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旧沥青路面上的罩面抗裂系统评估研究

艾伊塞尔.纳吉德  
【摘要】:现今使用的罩面层设计程序主要基于减少沥青路面的应力、应变的理念来进行。但是,如果旧沥青路面裂缝太多,这些裂缝可能会在设计寿命内迅速地反射到新罩面层。开裂沥青路面上的加铺层遭到迅速破坏已成为一个严重问题,而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普通沥青罩面并不是开裂的沥青路面有效的修复方法,旧沥青路面的裂缝会扩展到罩面层,这就是所谓的反射裂缝问题。 本文分析沥青混凝土的抗裂特性,测定其开裂产生和裂缝扩展的参数,特别关注旧沥青路面上的加筋沥青混凝土的案例;分析了沥青路面的裂缝扩展机理,提出了几种沥青罩面抗裂系统,包括使用玻璃纤维加筋材料。 本文研究了三种不同复合结构抗裂罩面系统,包括普通复合结罩面构抗裂系统(AK/AC)、玻璃纤维加筋复合结构罩面抗裂系统(AK/GFRAC)和格栅加筋复合结构罩面抗裂系统(AK/GGRAC)。本文的创新点之一就是更好地解释了多层沥青罩面的裂缝扩展,在本文中称之为复合结构抗裂罩面系统。应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加筋沥青罩面:第一种是在热拌沥青混合料(HMA)里掺加切断玻璃纤维以改善罩面层性能称为三维加筋:第二种是通过玻璃格栅来加筋罩面层。 本研究进行了沥青混合料设计试验,三点弯曲试验和疲劳裂缝扩展试验。提出断裂潜能的概念,确定了普通沥青混凝土和加筋沥青混凝土的临界应力强度因子(K_(IC))。确定了每一种抗裂系统的裂缝扩展速率,对开裂的过程也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加筋材料改善了沥青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加筋材料对抵抗裂缝产生的贡献要比对抵抗裂缝扩展的贡献更加有效。复合结构罩面抗裂系统,是解决旧开裂路面罩面产生反射裂缝问题的一个有效措施。本文运用断裂力学(FM)理论和有限元方法(FEM),计算分析了抗裂罩面在裂缝尖端附近区域的应力强度因子。确定Paris定律的断裂力学参数A-和n-值。结合试验结果和数值计算结果预测了沥青抗裂系统的设计寿命。最后,本文提出了一套方法来评估抗裂沥青罩面的使用效果,以便在实际中选择行之有效的沥青罩面厚度和加筋类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玮;聂莉萍;吴友兵;;旧沥青路面再生应用与研究现状[J];江西建材;2006年01期
2 孙超;;沥青路面的再生技术[J];上海建设科技;2010年06期
3 田国锋,高飞;旧沥青路面作基层时的处理措施[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4 雷霆;由相波;;玛连尼就地热再生技术及应用[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6年02期
5 李强;王春梅;;沥青路面再生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年03期
6 朱旭红;;沥青路面现场冷再生技术在高等级公路上的适用性[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8年08期
7 高青松;;旧沥青路面冷再生在农村公路中的应用[J];科技风;2009年18期
8 焦淑荣;粗粒料处治旧沥青路面施工工艺[J];山西建筑;2002年11期
9 柯杰平,朱英朝;超薄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几点构思[J];西部探矿工程;2004年09期
10 贺书云;沥青路面养护热再生技术的应用推广前景广阔[J];交通标准化;2004年09期
11 杨德山;李纪元;李以飞;;冷再生技术在260省道局部大修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年08期
12 胡岩刚;;浅析旧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J];科学之友(B版);2009年07期
13 王延茹;;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在沈营线上的应用[J];北方交通;2010年03期
14 李迎春;;某旧路沥青路面结构改善设计[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0年05期
15 崔彦臣;;公路旧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技术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16 袁振中;童立元;;SASW法在旧沥青路面冲击压实养护效果评价中的应用[J];交通标准化;2007年06期
17 陈桂萍;;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柔性基层及其应用探索[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21期
18 荆树国;;旧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及成本分析[J];华东公路;2008年01期
19 李欣;;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前景[J];科学之友(B版);2009年09期
20 侯伟;;旧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浅析[J];山西建筑;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郑兆远;朱万生;王涛;张炳亮;张磊;;旧沥青路面热再生施工[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2 杜廷胜;;旧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A];2002年道路工程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3 韦国志;;关于加强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发展的探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4 李永军;;浅析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技术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A];中国公路学会筑路机械学会第十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章征春;王庆;吴中怡;陈春梅;吴开权;王瑛;胡兆德;;稀土沥青纤维封层在冰雪灾后路面修复中的研究应用[A];湖北省公路学会二○○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向辉;阜新地区旧沥青路面改造中冷再生技术的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2 马骉;超薄水泥混凝土路面荷载应力分析[D];长安大学;2002年
3 赵伟;长吉高速公路旧沥青路面冷再生应用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苌军英;二灰为添加剂的沥青路面冷再生基层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5 周洪飞;沥青路面现场冷再生基层技术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胡旭东;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回收与再生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7 韩青春;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高海男;超薄水泥混凝土加铺层的荷载应力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9 黄卫兵;二灰稳定冷再生混合料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10 张科飞;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剑;就地冷再生技术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N];证券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于东;优化设计模型 CAXA三维实体设计在工程机械行业中的成功验证[N];机电商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徐补生;今日太原展新容[N];山西日报;2003年
4 高远;高远圣工推出首台加纤同步碎石封层车[N];中国工业报;2009年
5 YMG记者 赖皓阳 通讯员 李其波;成龙线路面“低碳”维护[N];烟台日报;2010年
6 孙祖望(长安大学);全方位重视公路养护[N];中国交通报;2000年
7 见习记者 康行远 通讯员 谢林英;可节约成本470余万元[N];嘉兴日报;2008年
8 记者 杨海霞;省内唯一节能环保示范路[N];鞍山日报;2010年
9 施张兴;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变废为宝[N];中国交通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高平;林秋与“黑色变革”[N];光明日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