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季冻区重交通沥青路面设计研究

李耀龙  
【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和公路交通运输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运输车辆中大型货运车辆的比重不断增加,载货汽车的超限、超载现象越来越严重,汽车超限超载已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季冻区特殊气候环境的影响下,沥青路面出现了严重的疲劳、车辙、裂缝、冻胀、融沉等破坏,降低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和服务水平,制约了高速公路的进一步发展。论文旨在就吉林省季冻区重交通路面结构优化及施工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对提升该地区沥青路面设计及施工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论文针对吉林省季冻区温差变化复杂、气候条件严酷、车辆重轴比例大、超限超载普遍等现象,分析了季冻区重载交通特性及沥青路面病害产生机理,通过对该地区重交通轴载参数的研究,提出了吉林省轴载换算季节修正系数。结合该地区的交通特点,采用基于力学理论的分析方法及ANSYS计算程序,在分析吉林省重交通路面典型结构力学响应的基础上,对重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结构的设计指标及标准进行了深入研究。借鉴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和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设计法,采用力学分析法,对季冻区重交通路面结构进行了对比优化,提出了适应于吉林季冻区重交通条件下的长寿命路面结构,并依托长—珲高速公路实体工程铺筑了试验路,验证了室内研究成果。 本研究在季冻区重交通路面结构设计时,采用了设置抗疲劳层的路面结构形式,分别选用Superpav-25和ATB-25混合料作为抗疲劳层,并利用由美国进口的UTM-25力学试验机,通过室内四分点加载小梁重复弯曲疲劳试验测试对比了Superpave-25与ATB-25的疲劳性能,提出了基于SHRP Designation M-009的疲劳寿命计算的改进方法,分析确定了该类混合料的疲劳极限和疲劳寿命,为季冻区重交通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奠定了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徐亮;于建民;;浅谈季冻区沥青路面抗冻融性能研究发展历史与现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年09期
2 吕康成,崔凌秋;季冻区隧道渗漏与冻害防治研究[J];公路;2005年06期
3 李小军;;季冻区春融期间融雪水对沥青路面的影响[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09期
4 董正阳;刘蓬;;季冻区沥青路面裂缝、坑槽成因分析及维修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08期
5 王蕴;鲍雪银;;季冻区铁路路基冻胀病害浅析[J];建筑技术开发;2009年04期
6 景海民;李秀凤;;季冻区沥青混凝土路面横向裂缝控制技术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年03期
7 陈瑶;王莉;丁琳;;新型固化剂加固土在季冻区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J];黑龙江水专学报;2010年03期
8 戴惠民,高伟,王兴隆,杨猛,滕竣常;季冻区公路基垫层材料与路基强度变化规律探讨[J];东北公路;2000年04期
9 宋高嵩;王剑英;王莉;郭立叶;;季冻区采用纤维混凝土抑制路面裂缝的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年10期
10 马建勇;;季冻区不良地质路段换填深度技术的探讨[J];科技风;2008年16期
11 梁东升;姜海洋;;季冻区沥青路面裂缝成因分析与预防措施[J];交通标准化;2009年19期
12 王文华;赵文丁;刘义河;;高岭棚洞结构设计[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13 王文华;刘贤辉;赵文丁;;季冻区傍山段高速公路设计方案[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14 扈长龙;马玉龙;;浅谈季冻区冻胀成因及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18期
15 金荣;刘佳顺;刘兵;曹云龙;张向东;;季冻区路基病害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6期
16 韩晓洲;孙普;张剑;;Superpave技术在季冻区重交通道路上的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11年17期
17 王敏;;季冻区道路冻胀翻浆的处理对策[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6年02期
18 洪海;;浅谈季冻区公路路面防冻厚度[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年11期
19 阮茂青;姜龙;;冻融指标在季冻区公路路基病害研究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8年10期
20 赵文美,程培峰,宋高嵩;季冻区土质路堑边坡破坏原因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4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韩继国;时成林;赵海涛;罗斌;;季冻区公路路基边坡损坏机理分析[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邢艳秋;吴红波;;基于遥感技术对季冻区植被适应性评价的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2 现代林业技术装备创新发展论文集[C];2009年
3 戴惠民;王兴隆;;季冻区公路桥涵基础最小埋深的研究[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1992年
4 王文华;赵文丁;刘义河;;高岭棚洞结构设计[A];中国运筹学会模糊信息与模糊工程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单炜;刘红军;杨林;郭颖;孙玉英;;季冻区土质路堑边坡浅层含水率变化研究[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恒;季冻区填土路基沉降预测及其附加应力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2 徐燕;季冻区草炭土工程地质特性及变形沉降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王静;季冻区路基土冻融循环后力学特性研究及微观机理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4 魏海斌;冻融循环对粉煤灰土动力特性影响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张熙颖;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季冻区典型路面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谷宪明;季冻区道路冻胀翻浆机理及防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韩继国;季冻区高性能路面水泥混凝土路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8 翟莲;季冻区湖岸构筑物冻害机理及防治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董伟智;季冻区高速公路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李洪峰;季冻区高等级公路加宽对路基变形影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国;季冻区长寿命沥青路面层间处置及施工技术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2 田秋实;季冻区道路预防性养护决策管理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张赫峰;季冻区路基冷阻层的保温效应及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王芙蓉;季冻区高速公路路面沥青混合料配比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张宁;季冻区高等级公路桥头路堤沉降处置的效果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6 杨光;季冻区长大纵坡沥青路面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7 倪铁山;季冻区铁路路基冻害原因分析与整治措施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吕鹏磊;季冻区公路路基强度及排水状况评定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9 吴文丁;季冻区隧道温度场分布规律及衬砌冻胀力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王福亮;季冻区高等级公路植物综合防护体系评价[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孟庆丰;40科研项目攻坚季冻区公路建设难题[N];中国交通报;2009年
2 陈晓光 本报记者 陈渌;“部省联合科技支撑”为经济腾飞加上引擎[N];黑龙江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