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黄土路堑高边坡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

叶万军  
【摘要】:基于黄土地区大量的公路建设工程实际经验,利用西部地区丰富的黄土高边坡实例资料和国内外同类研究成果,以系统优化理论为主导思想,以黄延公路路堑高边坡为重点依托工程,结合室内外试验,将工程地质学、土力学、热力学、数学、运筹学、现代计算方法及计算机模拟技术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融于黄土路堑高边坡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之中,提出了一套全新的黄土路堑高边坡优化设计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典型黄土边坡工程实例的计算,表明该理论和方法可为黄土路堑高边坡断面的合理设计提供一套更安全可靠、更经济可行、施工更方便、路容更美观的理论依据及技术指导。本文的研究对完善现有规范,以便适应我国黄土地区飞速发展的公路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根据黄土路堑高边坡滑裂面的实际调研结果,将滑裂面形状简化为抛物线形,基于条分法的思路,建立了稳定性评价公式,提出了一种快速搜索最危险滑裂面的方法。实践证明该方法简单,快速,便于推广。 2.根据力学原理及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了黄土路堑边坡综合坡角的理论公式。由于在公式推导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土体开挖后的应力变化及其力学性质,使综合坡角设计有了理论基础,避免了盲目性。 3.通过确定黄土路堑高边坡的设计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建立了基于最小费用法的路堑边坡最优化设计模型。将Fiessler提出的可靠度计算法用于黄土高边坡可靠度计算,该方法与标准化变量一起使用,比JC法更为方便。 4.通过室内外冲刷试验,结合理论推导,建立了基于坡面稳定(抗冲刷)的黄土路堑边坡优化设计模型。 5.基于模糊优化的理念,建立了基于主客观权重综合模糊识别的黄土路堑高边坡合理断面优化决策法。模型有效地组合了主客观权重,可获得较为客观且系统的不同情况下的优化决策结果。由于模型避免了决策或评价结果的主观随意性,因此减少了目标的客观权重与实际情况之间的误差。 6.首次运用熵权双基点的概念,建立了黄土路堑高边坡防护熵权双基点决策优选模型,可借以获得更适合于具体黄土高边坡的防护方案。该优选方法能很好地反映人们对一个方案的理解能力的不确定性,可以在只有判断矩阵而没有专家权重的情况下确定出可信度较高的优选方案。工程实例表明本方法排序结果准确、可操作性较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7.根据坡面流理论,推导出坡面产流公式:ω=ξqL。该公式充分考虑了坡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商跃进;王红;;变刚度弹簧组系统优化设计[J];铁道学报;2006年06期
2 王晓峰;;框架—剪力墙结构优化设计[J];山西建筑;2007年04期
3 刘东升;蔡晓磊;张晓峰;孙晓伟;;弧型底渠道经济断面费用优化设计模型[J];内蒙古水利;2010年06期
4 吴银亮;陈林;郭礼波;;基于非线性Fmincon法的抗滑桩优化设计[J];铁道建筑;2011年05期
5 王晓晶,徐雳,程耀楠,李兆坤;采用遗传算法优化液力变矩器叶栅参数的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5年09期
6 莫才颂;王岗罡;;内燃机气门弹簧多目标优化设计[J];煤矿机械;2006年06期
7 关振群;罗阳军;王学军;戴继双;赵红兵;亢战;顾元宪;;离心式叶轮三维参数化形状优化设计方法[J];机械强度;2006年06期
8 肖文颖;许海华;;汽车离合器膜片弹簧的优化设计[J];公路与汽运;2007年04期
9 单晓亮;;鱼雷螺钉联接结构可靠性优化设计[J];机械与电子;2008年10期
10 王晓强;贾丽丽;;U型渠道衬砌断面优化设计[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年07期
11 张国平;;食品机械平面四杆机构的遗传算法优化设计[J];食品与机械;2010年03期
12 庞玲玲;汪友华;陈堂功;张凯;;群体消亡粒子群优化算法在继电器优化设计中的应用[J];低压电器;2011年05期
13 余启志;;基于ANSYS的客车车身骨架优化设计[J];制造业自动化;2011年08期
14 马力;;结构形状优化设计的综合方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1989年04期
15 张续柱;肖忠良;;硝酸羟胺基液体发射药能量特性优化设计[J];中北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16 张作启;韩芳;陈焰周;陈士华;;车灯线光源的优化设计模型[J];工程数学学报;2003年05期
17 刘雄;陈严;叶枝全;;遗传算法在风力机风轮叶片优化设计中的应用[J];太阳能学报;2006年02期
18 黎川林;叶立清;宋宁;;UG软件在双横臂悬挂系统优化设计中的应用[J];机电工程技术;2006年09期
19 王海;乌效鸣;;非开挖铺管施工中扩孔直径的优化设计与计算[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7年04期
20 刘攀;郭生练;李玮;林凯荣;;用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设计水库分期汛限水位[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建祥;高建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柱结构的优化设计[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6年
2 舒兴平;李靖;卢倍嵘;;基于体系可靠度的平面钢框架优化设计[A];钢结构工程研究(七)——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3 封盛;田池;吕培印;;深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优化设计[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4 张义凤;姚郁;;六自由度并联机构驱动速度性能优化设计[A];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牟在根;王树和;陈云周;;网格结构优化设计的遗传算法应用研究[A];第二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商跃进;;基于特征造型的重载货车辗钢整体车轮结构优化设计[A];第五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叶友东;王雅;;基于ANSYS分析的三杆桁架优化设计[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机电一体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煤矿电工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吉国明;宋笔锋;;基于可靠性结构优化设计的概念和方法[A];陕西省航空装备制造技术发展——第九届陕西省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乔磊;申瑞臣;董建辉;鲜保安;;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充气欠平衡气液流量窗口模型研究[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彭靖;闫清东;;基于遗传算法的叶片可视化优化设计及性能预测[A];第四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万军;黄土路堑高边坡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2 张小玲;复杂系统的目标层解分析法及时变可靠性优化设计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3 卞学良;基于R-W方法的独立悬架和转向系统性能仿真及优化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4 俞必强;多学科设计优化及在MEMS设计中应用的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06年
5 贺为民;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及止水帷幕研究与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6 陈向阳;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方案智能评价与优化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7 代颖;再制造物流网络优化设计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陈钢;内腔声—结构耦合系统的数值模拟与优化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唐远富;复合材料结构可靠性鲁棒分析及优化算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拓耀飞;不确定弹性机构可靠性分析及其优化设计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晖;蒸汽动力系统的不确定优化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2 王继成;伺服系统机械结构与控制的集成优化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何立乾;逆向物流网络模型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吴晶林;不确定条件下的供应链网设计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5 封栋梁;干式变压器优化设计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6 唐亮;管道输水灌溉优化设计模型及仿真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7 贾洋;基于Petri net优化设计间歇过程换热网络[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郭小玲;基于能量的异型空间结构优化建模方法[D];浙江大学;2006年
9 傅维秀;城市给水管网改扩建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10 陈超;角钢控冷机理的数值模拟及控冷模型的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于东;优化设计模型 CAXA三维实体设计在工程机械行业中的成功验证[N];机电商报;2008年
2 通讯员蒋欣中;研究成果国内领先[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