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裂缝对地铁隧道的影响机制及病害控制研究
【摘要】:
自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西安市区出现了大量地裂缝,危害十分严重,其未来活动对在建的西安地铁构成重大安全隐患。因此,西安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的问题成为了一个全新的重大工程难题,近年来引起了学术界和工程界的高度关注。本文以西安市重大工程—西安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活动带为工程研究背景和依托,对西安地铁沿线地裂缝未来活动趋势和最大垂直位错量进行了分析与预测,采用大型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地裂缝活动作用下不同衬砌结构类型的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破坏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病害控制措施。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
(1)从区域构造运动、再次超采地下水对地裂缝活动的影响程度入手,分析了西安地裂缝未来百年的活动趋势。在现今活动速率和历史最大位错量及活动级别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地裂缝未来活动量进行了预测,得出了地铁设计使用期(100年)内西安地铁与地裂缝各交汇点附近地裂缝的最大垂直位错量,为西安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结构设防提供了重要参数。
(2)通过大型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揭示了地裂缝作用下不同衬砌结构形式(包括明挖箱形衬砌、浅埋暗挖马蹄形衬砌和盾构管片衬砌)的地铁隧道与地裂缝带正交和斜交条件下的变形破坏机制。
(3)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拟合得出了地铁隧道纵向变形曲线方程,其表达式为:y=A·x~3+B·x~2+C·x+D,其中A,B,C,D均为常数,为地裂缝作用下隧道纵向结构性能的理论分析与计算奠定了基础。
(4)通过大型模型试验,揭示了地裂缝作用下地铁隧道围岩压力、位移以及地表沉降变形的变化规律,可为西安地铁沿线城市规划与建筑物设防提供参考。
(5)针对西安地铁大多数线路斜交穿越地裂缝带的现状,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揭示了地铁隧道与地裂缝斜交角度θ对地铁隧道衬砌结构变形破坏的影响规律。
(6)根据衬砌类型、地铁隧道与地裂缝空间相交展布关系,在大型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地裂缝作用下地铁隧道变形破坏模式,其中整体式衬砌隧道变形破坏模式为拉张-挤压破坏(正交)和拉张-扭剪破坏(斜交),盾构隧道变形破坏模式为直接剪切破坏(正交)和扭转-剪切破坏(斜交)。
(7)基于大型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结构纵向设防长度的计算方法,合理确定了西安地铁隧道正交与斜交穿越地裂缝带的纵向设防长度。建立了基于三维空间的地裂缝活动环境下分段式隧道运动位移模式和计算公式,确定了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抗裂设计预留位移量。
(8)通过分段设缝的明挖箱形隧道和浅埋暗挖马蹄形隧道分别正交和斜交穿越地裂缝带穿的大型模型试验,对分段设变形缝的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段式柔性接头隧道能承受较大的剪切变形,相邻衬砌管段变形和次生应力均较小,同时多段设变形缝具有很好的消化地裂缝变形的效果,从而说明多段设变形缝加柔性接头连接的地铁隧道具有较强的适应地裂缝活动大变形的能力。
(9)基于西安地铁工程穿越地裂缝带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地裂缝活动可能引起的地铁工程病害分析的基础上,从结构、防水、地基基础处理、轨道调整等方面,提出了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病害控制措施,为西安地铁隧道成功穿越地裂缝带的结构设计提供重要参考和指导。
|
|
|
|
1 |
黄强兵;彭建兵;范文;门玉明;张家明;;西安地铁二号线沿线地裂缝未来位错量估算及工程分级[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4期 |
2 |
邓国华;佘芳涛;;地裂缝场地隧道结构与围岩作用机理[J];都市快轨交通;2011年01期 |
3 |
伍洲云,余勤,张云;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形成过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年01期 |
4 |
赵其华,王兰生;西安市反倾向地裂缝成因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5年04期 |
5 |
杜建勇;西安地裂缝对燃气工程危害及对策[J];城市燃气;2000年09期 |
6 |
杨国华;刁纯才;于金辉;;抚顺市地裂缝—沉陷带成因分析[J];科技成果纵横;2010年03期 |
7 |
毛应生,柳丽英,王德信,丁元林,周新强;西安市地裂对市政构筑物的破坏机理与对策的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2年02期 |
8 |
钟龙辉;论西安地区地裂缝的地质成因和发育规律[J];勘察科学技术;1996年05期 |
9 |
宋继文,王治军,曹家泉;西安某工程场地隐伏断裂及地裂缝勘察研究[J];岩土工程界;2000年02期 |
10 |
吴成基;再论西安地裂缝的时空观及现实意义[J];灾害学;1997年01期 |
11 |
田万生,陈耀乾,宣世进;甘肃省会宁县白草塬水利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裂缝及防治对策[J];甘肃科技;2003年05期 |
12 |
赵其华,王兰生;西安地面沉降与地裂缝关系的量化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4年01期 |
13 |
王庆良,王文萍,梁伟锋,刘练;抽水引起的含水层水平运动及其在地质灾害分析中的应用[J];地震学报;1997年04期 |
14 |
张周平;地裂缝活动区域高程测量技术设计体会点滴[J];城市勘测;1998年03期 |
15 |
韩景卫,屈康庆,张掌权;宝鸡千河流域大海子地裂缝成因及减灾措施[J];水土保持通报;2004年03期 |
16 |
姜规模;西安市地面沉降与地裂缝研究[J];城市勘测;2005年03期 |
17 |
倪士浩;;西安地铁2号线穿越地裂缝段的限界设计[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8年04期 |
18 |
赵超英;张勤;张静;;山西清徐地裂缝形变的InSAR监测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11年01期 |
19 |
李万逵;皇甫斌;;新疆北疆油田乌伦古河引水工程中的几个问题[J];新疆水利;1994年03期 |
20 |
王景明,倪玉兰;河北平原地震带地裂缝与地震活动[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