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人—车—路(环境)联合运行虚拟仿真理论与实现技术研究

陈涛  
【摘要】:大多数道路交通事故是由于人-车-路(环境)综合系统的协调性失衡造成的,因此如何从人-车-路(环境)系统联合运行协调性方面入手研究交通安全问题以及如何从技术层面在公路工程和安保工程中落实“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设计理念成为目前我国公路交通科技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论文首次提出以人-车-路(环境)联合运行虚拟仿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作为在公路工程和安保工程中落实“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理念的切入点这一崭新思路,即在所建立的人-车-路(环境)联合运行虚拟仿真平台上进行面向公路线形、景观、交通工程设施、安保工程等设计方案的仿真试验,研究和评价设计方案的人-车-路(环境)综合系统的协调性,从而为公路交通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高科技的技术手段。 论文针对用于人-车-路(环境)联合运行协调性评价的虚拟仿真技术体系,围绕虚拟仿真系统中人、车、路(环境)三要素的建模理论及实现技术,研究了人-车-路(环境)联合运行虚拟仿真理论及实现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提出并论述了人-车-路(环境)系统联合运行的自行模式和互动模式仿真的概念。并在分析目前道路安全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该虚拟仿真平台的道路安全评价模型。 2.在系统、定量地研究道路和交通环境对行车速度诱导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自行仿真模式中驾驶人的车速控制计算模型。对公路典型路段进行了现场认知评价试验,研究了基于认知评语数据的汽车驾驶人对道路条件安全性认知因素的模糊评价方法,进而以实测的公路典型路段上的平均行车速度统计值和道路结构数据为样本,研究了描述驾驶人行车时基于安全性考量的车速模糊控制规则建模技术,最后,结合加/减速度控制模型,建立了车辆驾驶人的车速控制逻辑推理模型。 3.研究了人-车-路(环境)联合运行虚拟仿真技术平台中的车辆动力学建模技术以及实现车辆动力学网络实时解算的关键技术,并论述了车辆三维模型数据库的实现技术和视景驱动技术。针对车辆动力学解算实时性的特点,研究了用于虚拟仿真的十一自由度车辆动力学三维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整车操纵稳定性模型、轮胎模型、转向系模型、发动机模型、制动系模型等。在该模型基础上,利用Winsock网络通信技术建立了车辆动力学网络实时解算软件系统。通过对车辆三维几何建模技术的研究,建立了基于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3条
1 陈涛;魏朗;;人-车-路虚拟仿真系统研究[J];交通与计算机;2006年05期
2 杨轸;潘晓东;;考虑汽车动态响应的人-车-路闭环仿真模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11期
3 左卓;仇光亮;刘晓晖;;五自由度人-车-路模型振动分析[J];采矿技术;2007年02期
4 刘震;符锌砂;;基于人-车-路综合影响的期望速度研究[J];中外公路;2010年01期
5 郭孔辉,马凤军,孔繁森;人-车-路闭环系统驾驶员模型参数辨识[J];汽车工程;2002年01期
6 孙维汉;顾宏斌;;“人-车-路”闭环仿真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1年05期
7 赵又群,郭孔辉;具有随机道路输入的人-车-路闭环操纵系统的响应分析与操纵安全性评价[J];汽车工程;1997年05期
8 陈雅君;曲仕茹;;基于人-车-路-环境的车辆安全运行区域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2年01期
9 张丙强;李亮;;侧向风荷载对人-车-路系统耦合振动的影响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2年05期
10 钱凯;胡启国;李力克;;基于人-车-路耦合振动系统的儿童乘坐舒适性[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11 张洪亮;杨万桥;;基于人-车-路五自由度振动模型的路面平整度评价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12 张丙强;李亮;;人-车-路耦合系统振动分析及舒适度评价[J];振动与冲击;2011年01期
13 解文辰;李震;时培成;;五自由度人-车-路耦合模型振动分析[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涛;人—车—路(环境)联合运行虚拟仿真理论与实现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