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半刚性基层材料的疲劳特性研究

贾侃  
【摘要】: 半刚性基层材料的疲劳性能是沥青路面结构性能的重要基础。不同材料组成、结构类型和环境条件下的半刚性基层材料的疲劳规律及参数不同。材料的疲劳变形规律表明,现行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弯拉模量设计值不能真实反映材料的实际力学性状,直接选用室内试件的模量测定值作为路面结构分析的材料参数,将导致计算结果出现较大偏差。因此,有必要系统研究半刚性基层疲劳特征规律和动态模量的衰变规律,明确反复荷载作用下半刚性基层的损伤形成及演化行为,为完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指标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现有疲劳性能研究的室内试验方法,确定四点弯曲疲劳试验的标准试验方法。针对三种结构类型的水泥稳定碎石(悬浮密实结构、骨架密实结构和骨架空隙结构)、两种结构类型的二灰稳定碎石(悬浮密实结构和骨架密实结构)、均匀密实结构水泥稳定细料土以及水泥稳定砂砾开展了室内疲劳试验,并进而对半刚性基层材料疲劳性能的外部和内部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半刚性基层材料的疲劳预估模型进行了理论和现场修正。依据室内疲劳试验和现场ALF试验,对半刚性基层的疲劳变形和模量衰变规律开展了系统研究,在深入分析半刚性基层材料疲劳性能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了半刚性基层路面的疲劳设计参数。 本文建立了四种不同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室内疲劳预估模型。提出了支承条件下和浸水条件下的室内疲劳试验方法,分析评价了支承条件和浸水条件对基层材料疲劳性能的影响。考虑外部和内部影响因素,对室内疲劳预估模型进行理论修正;同时,通过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现场ALF试验,提出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现场修正的疲劳损坏预估模型。半刚性基层材料梁试件底部拉应变在疲劳试验中的增加过程呈三阶段发展。应变增长第二阶段中应变与作用次数呈线性关系。通过梁底部拉应变发展第二阶段的应变曲线与回归直线的两个切点确定了应变稳定增加转折点与极限破坏转折点。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模量衰变曲线分为下降较快、降速稳定和急剧下降三个阶段,本文得出了半刚性基层材料在第二阶段的动态模量衰变率值。以半刚性基层材料室内弯拉模量衰变曲线的阶段过渡点和中点作为特征点,确定特征点处的模量衰变比值,并由初始动态弯拉模量值确定衰变后相应的动态弯拉模量值,并进行了ALF现场试验验证,进而提出了各种半刚性基层材料相应的弹性模量设计参考值。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晓钟,林立;几种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力学性能评价[J];甘肃科技;2003年07期
2 刘昌忠;半刚性基层材料冻融循环强度变化分析[J];中南公路工程;2004年01期
3 张云萍;浅谈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强度形成原理及缩裂特征[J];河南科技;2004年05期
4 廖公云;黄晓明;;灰色关联聚类在半刚性基层材料性能优化指标确定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3期
5 彭都;;浅谈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性质及设计施工要求[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7年11期
6 张新旺;;软纤维在半刚性基层材料中的抗裂机理研究[J];公路;2008年11期
7 贾侃;沙爱民;陆剑卿;;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有效模量值[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8 王文龙;唐利;;减少半刚性基层材料水损害措施分析[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蒲翠玲;高江平;;含硫酸盐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J];山西交通科技;2010年01期
10 ;公路半刚性基层材料结构理论、多指标控制设计方法及工程应用[J];西部交通科技;2010年04期
11 徐志荣;李鹏;;半刚性基层温度收缩机理分析[J];山西建筑;2012年26期
12 于敏;浅谈半刚性基层材料组成及质量控制[J];辽宁交通科技;1995年04期
13 任惠清,林绣贤,楼海祥;半刚性基层材料参数的研究[J];华东公路;1996年01期
14 李小刚,宋曼,熊小新;半刚性基层材料疲劳试验概述[J];山西建筑;2005年19期
15 沙爱民;;半刚性基层的材料特性[J];中国公路学报;2008年01期
16 孙文州;张见官;;半刚性基层材料在上海地区道路中的应用[J];中国市政工程;2008年04期
17 张书建;;半刚性基层材料组成结构对收缩性能影响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9年10期
18 丛卓红;郑南翔;闫红光;;半刚性基层材料路用性能综合评价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19 张春青;;半刚性基层材料抗冻融冲刷性能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年08期
20 黄卫,钱培舒;半刚性基层材料特性的试验研究[J];华东公路;199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春荣;柳志军;;路面半刚性基层材料设计参数取值试验研究[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5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册)[C];2005年
2 黄勇;郑南翔;;几种半刚性基层材料抗裂性能的评价[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郝培文;胡长顺;张炳乾;黄永军;;半刚性基层材料抗冲刷性能的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99学术交流论文集[C];1999年
4 韩静云;董苏波;宋旭艳;郜志海;;柔性路面半刚性基层材料失水速率试验[A];第十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王宏畅;;半刚性基层材料路用性能的试验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6 黄勇;郑南翔;;几种半刚性基层材料抗裂性能的评价[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李灿华;张纯根;颜家保;;钢渣在半刚性基层材料中的应用研究[A];2009'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六届全国商品混凝土技术与管理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贾侃;半刚性基层材料的疲劳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2 胡力群;半刚性基层材料结构类型与组成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3 张鹏;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裂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4 韦金城;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材料与结构疲劳损伤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刚;半刚性基层材料疲劳性能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2 杨文丁;半刚性基层材料收缩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3 陈冬燕;半刚性基层材料抗裂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4 赵玉国;半刚性基层材料抗冻性能及施工控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5 陆剑卿;半刚性基层材料模量衰变规律[D];长安大学;2007年
6 刘东亮;季冻区半刚性基层材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裴磊;骨架密实型半刚性基层材料设计和结构设计控制参数的统一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0年
8 蒲翠玲;盐渍化半刚性基层材料强度与变形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9 周浩;耐久性半刚性基层材料设计[D];长安大学;2009年
10 陈东军;植物沥青基半柔性基层作用机理与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