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巨厚松散层高陡斜坡的形成机理及其防治工程效应研究

胡高社  
【摘要】:川藏公路102滑坡群2~#滑坡是发育在厚度近300 m的松散层高陡斜坡上的一个巨型滑坡体,每年滑坡体的不断解体失稳破坏及其后高近200m的松散高陡边坡的局部失稳破坏给川藏公路的正常运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地壳隆升强烈、风化剥蚀严重、河流急速下切等极为特殊的青藏高原这一特殊地质背景下形成了如此厚的松散堆积物,搞清这些巨厚层松散堆积物形成的地质背景、物质来源、形成过程、物质特性等对这种松散高陡斜坡以及其上发育的滑坡等灾害的失稳诱发因素、发展趋势、稳定性评价、如何防治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本文在分析研究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依据青藏高原的地质背景,从高原的隆升特征、活动构造与地震特征、气候冰川特征入手,结合研究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得出了青藏高原这一特殊地质背景下巨厚松散层高陡斜坡的形成机理:即①隆升效应所产生的地形地貌变化、气候变化、冰川活动、构造及地震活动、大规模的构造热事件及熔融作用等效应极大的加剧了大陆的风化速率,从而在高原顶部及斜坡地带产生了大量的松散堆积物;②冰川、泥石流、滑坡等的发生使这些松散物集中搬运,在局部地段形成了巨厚层堆积;③河流的急剧侵蚀使这些快速堆积起来的巨厚层松散堆积物快速下切形成了高陡斜坡。 在上述分析及现场勘察研究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发育在总厚度300余米的松散高陡斜坡上的2~#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诱发因素、失稳破坏特征等,并依据松散堆积物的特征,采用反分析理论并结合试验资料,确定了该地段松散堆积物的强度参数,进而采用有限元法、极限平衡法对滑坡体及其高度近200m的滑坡后壁高陡斜坡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其变形破坏方式与公路工程的特点,提出了以预应力锚索肋板墙为主要加固工程的综合治理措施,以达到修筑高填方路堤和治理滑坡的目的。 由于松散介质与岩体介质的较大差异,文中采用二维弹塑性有限元模拟的办法,结合现场锚固试验成果,分析研究了松散介质内大吨位长锚索的应力传递及应力响应问题、因松散体强度较低导致的锚固段锚固能力问题、因松散体变形模量较小而导致的预应力衰减问题以及因松散体结构力弱而导致的群锚效应问题。得出了松散介质内预应力锚索体系失效的主要破坏形式、锚索体及锚固岩土体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文勤,赵全基;庙岛群岛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初步研究[J];海洋科学;1981年03期
2 钟晋樑,黄金森;我国西沙群岛松散堆积物的粒度和组成的初步分析[J];海洋与湖沼;1979年02期
3 李松营;;河南省铁生沟矿邻区山体滑坡原因与防治对策[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1年01期
4 丘世钧;海南岛西北岸礁坪堆积物的粒度参数与分布特征[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1期
5 罗德军,艾南山,李后强;泥石流暴发的自组织临界现象[J];山地学报;1995年04期
6 吳德文;;風化褐铁矿块体堆积矿床的特点及其簡易勘探方法[J];地质与勘探;1960年02期
7 赵银兵;何政伟;倪忠云;;ETM遥感图像在措勤东部第四系含水性研究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2009年05期
8 王海芝;;北京市北部山区石城镇泥石流沟松散物特点及储量计算模型[J];城市地质;2011年03期
9 解明曙,王玉杰,张洪江,赵院,赵合理;沟道松散堆积物形成泥石流的水动力条件分析及其数学模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10 姚智;利用航片时相判断不同类型斜坡变形和滑坡的时间进程特性[J];贵州地质;1996年04期
11 彭涛;徐刚;夏大庆;;坡面泥石流暴发的自组织临界特性及其预测预报[J];水土保持通报;2006年03期
12 刘强;盘晓东;魏海泉;尹成孝;孙春强;金伯禄;;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序列研究[J];中国地震;2008年03期
13 裴立斌;蒋向东;付华;葛国志;;对北票市山间河谷区潜水含水层富水规律及开采方案的分析与探讨[J];地下水;2011年03期
14 ;山东某地硅藻土矿床地质特征[J];非金属矿;1978年01期
15 陈诗恩;;砂矿资源评价中值得注意的问题[J];地质与勘探;1980年01期
16 李后强,艾南山,苟兴华;段家河流域泥石流发育的渗流(Percolation)模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3年03期
17 黄金森;南海黄岩岛的一些地质特征[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0年02期
18 刘福庆;戴根宝;;南通市地下水三氮污染及其机理分析[J];江苏地质;1986年03期
19 吴章明,曹忠权,申屠炳明,邓起东;西藏申扎南发现地震地表破裂[J];地震地质;1990年04期
20 赵奎寰;;我国海岛水资源现状及开发途径[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加成;;临湖丘陵区滑坡的类型、成因及对策研究[A];地基处理理论与实践——第七届全国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2 梁丹丹;张兆干;;贵州普定碳酸盐岩上覆松散堆积物的沉积环境初探[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邓海;;软弱地基中大直径桩基础设计[A];全国城市桥梁青年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4 李建生;;不同雨强下红壤坡地径流及土壤侵蚀监测[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5 尚彦军;杨志法;丁继新;张路青;;大拐弯北然乌-鲁朗路段地质灾害反映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特征[A];2005青藏高原环境与变化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李建生;何增化;;不同雨强下红壤坡地径流及土壤侵蚀研究——以广东惠州抽水蓄能电站水土保持监测为例[A];中国南方十三省(市、区)水电学会联络会暨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景星;;黑龙江省呼玛地区砂金矿的控矿因素及富集规律的探讨[A];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7)[C];1988年
8 易志坚;黄润秋;巨能攀;何顺勋;白永健;;西藏某矿山露采高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及稳定性评价[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吕英杰;马大明;;黑龙江流域呼玛水系现代河谷冲积砂金的赋存规律及其与原生金矿的关系[A];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3)[C];1982年
10 谢和平;邓建辉;台佳佳;何昌荣;陈继平;李小余;;汶川大地震灾害与灾区重建的岩土工程问题[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高召宁;自组织临界性、分形及灾变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2 胡高社;巨厚松散层高陡斜坡的形成机理及其防治工程效应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3 张华;北京房山区黄院采石场松散堆积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4 邓辉;高精度卫星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中的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5 刘雪梅;三峡库区万州区地貌特征及滑坡演化过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恒;海河流域平原区地基土体渗透变形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刘聪;预应力锚索在滑坡加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3 辛伟;四川盐亭县城镇土壤侵蚀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汪悦;西藏隆子镇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陈宇棠;喜马拉雅山冰湖溃决型泥石流灾害链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汪月鹃;汶川震区北川县暴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7 陈盟;“5.12”地震作用后浅层地下水水文地质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8 王子健;二道白河地区泥石流危险范围预测[D];吉林大学;2013年
9 白雪峰;太原市山西虎峪沟泥石流诱发机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10 金鑫;鞍山市岫岩县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友明;保安全 促稳定 谋发展[N];凉山日报(汉);2007年
2 徐向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泥沙研究所 主任);山洪危害极重 科学防治有法[N];中国水利报;2006年
3 通讯员 肖永奎 记者 王夙志;五峰黄家台发生崩滑地质灾害[N];三峡日报;2007年
4 孙朝方;汶川人年底喝上干净水[N];中国矿业报;2009年
5 董盛明;地质滑坡危在旦夕 应急调查保障安全[N];中国测绘报;2006年
6 皮晨莹陆斌;上海:温泉热流涌动背后的隐忧[N];中国矿业报;2008年
7 记者 刘如春 通讯员 李海湘;粤东7条沟谷易发生泥石流[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8 皮晨莹陆斌;上海:温泉热流涌动存隐忧[N];市场报;2008年
9 皮晨莹 陆斌;上海:温泉开发热背后藏隐忧[N];中国改革报;2008年
10 ;纵观我区泥石流[N];西藏日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