰;;城市化过程中的水环境问题研究综述[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6年02期
2 董雅文,周雯,周岚,周慧;城市化地区生态防护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1999年02期
3 郑小康;李春晖;黄国和;杨志峰;;流域城市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J];湿地科学;2008年01期
4 赵新锋;曾松青;陈建耀;唐常源;罗颖琳;;“珠三角”地区城市化对地下水水质影响案例研究[J];生态环境;2008年02期
5 邬彬;;快速城市化地区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以深圳市为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0年02期
6 周连义;江南;窦鸿身;;城市化地区湿地变化分析——以南京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0年04期
7 杨沛;李天宏;毛小苓;;基于PESR模型的深圳河流域生态风险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8 陈凤;濮励杰;;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分布——以昆山市为例[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6年01期
9 何锦峰;舒兰;杨清伟;胡莺;蒋大学;刘艳艳;;快速城市化地区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与处置[J];三峡环境与生态;2009年01期
10 刘睿文;封志明;游珍;;中国人口集疏格局与形成机制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3期
11 张文娟;李贵才;曾辉;;城市化地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干扰评价——以深圳坪山河流域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10年05期
12 杜黎明;李晓松;吴炳方;裴亮;;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安全空间模糊综合评价[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1年02期
13 鲁南;秦华鹏;余香英;;深圳石岩水库流域降雨径流污染冲刷规律[J];水资源保护;2008年04期
14 王柳;段英;周静;;基于遥感的珠江三角洲森林固碳释氧效应变化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15 曾辉;陈雪;;城市化地区植被生态环境效应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11期
16 潘玉君;;城市化对地表水质的影响Б、Г、斯卡卡利新基[J];黑龙江环境通报;1989年04期
17 武剑锋;曾辉;刘雅琴;;深圳地区景观生态连接度评估[J];生态学报;2008年04期
18 周洪建;史培军;王静爱;高路;郑憬;于德永;;近30年来深圳河网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分析[J];地理学报;2008年09期
19 曾辉;高启辉;陈雪;李贵才;;深圳市1988—2007年间湿地景观动态变化及成因分析[J];生态学报;2010年10期
20 潘爱民;韩正龙;阳路平;;快速城市化地区农户迁居意愿研究——基于“长株潭”城市群农户的问卷调查[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雯;;高度城市化地区水网结构及价值评估研究[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汪科;;辽宁中部高城市化地区的过去、现在、未来[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3 谢正磊;许学工;;快速城市化地区湿地PRED的协调发展研究——以天津七里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朱俊林;刘巍;张贞冰;;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研究——以湖北省孝感市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罗巧灵;段瑜;郭希盛;;快速城市化地区城市特色营造策略研究——以武汉江夏经济开发区大桥新区为例[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魏婷;朱晓东;陈彬;王金坑;;港湾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安全突变态势分析及防调控对策[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7 刘永红;张建荣;;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建设用地管理对策研究——以深圳市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杜红亮;刘盛和;宋金平;;半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以绍兴市为例[A];“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孙巧燕;杨晓芳;朱伟刚;;快速城市化地区干道面临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上海市曹安路华江段为例[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培刚;刘宏燕;;半城市化地区规划创新:片区理念的提出与实践——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学真;城市化对水文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2 付鑫;城市化地区空间扩张与交通承载系统关系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3 赵宏林;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评价及保护[D];东华大学;2008年
4 程江;上海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环境水文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玲;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水文过程模拟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6 杨凯;平原河网地区水系结构特征及城市化响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政;浦东新区水资源环境管理控制系统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戚仁海;生境破碎化对城市化地区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励授缙;发达城市化地区高速公路规划建设模式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史娟;快速城市化地区失地农民的利益保障机制及关键政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3 彭克;都市区理论及建设成德绵大都市区的构想[D];四川大学;2006年
4 左冕;高速城市化地区城市景观生态空间格局的评价与优化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5 刘睿;灰色区域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龚伟;针对暴雨积水灾害的城市防汛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7 阎玮;苏南圩区城市化排水标准与最优水面率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8 孔凡学;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9 马宁;新时期城郊农村发展演变模式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10 陈守珊;城市化地区雨洪模拟及雨洪资源化利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城市化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课题获奖[N];科技日报;2006年
2 章洁;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农村集体产权问题[N];东方城乡报;2007年
3 ;快速城市化地区规划管理如何创新[N];新华日报;2006年
4 陈冀;城市化地区该不该养猪?[N];经理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赵海娟;“两横三纵” 重点发展五类城市空间[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6 实习生 郭艺珺记者 宋鹏霞;中心城区:步行三分钟 就有公厕[N];解放日报;2007年
7 傅琼 本报记者 李杨;岭南丹青,画框先定[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8 早报记者 俞立严;一年伤人两次的狗将被收容 主人驱使或被拘留5—10天[N];东方早报;2010年
9 于永臻;城市发展需要“理性增长”模式[N];学习时报;2006年
10 黄磊;“三大战略格局”配套政策轮廓渐显[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