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沟里万宝沟岩群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摘要】:
本文以地球化学研究为主,结合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区域地质学及岩相学等方面的分析,对沟里地区万宝沟岩群火山岩进行系统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万宝沟岩群火山岩岩浆演化特征及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最后简要地分析了沟里万宝沟岩群与铜钴成矿的关系,并且总结了沟里铜钴矿床成因,指出了有利的铜钴矿找矿地段。主要取得以下进展和认识如下:
1)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非史密斯地层学原理,将沟里地区“万保沟群”解体简化为两个岩片组成:火山岩岩片和碳酸盐岩岩片。并改名为“万宝沟岩群”。火山岩岩片主要由浅变质的中—基性火山岩夹少量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成;碳酸盐岩岩片由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夹白云岩组成。
2)沟里万宝沟岩群火山岩主量元素地球化学成分上表现为低SiO_2、低K2O、低Mg~#值(0.50~0.58)和高Na2O、TiO2值近似OIB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拉斑玄武岩系列特点。其火山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斜型,与夏威夷洋岛玄武岩的稀土配分模式相似,这表明万宝沟岩群火山岩形成于洋岛环境。微量元素原始地幔的标准化蛛网图显示研究区的微量元素丰度相对原始地幔富集10~100倍,反映了富集的特征。
3)各种地球化学元素相关图解、不相容元素比值和不同地幔端元对比结果,说明沟里万宝沟火山岩组合类型是岩浆平衡部分熔融而形成的,火山岩岩浆可能来自EM1。
4)利用各种主量和微量元素大地构造环境判别图,综合得出,沟里万宝沟岩群火山岩的大地构造环境是洋岛环境。
5)总结了前人对沟里万宝沟岩群中铜钴矿的一些研究成果,并结合本次的研究,对本区火山岩与铜钴成矿关系做了进一步分析,认为其火山岩为成矿提供物质来源,原有的大地构造环境为成矿提供有利的场所,后期的区域变质改造使成矿物质进一步富集。督冷沟铜钴矿床成矿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期属于海底喷流沉积成矿;第二期属于动力—变质热液成矿:第三期属于风化淋滤成矿。
|
|
|
|
1 |
姜常义,苏生瑞,任名华;论秦岭岩群和丹凤岩群西段之解体[J];中国区域地质;1996年04期 |
2 |
白云来,邓亚萍,程建生;中祁连山东段史纳村一带湟源岩群表壳岩的变质作用及地化特征[J];甘肃地质学报;1998年02期 |
3 |
裴先治,李厚民,李国光,张维吉,王全庆,李志昌;东秦岭“武关岩群”斜长角闪岩Sm-Nd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中国区域地质;1997年01期 |
4 |
肖林,邓颖晖;东祁连兴隆山岩群划分及构造特征[J];甘肃地质学报;1997年S1期 |
5 |
裴先治,李厚民,李国光;东秦岭丹凤岩群的形成时代和构造属性[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1年02期 |
6 |
左宗荣;滇西苍山变质岩研究新进展[J];中国区域地质;1996年03期 |
7 |
杜建国,张鹏,姜俊峰;安徽北淮阳地区构造岩相带的划分与对比[J];安徽地质;1996年01期 |
8 |
王惠初,袁桂邦,辛后田,王俊连;内蒙古固阳下湿壕-武川酒馆韧性剪切带的大地构造意义探讨[J];前寒武纪研究进展;1999年01期 |
9 |
沈其韩,耿元生,杨崇辉,王新社,吴春明;我国早前寒武纪地层研究的主要新进展[J];地层学杂志;2004年04期 |
10 |
金永念,仇慎平,季克其,魏邦顺;江苏阴平—华冲地区物理场特征及解译[J];江苏地质;2004年04期 |
11 |
沙绍礼;点苍山变质带基本特征[J];云南地质;1998年01期 |
12 |
马文璞,王关玉,王果胜;佛子岭岩群中的晋宁期深成岩带及其构造含意[J];地质论评;2001年05期 |
13 |
李勤,张德生;河北省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划分和对比[J];前寒武纪研究进展;2002年01期 |
14 |
张增奇,迟守祥,宋志勇,张淑芳,赵光华,高美霞;山东胶南岩群重新厘定及朋河石组的建立[J];中国区域地质;1994年04期 |
15 |
杨坤光,彭少梅,郑建平;广东高州岩群宏观-超微观构造特征及形成机理[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
16 |
崔建堂,赵长缨,计文化;柞水北部秦岭群中丹凤岩群和龙潭子序列的确立[J];陕西地质;1999年01期 |
17 |
崔建堂,王炬川,边小卫,彭海练,杨克俭,朱海平;新疆喀喇昆仑地区甜水海岩群发现青白口纪叠层石[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5年Z1期 |
18 |
张永康,刘聪;扬子地块东北缘中元古代的大地构造[J];江苏地质;1996年02期 |
19 |
宋余理;胶南造山带日照地区的荆山岩群[J];山东地质;1997年02期 |
20 |
裴先治,李厚民,李国光;东秦岭武关岩群的组成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西安工程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
|