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黄土地区公路高边坡防护方案优化选择研究

刘海松  
【摘要】:本文以黄土地区公路高边坡为研究对象,以现场调查、野外取样、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为手段,结合实体工程验证,在深入研究黄土区域工程地质特性、黄土高边坡地质结构模型、边坡合理坡形及黄土边坡防护技术的基础上,对公路高边坡的防护方案进行了优化、比选,提出了一套合理的黄土边坡综合防护方案体系。 通过现场调查和大量的土工试验对黄土地区公路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依据黄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区域变化规律、气候区域差异、气候标志、地理—地貌差异以及黄土地区地质特征等,根据公路部门的区划原则对黄土地区进行了公路工程地质分区研究,将黄土地区划分为东南区、中部区、西部区和北部区。 通过对已建公路黄土高边坡的详细调查,依据地质结构模型的划分原则并考虑单面坡和多面坡形状结构组合情况,将黄土地区公路黄土高边坡划分为八大类,分别为新黄土单一结构、新老黄土组合型、老黄土单一结构型、老黄土与古黄土组合型、老黄土与红粘土组合型、黄土与基岩组合型、新黄土与阶地冲积层组合型和老黄土与红粘土及基岩组合型。总结了各地质结构模型的分布规律和特征,这对公路黄土高边坡稳定性分析以及防护工程设计(包括植物防护设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对不同坡型黄土高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价,同时结合边坡地质结构模型,提出了公路黄土高边坡的合理坡型设计方案。 对公路黄土高边坡工程防护措施、坡面植物防护技术及排水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采用土工格室及绿化防护板的新型复合生态防护技术。针对不同工程地质区域,结合地质结构模型,提出了公路高边坡的综合防护方案,对黄土地区公路高边坡防护设计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最后,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选取综合坡比、地质结构模型、坡高、坡型、降雨量以及施工条件作为优化因子,进行了黄土地区公路高边坡防护方案的优化和选择。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喜田,杨晓波,苏金乐,董会英,冯建灿;黄土地区高速公路边坡植物侵入状况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1年S2期
2 王立新;陇东黄土地区的公路水毁防治[J];公路;2002年07期
3 刘二栓;CFG桩在黄土地区加固中的应用[J];有色金属设计;2004年03期
4 张照亮;赵德安;陈志敏;李双洋;王伟;侯红林;刘军英;;注浆黄土原位剪切试验分析[J];交通标准化;2006年05期
5 连军;贾磊;徐艳玲;;靖安高速公路梁峁、沟壑地区桥梁设计方法综述[J];公路;2008年01期
6 郅彬;杨更社;冯晓光;邓博团;;西安地区黄土扁铲侧胀试验测定静止侧压力系数研究[J];工业建筑;2010年09期
7 曹承东;人工挖孔灌注桩在淄博黄土地区的应用实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6年05期
8 赵万中;;浅谈黄土地区高等级公路高路堤施工技术[J];甘肃科技;2005年12期
9 时许涛;魏利敏;;黄土地区砌体结构房屋湿陷病害研究[J];河南科技;2009年08期
10 高虎艳;;扁铲侧胀试验在黄土地区的应用[J];都市快轨交通;2009年06期
11 胡敏;;山西太佳高速公路桥梁设计探讨——黄土地区考虑负摩阻力影响的桥梁桩基设计[J];交通标准化;2010年21期
12 王慧萍;;黄土地区高速公路软基处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01期
13 霍延霓;;黄土地区路基病害与防治措施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14 ;西北黄土地区锻锤基础设计原理及振动传播的探讨[J];建筑学报;1961年11期
15 张学威,崔琳;黄土地区高填方路堤设计与施工须知[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1994年01期
16 黄廷林,史红星;黄土地区石油类挥发试验与挥发动力学[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17 李晋,谢永利,冯忠居;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合理桩长初探[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9期
18 张太岭;;用冲取结合成孔方式进行挤密地基处理的工程实践[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5年S1期
19 苏铁建;;黄土地区铁路客运专线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探讨[J];路基工程;2006年04期
20 李宝铭;王莹;;朝阳至黑水高速公路黄土地区路基设计[J];北方交通;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原丁;;黄土地区地形地貌及其变化对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上卷)[C];1988年
2 郑春元;郁时炼;段萌笋;;黄土地区公路边坡滑坡原因分析及防治[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4年
3 刘起霞;邹剑峰;;某黄土地区城市边坡加固工程实录[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廖一蕾;赖允谨;张子新;;某黄土地区隧道塌方回填方案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米素婷;陈丹;吕晓健;;黄土地区挖填场地地震动反应谱参数特性研究[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易顺民;;中国西部黄土地区典型城镇滑坡灾害预测预报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王恭先;张华;;高速公路高边坡变形及其防治对策[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8 朱彦鹏;王秀丽;周勇;党星海;宋彧;;湿陷性黄土地区倾斜建筑物的膨胀法纠偏加固技术[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4年
9 廖正环;黄晓华;;公路高边坡工程中的预应力锚索技术[A];中国公路学会’99学术交流论文集[C];1999年
10 刘妮娜;刘维亮;;注浆法治理黄土地区公路中暗穴的研究[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德彬;公路黄土路堑高边坡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2 武红娟;气候变化对甘肃黄土地区公路边坡侵蚀影响及防治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李云璋;黄土地区密肋复合墙结构地基基础静动力共同作用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牛思胜;黄土地区台后跳车柔性搭板处治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5 杨惠林;黄土地区路基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6 康军;黄土公路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7 白清俊;黄土坡面细沟侵蚀带产流产沙模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999年
8 邓津;黄土微观结构的区域成土环境与震害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9 郑甲佳;黄土地区浅埋暗挖地铁区间隧道结构体系受力特征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李瑞娥;黄土地区公路工程分区及指标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松;黄土地区公路高边坡防护方案优化选择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2 王光照;兰州市抗震不利地段场地抗震性能评价与抗震措施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05年
3 石昊楠;基于GIS的黄土地区公路高边坡防护决策支持系统[D];长安大学;2005年
4 张丽萍;黄土高路堤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5 张义;黄土地区城市地裂缝灾害研究及其工程对策[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6 程彬;陕北Q_3黄土抗剪强度与含水量的关系及工程应用[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7年
7 高宇;基于GIS的黄土地区滑坡危险性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8 何红前;层状黄土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护优选决策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9 郝鹏举;山西黄土地区沥青路面防水抗裂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10 王萌;陕北黄土地区公路排水新型式与新材料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涛;黄土地区公路地基处理方法[N];晋中日报;2010年
2 见习记者 刘书艳;中国治水:横跨千年的战斗[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齐小英;在“地下”施展设计才能[N];陕西日报;2009年
4 记者 高俊 刘新红 赵守民;郑西高铁开通运营[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5 刘怡林;黄土地基承载力评价技术研究通过验收[N];中国交通报;2004年
6 张云;黄土浸水特性研究获多项成果[N];科技日报;2005年
7 山西吕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 王成全;高填方加筋土路堤的质量保证措施[N];山西科技报;2009年
8 ;教学名师科研先锋[N];科技日报;2004年
9 新华社记者 张严平 吴锦瑜 刘书云;谁来鉴定这颗黄土丹心[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10 本报记者 白秋薇;陕西:西部项目助力百余工程建设[N];中国交通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