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MAC改性沥青的研发及应用研究

王恩东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和高速路网的形成,交通量与日俱增,轴载增大,对沥青路面及其原材料(沥青、集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通道路石油沥青已不能满足沥青路面高强、稳定、耐久的路用性能要求,改性沥青的使用已成为提高沥青和沥青混合料性能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使用的大部分为聚合物改性沥青,属于物理改性范畴,存在热储存稳定性差和离析现象,而且生产工艺复杂、造价较高。寻找一种性能突出、稳定性好、性价比高的改性沥青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通过对MAC改性剂的改性机理研究,研发了MAC改性沥青。MAC改性沥青是通过添加改性剂在沥青中通过形成化学反应生成纤维网络结构,从而提高沥青性能,属于化学改性沥青范畴,改性后性能稳定,不存在离析现象,高温时沥青粘度是普通沥青的10倍,是SBS改性沥青的2倍,沥青的SUPERPAVE评价PG等级高温可由64级提高到76级,低温等级能保持在-22级,有效增强了沥青的粘结力。通过本文的研究在国内没有化学改性沥青技术标准和资料的条件下,通过大量室内试验,研究了MAC改性沥青的基本性能以及用于胶泥的性能,提出了MAC改性沥青室内制作工艺以及生产加工的工艺。 通过对掺加不同橡胶粉掺量的MAC改性沥青用于AC-20沥青混合料和SMA-13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研究,主要包括体积指标、高温性能、水稳定性、低温性能与粘结性能试验,探讨了橡胶粉掺加于MAC改性沥青用于沥青混合料的可行性,并对橡胶粉掺量做出了评价。 在沥青混合料集料多级嵌挤级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较好高温稳定性和排水性能的MAC改性沥青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级配参考范围;建立LSPM以沥青膜厚度、设计空隙率、析漏与飞散为控制指标、采用8cm~12cm的车辙板进行稳定性验证的混合料设计方法; 通过对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初步研究,主要包括高温稳定性试验、水稳定性试验、力学性能与渗透性能试验,探讨了MAC改性沥青用于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技术要求。 最后通过试验路铺筑系统研究MAC改性沥青用于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的设计路用性能。经过3~4年行车荷载作用后,实测数据表明使用MAC改性沥青的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加铺旧沥青路面具有良好的抗高温永久变形能力和防止反射裂缝的能力。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龚喜崇;;浅谈对改性沥青认识及发展[J];才智;2009年01期
2 谈慧,常自奋,邢永东;新型粉刷石膏改性剂的研制[J];新型建筑材料;2001年07期
3 鲁涛;罗颖文;;新型油毡沥青改性剂的研究[J];中国建筑防水;1992年04期
4 彭会芬;;铸造用磷酸淀粉粘结剂的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5 李中秋;天然沥青(国产)作改性剂的改性沥青实验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4年09期
6 章家海;如何鉴别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沥青复合胎柔性防水卷材[J];安徽建筑;2005年03期
7 朱子宗;戎晨阳;徐红阳;;ZBS改性剂对焦炭微观结构和热性能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7期
8 文建湘;倪忠斌;杨成;刘晓亚;陈明清;;超细SiO_2颗粒废料的表面改性[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9 薛辉;;高速公路改性沥青性能及机理分析[J];山西建筑;2007年06期
10 仝保云;杜勇;田金凯;;阳离子乳化改性沥青稳定性的影响因素[J];河北化工;2007年05期
11 呼岱炯;;掺加改性剂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J];青海交通科技;2007年05期
12 赵玉龙;高辉;朱浩然;;改性乳化沥青在混凝土桥面铺装防水粘结层中的应用[J];石油沥青;2007年06期
13 李晓东;杨庆刚;;改性剂对沥青胶结料性能指标影响的研究分析[J];山西建筑;2008年14期
14 吴穷;陈刚;;添加不同改性剂的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试验[J];山西建筑;2008年11期
15 蔡佑星;刘奇龙;高艳飞;;废旧聚苯乙烯回收制备胶粘剂方法[J];中国包装工业;2008年08期
16 魏彩;张华集;张雯;屠国平;翁娟;;改性载银磷酸锆及其抗菌聚乙烯薄膜的研究[J];塑料助剂;2008年05期
17 严家发;翟朝甲;贾润礼;;尼龙6低聚物改性PVC的研究[J];绝缘材料;2008年06期
18 赵玉华;张旭;常启雷;于海华;提芸;;钠型沸石制备及去除氨氮和有机物研究[J];给水排水;2008年S1期
19 杨在强;;影响SBS改性沥青产品质量的几个因素[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03期
20 陈高峰;;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睿;祝颖丹;邓京兰;;玻璃纤维增强氯氧镁复合材料界面强度性能的研究[A];第十四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吕百龄;;橡胶工业用非矿粉体材料的改性[A];第六届全国粉体工程学术大会暨2000年全国粉体设备-技术-产品交流会会议文集[C];2000年
3 龙广成;周文献;石明霞;谢友均;;改性剂在粉煤灰砂浆中的增强效应研究[A];第九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卷)[C];2005年
4 赵可;原健安;;聚合物改性沥青机理研究(之一)——改性剂对轻质组分的吸收作用及体系的聚集态[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上册[C];2005年
5 夏露;张友寿;黄晋;;铝磷酸盐自硬砂的抗吸湿性研究[A];12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湖北省论文集[C];2006年
6 蒋红梅;郭人民;赵小玲;;沉淀转化法制备纳米氧化镁及改性工艺研究[A];2006年中国镁盐行业年会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推介会论文集[C];2006年
7 余睿;水中和;玄东兴;;再生水泥浆的改性研究[A];第一届两岸三地绿色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朱波;张敏;马成彪;;酚醛改性碳纤维复合材料抽油杆特性研究[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9 戴维迪;靳正国;程志捷;于晓东;;Ba_(6-3x)Pr_(8+2x)Ti_(18)O_(54)系微波陶瓷组成改性的研究[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马进;邓先和;潘朝群;;纳米碳酸钙的表面改性研究进展[A];中国纳米级无机粉体材料发展·节能·环保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恩东;MAC改性沥青的研发及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2 张友寿;磷酸盐无机铸造粘结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3 聂锦旭;改性膨润土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4 丛玉凤;无机材料对SBS改性沥青稳定作用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5 李荣启;高性能壳法用酚醛树脂的合成及其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杨惠芳;纳米CuSCN的制备及其在复合涂料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张华;污泥改性及其在填埋场中的稳定化过程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冀运东;轻合金铸造用EPA改性酚醛树脂及应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陈华鑫;SBS改性沥青路用性能与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10 王鸿儒;N-羟甲基三唑硫酮酸改性剂的合成及其与胶原和铬配合物的相互作用[D];东华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志超;改性沥青技术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2 李艺明;水玻璃的改性研究及其在古象牙保护中的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3 陈霖霏;双氰胺—甲醛絮凝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4 王时松;重钢炼钢厂铁水预处理工艺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5 李建立;不同改性剂对三聚氰胺树脂纤维可纺性及纤维性能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5年
6 付芳;高岭土改性成型及其交换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李文博;泡沫混凝土发泡剂性能及其泡沫稳定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谢晓凤;改性沸石应用于废水处理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3年
9 谢刚;改性凹凸棒土吸附微污染水源水中苯酚性能的实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6年
10 周文雅;超细石墨粉的制备及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春;改性沥青技术新突破[N];中国建设报;2001年
2 许萍萍 汪太龙;辽河石化研发利用废旧轮胎生产改性沥青[N];盘锦日报;2008年
3 ;整合欧美技术 服务中国公路[N];中国交通报;2004年
4 通讯员 许萍萍汪太龙;辽河石化开发废旧轮胎生产改性沥青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李玖烨;广州路翔连下6城:400亿市场竞争升级[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6 焦念友;石油大学柴油稳定性改性剂工艺新颖[N];中国化工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张海青 王京生;环保改性剂大大改善纸箱抗压强度[N];中国包装报;2006年
8 陈君;煤炭改性剂可实现煤炭内外燃烧同步[N];科技日报;2006年
9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化学建材研究所所长,中国菱镁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菱镁行业协会科技咨询委员会主任 曹永敏;菱镁改性剂的选用原则及使用方法[N];中国建材报;2008年
10 唐竟元;突破观念桎梏觅新途找出替代能源新物质[N];大众科技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